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的学校在哪里?

刘长杰 原创 | 2010-01-29 08:13 | 收藏 | 投票

  “富二代”的学校该谁来办?

  本报主笔 刘长杰

  

  富二代如何成为合格的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问题,似乎成了压在富裕地区心头的一块石头。

  赶在2010年全省“两会”前夕,广东省工商联发布了广东首份“富二代”调查报告称,未来5至10年将是该省非公有制企业主交接班的关键时期,计划由子女接班的达30.5%;而有62%的企业主认为“企业主子女自身能力不足,尚需教育培养”;工商联就此建议政府可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对“富二代”分期分批进行轮训。

  就是最蹩脚的观察家也应该看到,过去的两年来,备受争议的“富二代”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冲进了公众的视野。一方面,富二代们与“炫富”、“飙车案”、“校园选妻”等负面新闻纠葛不清;另一方面,江苏、浙江等地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富二代的做法,激起了舆论的大面积争辩。现在,培训风又吹到了中国改革的急先锋——广东,在顺德,很多“富一代”吁请政府效仿江浙,由政府出资集训“富二代”,以帮助他们培养接班人。

  真是企业做大了,什么话都敢大方讲。拿纳税人的钱去培养富二代,你以为你的企业是国企,还是你想把你的企业交给国家?与此同时,你对那些因贫穷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怎样实现教育公平,如何作答?

  江苏首开政府培训富二代的先河。去年,由江苏组织部培训富二代计划已经启动,准备花两年的时间,在全省培养千名民企少帅,引领江苏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此后,浙江启动类似计划。

  政府对企业家进行轮训,是多年来一贯的做法,我们支持。但针对富二代“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目标培训,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显要的问题是,成功的企业接班人能否由政府组织的培训造就?

  答案是否定的。从欧洲到美洲,从印度到日本,几乎所有成功的家族企业继承者,都不是靠政府出资培训成功的。这其中,大家可以查阅欧洲的瓦伦堡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皮耶希家族,日本的金刚家族,中国香港的李锦记、新鸿基等家族企业的历史。

  还有一个近乎经验的悖论可资反证,就是假如政府能够培养出成功的企业家,那么还会有我们30年来剑指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吗?而没有改革开放,又哪来的民营企业?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后创立起来的第一代家族企业目前普遍到了传承的节骨眼上。家族企业的持续成长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会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道路上,传承问题无疑是最为难迈的一道“生死坎”。

  事实上,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延续到第二代,而能够成功地传递至第三代手中的仅为10%-15%(Birley,1986,Handler,1988,1990)。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在美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4年,巧合的是,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平均任期也是24年。这意味着,家族企业创始人突然离去或退休之际,也往往就是企业终结之时(Alcorn,1982)。

  不论培养和遴选企业继承者的工作由哪些程序构成、哪个组织负责,那个最终被选中的继承者能否如上辈所愿,完成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全部使命,都将是一个未知数。从众多全球家族企业继承人的故事中,我们既能发现优秀的继承者,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型——IBM第二代总裁小托马斯·沃森,香港新鸿基集团郭氏三兄弟,“小超人”李泽楷等等;也能发现糟糕的继承者,比如嗜毒如命的菲亚特公司第六代继承人拉普·埃尔肯,巴西“第一败家子”若热·贵诺等。这样的现实,或许能够解释中国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经济学家茅于轼有言:“企业家不能靠政府培训。”那么,成功的企业继承者,应该从哪里长出来呢?对此,企业家郭凡生有句名言可资借鉴,他说,有个教授说我听了他的课程就能明白一切,那就请他也出来办个慧聪试试看。

  我们同意郭凡生先生的看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观察,如同第一代企业家的成功是靠艰苦的个人成长一样,富二代最好的“黄埔军校”也只能在企业,在经营的实践中,甚至在反败为胜的历程里。

  至于富二代的实战型培养方式,到底是采取手把手地教与学,还是国际上流行的“内培外炼”的方式,则是需在另一个层面上进行讨论的细节问题了。

  ***注:此为发表于20100129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www.sdshang.com/MMM/P_Show.asp?ID=41702有删节。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