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一个书面协议的伪就业率

李华新 原创 | 2009-07-18 19:39 | 收藏 | 投票

“被就业”一个书面协议的伪就业率

李华新

  近日,题为《2009年的7月,我毕业了,我也“被就业”了》的帖子红遍了各大网站论坛。(7月17日《南方都市报》)继“被自杀”、“被自愿”后,网络又流行了一个新词—————“被就业”。 

    在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这种情形其实早就不是新闻了。“被就业”即“被要求就业”,也就是说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已就业,或者学校“包办”,一条龙服务,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光荣毕业”。前不久中新网报道,记者对某市2009年6月份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时,1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均表示,他们学校都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否则不发毕业证书。南方都市报  2009-07-18

其实,“被就业”不过是现在的一种网络说法而已,用作假的手段来制造较高的就业率,一直是一些高校的手段,而且是现在不管是学生上学选择高校,还是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些专业,那也是不管自己的孩子喜欢不喜欢,往往唯一的选择就是今后的就业率高不高。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既必须交清学费才能发毕业证的规定后,现在必须要有就业协议。否则,就不会有毕业证到手。

因此说,现在公布的68%大学生就业率其中水分肯定有不少,毕竟“被就业”的不在少数。要不是那位同学要在某市的人才中心看看自己的档案关系,那是不会想到自己的档案里,会有一份大红印章的《就业协议书》,有了这样的一份就业协议书,那么即使是上面很认真地来进行检查,也是不会有什么破绽的。但是,为什么高校会出此招,实际上也是因为现在的高校要面对的不仅是教学质量,更是学生的就业率高低,因此高校的就业率也在面对压力,因为教育部为了提高高校的就业率,曾经有过相关规定,那就是如果高校的一些专业的就业率不高,或是只管招生或是不管就业的话,在来年就会减少该校的招生名额,而这也是一些高校不得以的一种应对之策。而且有的省明确规定,如果是就业率低于30%的话,就会减少隔年的招生名额。

而且一个拥有高就业率的学校或是专业,就成为学校为自己的招生人数,不得不使出的高招。因此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匪夷所思的“被就业”的情况。

网上有文提供了这样的一组数字:在美国,统计就业率要跟踪3年,包括总在业时间,工资水平等。在英国,更是以《教育法案》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在加拿大是利用国家统计局等全国性机构及一些民间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保证就业率统计的客观、真实、科学。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国际上的成熟做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切实研究出一套可靠的大学生就业统计标准,还社会一个可信度高的大学生就业率。而现在我的一些高校用被就业的方式来提高贵校学生的就业,而有的学生肯定的有人已经有就业率的,只是不是在学校强加上的就业,而有的学生为了一证毕业,已经屈从于开出的一张张就业协议书,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现在如果手上连毕业证都没有,那么,如何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只是如此的“被就业”,还是让人觉得这样的直接让你已经就业率的高就业率,实在是让人感到学生的就业率实在不是从民生的角度来考虑,而是为了自己的学校本身的利益,而且是如此是高的高就业率的存在,还会影响国家的就业政策,实在是把自欺欺人做到了极致的花样。

(济南 李华新)

个人简介
理性的热情,关注的锐利.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华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