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与回忆北京奥运会一周年

高志华 原创 | 2009-08-08 09:11 | 收藏 | 投票

  “中国长卷”的盛景历历在目,“无与伦比”的赞誉余音绕梁……在中国人的回忆、品味与自豪、激动中,北京奥运会迎来了一周年。

  一周年了,那16天的超越与传奇、激情与陶醉已经远去,但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一年里,伴随国家、国民自信前行。

  北京奥运之后是上海世博,“鸟巢”大幕甫落,黄浦江畔又将有华章奏响,中国未来发展的灿烂前景,不断地吸引和打动着全世界。

  一周年了,有风雨,有阴霾,但世界看到的中国,开放、自信、宽容。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梦想永恒,相约美好。

  奥运之火,在13亿中国人心中从未熄灭过

  2008年8月8日深夜,当奥运圣火在“鸟巢”上空熊熊燃烧时,仰首相望的祝越渐渐热泪盈眶。作为一名工作在“鸟巢”的奥运志愿者,祝越在这里见证了中国的伟大时刻。一年了,记忆依旧刻骨铭心。无论是运动员、志愿者,还是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每个中国人,都是北京奥运会的参与者。

  一周年了,时间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仗剑长啸的仲满结婚了、大胆示爱的杨威结婚了;开幕式上高举国旗入场的姚明,正在等待脚伤恢复,黯然退赛的刘翔,在酝酿下一次飞翔……对更多中国人而言,生活在继续,柴米油盐,酸甜苦辣,但是,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北京奥运会如同一个神奇的按钮,一经触动,炽烈的情感顿时在记忆深处被激活,光芒四射,激情洋溢。

  奥运之火,在13亿中国人心中从未熄灭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将永远被13亿中国人珍藏。

  奥运会,无疑就是人类共同选择的象征:守护同一个世界、追求同一个梦想。

  奥林匹克运动将会铭记: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文化与和谐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使之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曾任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高度评价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事业的贡献,他说,凭借无可指责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北京奥运会实现了“零投诉”。他认为北京的众多成功经验可以分为两大类,除了出色的赛事组织和运行,北京还着眼于未来,在环境、科技和文化交流方面为这座城市和中国留下了宝贵遗产。

  “鸟巢一代”,在北京奥运会后被叫响,这个年轻的然而富有激情、抱负和创造力的群体,正在大步走向属于他们的舞台。

   促进中国体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09年8月8日,是国务院正式确定的中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从法律上确定的全国性体育节日。这无疑是一项意味深长的决定,这又何尝不是对北京奥运会最好的纪念?

  这一年,中国体育正在努力“转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以51枚金牌的历史最好成绩登顶榜首,但是国内舆论惊人一致:中国只是奥运金牌大国,中国距离体育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

  “体育大国有量化的指标,但体育强国的很多方面是无法量化的,是一个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体现,”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导肖焕禹说。他表示:北京奥运会一周年,中国体育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国如何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的突破,是衡量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准。就在不久前闭幕的第13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中国选手夺得4金2银4铜的15年来最佳战绩,尤其是张琳延续了自北京奥运会以来的良好状态,在男子800米自由泳中夺得中国男子游泳选手第一个世界冠军,令国人欣喜。

  游泳突破了,中国距离体育强国又近了一步?其实答案很简单,看看这个夏天中国各个城市里“下饺子”一般拥挤不堪的游泳池吧。

  一个即便拥有再多奥运金牌然而国民体质孱弱的民族,只能算是畸形的体育成就,严重偏离了奥林匹克的本质。

  “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之前对竞技体育投入都是很大的,但奥运会一结束,马上把精力转到大众体育上来,”肖焕禹说,“北京奥运会后,政府对群众体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的投入明显增加,例如今年6月底启动的首届全国‘阳光体育嘉年华’活动,就是一次青少年体育盛会。”

  事实上,2009年又是“全运年”,为审视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个精准的角度。就在不久前的十一运会男足小组赛上,发生了天津球员赛后追打裁判的恶性事件,严重违背体育精神,引起反思——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竞技体育?中国青少年需要从竞技体育中得到什么?什么才是中国体育官员正确的政绩观?

  “我国要想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做到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均衡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有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必须在高层次战略上取得突破,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才有形成与凝聚共识的可能。如果局限于争论具体问题,就会造成困扰。”

  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让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才是美好的体育。

无论风雨,自信前行

  北京奥运会留下了什么“奥运遗产”?

  “奥运遗产”,是“鸟巢”、“水立方”等北京新地标。8月8日,“鸟巢”将迎来国际米兰和拉齐奥队参加的意大利超级杯。

  “奥运遗产”,是北京的城市面貌、政府管理水平乃至整个城市的运营效率的提升。

  “奥运遗产”,是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今年上半年,北京的空气质量达到了2000年以来同期历史最高水平。

  “奥运遗产”,是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预计到2010年,北京体育产业的产值将占到全市GDP的3%。体育产业正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

  北京奥运会一周年了,中国有灿烂晴空,也有阴霾风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冲击较大,防治甲型H1N1流感形势严峻,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但无论风雨,中国人始终自信前行。

  金晶,被誉为“最美火炬手”的上海残疾姑娘,一直乐观面对命运,无论是幼时面对恶疾,还是在巴黎街头遭遇袭击,她都没流过眼泪,但是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她哭了。

  “开幕式那天,当时我是内场第一棒火炬手,我静静地等候在即将出发的通道里,从通道里望去,好多人,好多灯光,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金晶回忆说,“后来我从通道出发,聚光灯打在身上,跑斜坡,停下来招手,继续往前奔跑,交接,退场。很多朋友告诉我,我传递的时候他们看着哭了,我想心情是一样的吧,一种历经艰苦终于圆满的喜悦,一种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满怀信心的坚定——没有困难能够打倒我们中国人!”

  这是建立在国家日益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迸发为自信、自觉、理性的爱国行为。

“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我认为最大的,是凝聚了人心,激发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而这,将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奥运之后是世博,“双城故事”精彩上演

  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次世界级盛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开幕。

  上海世博会,无疑是阴霾下的绚烂,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上海世博会的吸引力,构成了强烈的“世博磁场”。

  来自上海世博局的最新消息:WTO正式确认参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至此已有24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这个数字,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世博会历史上参展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到目前为止,上海世博会还无一退展。

  “金融危机当然给世博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带来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世博会也许会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或者一个触发器。”

   新世纪的头20年,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北京和长江经济带龙头的上海,相继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无疑将推动北京、上海以及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进而辐射和激励全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样,坚守梦想、追求和谐、向往美好。

  中国,会更美好!

 

个人简介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信息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高志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