《问天》之(二)——经济增长保8%的意义何在?

何天恩 原创 | 2009-03-31 17:18 | 收藏 | 投票

经济增长保8%的意义何在?

今天,还有很多意见认为为了“经济增长”可以暂时不考虑民生,比如暂缓落实《劳动法》,比如减低工人工资,等等,他们认为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保住民生。然而,这种舍本趋末的"经济增长"又有何意义呢?实际上,劳动法不仅不能暂缓落实,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工人的工资不仅不能减少,还应该逐年提高。那些不能贯彻落实《劳动法》的企业,就让它们破产倒闭好了,而且这样的企业越早关门越好。一家“血汗工厂”关闭了,它原来的订单并不会因此而消失,这些订单会转移给其他“非血汗工厂”,于是这些厂就会增加雇工;而且发给工人的工资会高于“血汗工厂”的工资,还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这样的工厂不是没有,而是因为政府保护“血汗工厂”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使得这样的工厂难以生存;对这样的工厂来说,他们也希望“血汗工厂”能够早日倒闭。
    尽管一个企业增加工资或者增加雇工,必然会使得总需求有相应的增加,但这些新增的需求要被成千上万的企业瓜分掉,使得我们几乎无法实际观察到这种增加,与之恰恰相反,我们会清楚地看到这家企业的衰败。但是,如果我们采取一项强制的政策措施,让所有企业一起加薪,则总需求和总就业的增加是显著的,是可以观察到的(类似于数学上零乘无穷大的问题)。一般而言,我们被前面提到的坏现象所迷惑,而看不见后面的好风景。 
  那些鼓吹低工资优势、或者鼓吹低工资促进就业的言论,犯有一种严重的"合成谬误"。虽然某一个人用惦高脚尖的方式来看庆祝游行,可以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并不能让大家如愿。虽然一个人使用透视麻将,可以让他赢钱,但如果向全社会推广透视麻将,则不会让所有人赢钱。一个企业压低工人工资、发挥“低工资优势”,必然会让它赢利增多,但是,如果所有企业都这么干,则市场需求萎缩,东西卖不掉,市场就会崩溃。西方国家与中国相反,有强大的工会,工人高工资,这不仅没有把企业搞垮,反而却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党爱民在另一篇文章中建议:实施工资与企业增值相挂钩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如今天普遍实施17%的增值税那样,规定工资也应当占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如从现在的大约11%逐步强制提高到30-40%左右。
  出口导向战略也容易陷入“合成谬误”。几个小国家搞出口导向,可以发财,但所有国家都拼命搞出口导向,不仅发不了财,反而会陷入“争做最差”的陷阱(参见托马斯·帕利的文章)。当年韩国和新加坡走出口导向式道路,成就了亚洲四小龙奇迹。李光耀把这些经验介绍给了中国,也让中国风光了一番,同时也导致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今天,当西方的消费需求萎缩时,中国的“世界工厂”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出口导向式发展已经走入了“合成缪误”式陷阱。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论断,现代系统科学进一步地推进了对“整体与部分”的研究,发现有时候却表现为“整体小于部分之和”。这就是说,个别企业加薪导致衰败的结论,并不能直接照搬到全体企业。目前,出现在就业问题上的理论困境,完全在于我们过分依赖基于微观层次上的肤浅经验,完全停留在关于一厂一业的结论上,从而妨碍了我们从宏观层次上去认识和把握失业问题的本质。

2009年经济增长保8%,是前不久闭幕的“两会”的一个议题亮点,为此,许多人“信心满怀”,而认为中国了不起,中国政府了不起。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维。上面文章的论述,已经给我们阐明了这一观点。

保8%的意义何在?如果,国家的发展只考虑经济增长,而无需顾及财富分配;如果,建设和谐社会只是一个空头口号,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只能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那么,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8%增长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个人简介
企业文化实战派,(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奇正企业文化工作室创始人、企业文化高级顾问,嵊州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企业文化专家。大学学历,企业文化策划、咨询师,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策划、企业…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天恩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