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超替所有人挨了一刀

刘长杰 原创 | 2009-08-30 07:15 | 收藏 | 投票

  张海超替所有人挨了一刀

  本报评论员 刘长杰

  

  为证明自己得了职业病,28岁的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不惜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胸验肺。

  而早在“开胸”之前,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多家权威医院都明确诊断张海超为职业病——尘肺。然而,张的用工单位不认可,信访部门也不认可。后经信访部门指定的郑州市职防所诊断,结论却是“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事发至此,张海超被逼至绝处,才有“开胸验肺”的悲壮之举。

  事实上,即便到了这一步,按法律规定,张海超罹患职业病的结论依然无效。这是因为,为他开刀的医院“没有做职业病诊断的资质”。

  真正推动张海超的尘肺病最终得到法律确认的,其实是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也包括本报。

  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级领导多次批示。河南省卫生厅除了对“开胸验肺”事件中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外,还立即成立了调查处置领导小组,并委派下属到张海超家慰问看望,了解诉求。

  日前,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职业病防治机构要牢固树立为劳动者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行为。

  事情至此仍远未结束,媒体在继续关注张海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舆论在广泛评论开胸验肺的法律困境、社会背景和未来影响,而互联网甚至为“开胸验肺”做了“百科词语”。

  在对开胸验肺事件所有的评议当中,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评议颇为入情入理:“如此草菅人命、如此损害河南形象的事,法不容,理不容,情不容。”尤其是这一句“情不容”。

  罹患职业病的并非张海超一人,但无论活着的或者死去的职业病患者,都该感谢张海超的“血色证明”。

  张海超得了尘肺病要开胸验肺,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也得了尘肺病,是否也要开胸验肺?每一名职业病防治所的执业医生,都该就此仰望星空,扪心自问。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萎缩,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分子。因此,别让人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海明威在其小说《钟为谁鸣》的卷首,郑重地引用诗人约翰·多恩的话,以证其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从心底感谢张海超,感谢他拖着孱弱的身体,在几经周折、艰难奔波了几千里地之后,仍然勇敢地挺胸为我们挨了那一刀。

  ***注:此为发表于20090803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www.sdshang.com/MMM/P_Show.asp?ID=27703略有改动。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