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时期在美国参加全球论坛

王辉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4-30 06:29 | 收藏 | 投票

    北美正流行“猪流感”,而我“顶风”来到北美,三天来,在洛杉矶参加了Milken Institute全球论坛。飞机刚落地,就收到国内发来的多条短信提醒预防“猪流感”。而让我未曾料想的是在这个三千人聚集的论坛上并未见有人戴口罩或大惊失色,甚至几乎无人多提及此事。按理说,在加州的洛杉矶是离墨西哥很近的,但走在洛杉矶街头也没有看见一个人戴口罩,人们照样聚会、逛街、吃饭,完全没有电视新闻里的紧张气氛。觉得好像国内甚至比洛杉矶防“猪感冒”的气氛还紧张。这与我们经历过“SARS”,有着反面警惕性有关。而美国正经历“经济大感冒”,他们对“猪感冒”显然警惕性不高。在本次论坛上,大家也多把关注点集中在全球经济流感上。

   这是第三次参加此论坛。这个论坛聚集了全世界政商学界精英,共同探讨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中国人大多知道在历史更悠久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但少有人知道蜚声国际的Milken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与前者有很多政治的世界性的话题有所不同的,后者以“Shaping the Future”, 筑造未来为主题全球论坛参与人数很多的是来自商界的代表,讨论的话题更多的集中在了更务实的方面,涉及投资、金融、教育、宗教、能源、创业、健康、环保、政府管理等诸多方面,同时也包括地区性的话题,美国、拉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地区等都成了会议的焦点。

   本届年会已经是连续第十二年举行,有来自世界上50多个国家,超过3000余名代表参加。代表是来自全球各地政治、商业、学术各领域的精英:美国联邦政府的代表,包括施瓦辛格在内的美国州政府的州长,外国政府的代表,国际组织机构的官员,也有来自全球500强的CEO,各类企业界的代表,智库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媒体人等,阵容强大。

 

(施瓦辛格{左}作为加州州长在州长分论坛上)

 

    Milken Institute全球论坛的主办方Milken Institute是美国一家十分著名的智库其创办人是Michael Milken,是美国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拥有美国沃顿商学院MBA学位,早年从商,曾经很有争议,在1982年创办了Milken 家族基金会。他曾经患癌症,治愈后投入很多精力支持医疗研究。后来又创办了Milken Institute,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无政治倾向的、独立的智库,其宗旨是为了帮助商界和公共政策及政府官员发现和实施各项有创新的建议,以改善美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共享繁荣。该组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而它的活动主要包括提出各类能付诸实施的政策性的建议和意见,出版各类有关的研究报告和举办各种各样的论坛和研讨会。

 

    关于中国的话题依然是近年来最热点的地区议题,有关中国共有三个分会论坛,超过了除美国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而印度,俄罗斯,欧盟、非洲、拉美分别只有一场。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中国话题达到了6场,而去年和今年有所减少,这与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有关。今年的诸多话题都围绕经济危机展开,预测经济危机未来走势、分析经济危机中的投资经济问题、寻找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新的增长点等都成为新热点。

    虽然有全球3000名代表参加,但与往年相似,论坛中极少有中国面孔。我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的另外三位专家一行受邀参加。我们分别在亚洲经济增长奇迹的再发现、中美关系、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三个有关中国分会场上作为主讲发言。

 

(作为演讲嘉宾在论坛上发言)

 

   我作为主讲参加了题为“Reinventing Asia’s Growth miracle”的分论坛。亚洲经济在20 世纪后期和新世纪以来经济成功崛起,但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亚洲各国如何有效解决难题?亚洲各国政府的政策是否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亚洲能否在全球技术、研发、人力自选发展等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我和来自新加坡、美国的另两位主讲代表讨论的问题。

    论坛除了一百余个分论坛,还有全体人员参加的午餐和晚餐论坛、酒会等其他活动。第一天的午餐会有施瓦辛格在内的几位美国州长组成的政府官员午餐论坛,几位美国州长针对自己州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讨论。第二天的午餐会聚集了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针对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第二天的晚餐会邀请了美国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主席和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前主席前总统小布什的智囊展开了激烈的政治辩论。上千名参会代表在下锅用晚餐时,聆听了民主共和两党的代表对奥巴马政府和政策进行了辩论。美国相对开放的政治言论环境,使两党代表在辩论中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毫不示弱。批评政府、评价执政党毫不掩饰,现场代表也涨声、嘘声不断,场面很是精彩。

 

(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午餐论坛上)

 

    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我与来自世界各地政商领袖以及学界专家进行了交流,并与许多国际智库专家建立了联系,收获颇丰。

 

(与Milken Institute 总裁在酒会上合影)

 

    每年参会我都有两大基本观感。第一是参会人数如此之多,分会场也极其复杂多样的论坛却总是组织得有条不紊,这点让人欣赏。而且论坛本着节约能源的宗旨,代表的吊牌都用一次性再生纸制作,众多细节都能见出主办方的用心。其二,全球论坛年会上每年都没有看到多少中国人参加,有的也只是在这边工作的,这和全球论坛热烈讨论中国话题的热烈气氛很不相称。有关这个话题,我往年参加国际论坛时就发表过类似观点。我觉得中国的企业不太重视参加这样有规模的国际论坛,甚至也没有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中国这样一个崛起的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适应。实际上,中国应该更加注意在国际上形象和推广,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联系和网络的极好的平台,特别是许多中国企业都想进入美国,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个人简介
现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2005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