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热在中国周边沉浮

郑磊 转载自 汉字热在中国周边沉浮 | 2009-04-13 09:07 | 收藏 | 投票

 

 

 

你知道“扶危定倾”的所含之意吗?说起这个出自二十四史中《周书》的成语,恐怕不少中国人都不大了解,但去年底,这个成语却被韩国总统府选定为2009年的关键词,总统李明博以此明志,为国家的发展方向定调。你知道“安心活力”代表什么吗?6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传统的新年开笔仪式上,用毛笔写下这四个大字,寓意“百姓安心生活、国家充满活力”。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各国人虽言语不通,但通过“笔谈”却可以进行一定的沟通。有学者因此以“东亚的拉丁文”来形容汉字。对于东亚多国来说,汉字承载着它们的共同历史记忆,也在多国摆脱朝贡体制迈向独立过程中不约而同地遭到抛弃。然而,在中国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这些国家的汉字热却渐渐回归。

日本:汉字地位曾被置于巅峰

开笔仪式是日本的一个传统习俗,但首相麻生太郎在新年记者会上大秀书法,还是被政府官员形容为“极其罕见”。据说,麻生一直对书法情有独钟,平时写信也喜欢使用毛笔。但最近,麻生一直因其在公开场合说错汉字屡遭嘲笑。在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中,麻生并不是第一个因此受奚落的人。一年多前,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盐崎恭久在一次讲话中说了很多外来语,有记者当场请他把其中的英语单词用日语和汉字表达出来,结果他一个也没回答出来。事后,有日本媒体呼吁重视外来语严重侵蚀汉字文化的问题。

每年年末,日本汉字检定协会都要在古寺清水寺宣布年度汉字。去年,“变”字当选。至今,这一传统已保持了l3年。据该协会统计,每年有两三百万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将汉字能力当作录取依据的大学和高中越来越多,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会不时来上一段《列子·汤问》或者王安石变法一类的古文题目。

    日本是汉字文化圈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在对待汉字的问题上,日本表现出了一个先进国家善于学习的态度。但与历史相比,今天汉字在日本无论是使用范围还是文化地位,都已远远不及古代了。由于对汉文化的接受和推崇,汉字一度被置于文化的顶峰。比如,如同只有武士可以切腹自杀,平民只能上吊一样,古代日本男人可以写汉字,但女人写汉字就会被认为是冒渎。撰写了巨著《源氏物语》的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就曾被定罪“乱写汉字”,以至于厚厚的一本《源氏物语》,全是用日本当时女子使用的“假名”书写的。

日本也曾出现过几次反对使用汉字的文化流派。德川幕府时代,曾有重臣主张“汉之文字万有余,非强识之人,不能背诵”,其原因之一是荷兰与日本的交往引发了部分日本人对西洋文化的推崇。上世纪日本“脱亚人欧”过程中,也不断有狂热分子上书要求废除汉字。但汉字简洁直观的表意能力和对东方文化的准确表达,是拼写文字难以代替的。即便是当时反对汉字的“假名派”学者,也分别以“雪、月、花”为各自流派命名。在日本不断西化的过程中。年轻人对汉字越发疏远,很多汉字词汇和日语词汇逐渐被英语音译的假名所代替,不少年纪大的日本人都抱怨,越来越听不懂年轻人的话了。于是,像麻生一样闹笑话的事也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韩国:汉字强劲复兴

10日,《朝鲜日报》的一则消息将近日韩国的汉字热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报道称,目前健在的韩国历届总理21人中,除卧病在床的一人外,其余20人联名上书青瓦台,敦促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建议书称,“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专用韩文’的错误文字政策,今天我们陷入了比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还要危急的文化危机

在这个岁末年初,韩国民众多了一些机会温习汉字。除了李明博将“扶危定倾”选为新年寄语外,现任大国家党主席以“石田耕牛”展望新年,民主党主席选了个“上苍难欺”批评当前政局,三星证券公司则用“卷土重来”、“毛遂自荐”等成语分类预测今年各类股票的走势。

与日本一样,汉字在韩国随处可见。路牌、广告牌、地铁站牌都以汉字标记,韩国国会的会徽中间就是一个繁体的“国”字。绝大部分韩国人都有汉字姓名,一般都是由爷爷或算命先生先取好汉字名,再对应以韩文。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也同时标记韩文名和汉字名。尽管每天都接触汉字,但韩国年轻人的汉字能力却下降得一塌糊涂。韩国陆军第三士官学校国语系所做的调查显示,l45%的学生不能准确写出自己的汉字名,六七成的学生无法写对父母的汉字名。由于不懂汉字,路标和媒体上常出现错别汉字,在韩国历史剧《渊盖苏文》中甚至出现过这样的镜头:隋炀帝杨广坐在龙椅上,但他身后的屏风上写的诗词却是毛泽东写于1936年,后来发表的《沁园春·雪》。

    韩国学界人士说,闹出这些笑话,都是由不当的汉字教育政策所致。在近半个世纪里,韩国一直存在“韩文专用”和“韩文、汉字并用”的争执。二战后,在民族独立的大旗下,朝鲜教育审议会通过了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全部使用韩文的决议。韩国政府成立后又立法在小学完全停止汉字教育。在极度反华的朴正熙时代,韩国全面废止了在小学和初中的汉字教育。近年来,“韩文、汉字并用”的主张渐处上风。2000年,韩国设立汉字检定能力考试,具备一级水平的应试者,在报考部分大企业时会得到加分;韩国国会还决定为每所中小学配备一名汉语老师,并尽量使用中国人;在三星公司,甚至强调用汉字写业务报告书。而在各大媒体上,类似标题层出不穷,如《不懂汉字不值得骄傲》、《韩国惠普总经理的秘诀是“汉字”》等。对韩国来说,出口市场的40%集中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新加坡,70%到韩国旅游的游客属于汉字文化圈,正如《朝鲜日报》所说: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企业怎会选拔连“天”、“地”都不会写的新职员?

    越南:弃汉字曾筑起与先辈隔离的围墙

长城万里长,头连东海尾西疆。几千百万劳动者,建筑斯城镇一方。”越南国家大学中文教师阮文董与《环球时报》记者交谈时,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已故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的这首汉文诗词。像胡志明这样的老一辈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通晓汉语的不胜枚举。阮文董说,近年来,“汉语热”在当地持续不退。在胡志明市、河内、海防等大城市,汉语培训中心越来越多。在旅游景点,汉语是旅游从业者的必修课。位于湄公河畔前江省的一名年轻的导游小姐范氏玉碧说,她所在的旅游公司老板限期要员工掌握一定程度的汉语。为此,她边工作,边自己掏钱上培训班。

对于越南人来说,从出生那天起,他们就与汉字打交道。越南的大街小巷、古迹建筑上保留着大量汉字,越南人结婚时会贴“喜”字,每逢春节也会张贴汉字对联。不懂汉字的老百姓通过拼音化的越南语也能“流畅”地运用汉语成语,比如“Anculacnghiep”  是安居乐业、“Tamtongtoduc”是三从四德。在现代越南语中。约有60%为借汉音,即读音与汉语相近,词义也与汉语相差无几,只是都被披上了一件罗马字母的外衣。越南也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排斥过汉字。从公元前后开始传人直到上世纪初法国殖民者明令废除为止,汉语一直是越南官方语言。1945年,越南宣布废除汉字,北越的汉字一夜之间被换成了罗马字母;1975年南北越统一后,越南开始排华,废除了南部地区尚存的汉字教育。由于拉丁文字式的越南语是一种注音文字,极易普及,当年越南仅用了3个月就在全北方完成了扫盲。然而,这也导致了越南传统文化的断层危机。因为越南文化、历史与中国息息相关.过去的官方正式文件全部用汉字书写,摒弃汉字使越南的史学研究陷入困境。近几年不断上书政府呼吁恢复汉字教育的越南知名学者范维义曾感叹:“自从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之后,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筑起了一道将后人与先辈隔离开来的语言和文化围墙。”

共同语言”的人好沟通

在东南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也不断倡导汉语教育。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5%以上,半个世纪前,整个社会以使用汉字华语为主。l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为迅速奠定其国际地位,开始大力推行英文教育。24年前,除中文课以外,新加坡学校里所有科目都用英语教授。如今,华语虽仍是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但新加坡的行政和商业用语都采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和高层次的社交语言,英语不好会被人看不起,而不会华文则没人嘲笑。很多新加坡年轻人的华文程度只能达到会听和会讲一些生活用语的水平。

国父李光耀在2007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中曾说,“在中国崛起的态势未明朗化之前,许多家长都埋怨子女花太多时间学习汉语,然而随着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家长们都逐渐意识到如果子女没好好掌握两种语文,或对中国的文化和国情不甚了解,将错失很多机会”。李光耀主张要想方设法改善汉语教学。现在,在新加坡的巴士、建筑物、报章、媒体上,人们常能看到鼓励讲华语的醒目广告;教育部门不断推出以“华语Cool!能用华语是福气!”讲华语,你肯吗?”等为口号的运动。细心人还发现,目前新加坡政府内部已经开始少量地使用华语发言和行文,各政府高官有时会在公开场合发表华语讲话。

在马来西亚,也兴起了一股学汉字、讲华语的热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非华裔人士将孩子送进华小,接受华文教育。今日在马来西亚的华小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年级的学生中,非华族学生比例可能超过了华族学生比例。

    对于亚洲多国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抵制汉字的风潮,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认为,这种民族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中国与邻近的地域政权通过册封和朝贡构成不对等的封贡关系,在这些国家或主动或被迫地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现代化浪潮中时,为完成其民族国家重构必然迈出这一步。庚欣认为,对于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来说,汉字不单纯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还是合作、理解的基础。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当然容易沟通。奥运会上汉字“和”的展示,在日韩等国民众中引起的热烈反响与欧美民众明显不同,可见汉字文化圈不仅是一种文缘,也是地缘、商缘、情缘。庚欣说,中华文明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复兴和丰富化,恰好这个文化圈与经济发展圈是重合的;而汉字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包容、和谐精神,也恰恰与现在的世界潮流相符,如同汉字带给世界的感受一样,中国国力的增强给世人留下的也是温和、正面的形象。▲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