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庐老人讲述 弟子徐醒民敬记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
子张问:「士要怎样才叫作达?」士,是读书人。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孔子先反问子张说:「你所说的达,是何解释。」
子张回答:「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这是子张所解的达,即在邦国做事,一国之人必闻其名,在大夫之家做事,大夫全家之人必闻其名。郑康成注:「言士之所在皆能有名誉。」
孔子说:「是闻也,非达也。」达与闻不同,孔子先指出子张所解的不是达,那只是闻。继则说明何谓达,何谓闻。
「夫达也者」,达是通达,一个人要是通达的话,他的本质必然正直,而且好行义事,所以说:「质直而好义。」这是达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直心,又不好义,如何通达。此外,又要有「察言而观色」的知人之明。察言是能察人言语而知人心意,观色是能观人颜色而知人之七情。这是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一个自心通达的人必能通达他人之心。自知而又知人之后,即须「虑以下人」。虑,马融注为志虑:「常有谦退之志,察言语,观颜色,知其所欲,其志虑常欲以下人」。俞曲园群经平议考据,虑是无虑的简省词,无虑与大氐同义,大氐犹如大凡的意思,就是凡事都愿居于人下之义。马、俞二氏之释可以并存。人人都有傲慢心,都想居于人上,果能居于人下,就是谦让而不傲慢,然后无往而不通达。所以结语:「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周易谦卦六爻皆吉,其故在此。
「夫闻也者」,闻是名闻,有道之人藏名或逃名,小人则争名或沽名。孔子解释达以后,再解释闻。「色取仁」,外表采取仁,即是装作仁人的样子。「而行违」,然而行为不是仁人,恰与伪装的表面相反。「居之不疑」,处在伪装仁者的地位而不疑惑,自以为就是仁者,与人争名夺利,还自以为是,于是求名沽名,到处都有名闻。所以结语:「在邦必闻,在家必闻。」一个读书人不知不觉落到这个地步,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