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易经》的理解

肖乐义 原创 | 2010-01-30 00:01 | 收藏 | 投票

  《易经》俗称〈周易〉,是一本卜筮之书籍。什么是卜筮呢?卜筮就是对未来一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性理论之书籍。

  为什么《易经》又叫《周易》呢?周即周朝文王时代之意,而易则有三义四功:一是只简易,二是只变易,三是只不易。象、数、理、占卜“四大”功能。

  所谓的简易,即是说“易”虽然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为简化的公式或者说是“模式”,一切事物的现象都可以装进一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之。

  所谓的变易,即是说“易”虽然讲究变化之道,也就是讲求辩证法的。

  所谓的不易,即是说“易”虽然讲变化,但这个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说可“以不变应万变”矣!

  《易经》的最高境界是讲求“天人合一”的。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而人的“仁义”之性又有“性命”之理,所以说这就决定了人立于天地之间,生于万物之中,是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使命。

  在《易经》看来,整个世界是在阴阳两种相么相成之力量互相作用下的不断运动、变化、发展、更新的,它表现为气,阳气上升,则阴气下降,阴阳互动,和谐统一。阴阳不仅是〈易经〉卦象的核心,而且是事物两个方面的体现。

  从自然现象来看,它以天为阳,以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从社会现象来看,它以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从自然与社会**有的现象来看,也有一阴一阳的存在着。例如:刚柔、健顺、进退、开关、伸缩、贵贱、高低、上下、左右、得失、得害、吉凶、正反、生死、出入等等。

  《易经》是生生之道,变与不变之理。它与自然界是一样的,都是生生不息的结果。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从混沌未曾分开的“无极”变化成为“太极”的,而宇宙又是由“太极”生化出来的,而后才有了“阴”— —和“阳”—“两仪”,再由阴阳这两种性质生化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又由四象生化为天、地、风、火、水、雷、山、泽“八卦”,而这八卦又代表着八种不同的性质特征而成为卦象来表现出来的,再由这八卦生化为六十四卦,这就易经生生不息的过程,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同理同根同源同本。

  “易”这个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因为有了天地,才有了万物;有了万物,才有了男女;有了男女,才有了夫妇;有了夫妇,然后有了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有了君臣;有了君臣,然后有了上下;有了上下,然后有礼仪之错矣。

  所以说,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就在于它的“生”,那些所谓的“变化”之理,“易简”之理,其实就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之理矣。自然界给予了这种生生不息之理,也就造就了天地之还大自然的本来面目也。

  《易经》的易,讲究变与不变。老子说,道亦道,非常道也。而孔夫子认为,万物万事都是变与常变之理。当然也不例外的有人认为,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正是孔子在《易传》中所说的“通变致久”之理矣。那么,是不是什么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呢?回答是否定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发展中,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的变,或者说漫无边际的变,这就是《易经》中说的变与常变之理也,以及老子所言的道与非常道的原因也。这也正说明了万事万物在变化中都要遵循天理,要在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变。人更是如此,人不能逆天理而行事,更不能违天逆常,而要顺时而变,才能保持长治久安,也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处。

  也正是由于《易经》讲求“天人合一”之理和“阴阳八卦”之述,那么,易经自然而然就与医学中的和数学,以及物理学和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而《易经》的“风水学”更是与建筑学同源同本哦。

  现代医学不外乎于中医与西医两大派别。中医讲究人体内的调节,也就是“气”的调节,而〈易经〉中的阴阳讲的就是“气”,即是阴阳之“气”也。人体内的正邪之“气”就是易经里的阴阳之“气”。那么,西医呢?也是一样之理,从西医的遗传学角度来讲,人体的原理来自于父母亲的DNA基因染色体,而易经的六十四卦象中的爻而来。八卦的“三爻”与DNA中的三联体,以及64卦象与DNA的遗传基因是如此的相似相近。这正是〈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也。而从《易经》的八卦产生的原理来看,与数学关系密切。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在数学上是一个加倍法则;而由八卦生六十四卦,则是个乘法法则。这说明了易经与自然科学的相通性。

  从《易经》中的变与不变之道与物理化学是如此同理。天是个大磁场,地是个磁场,而人也不例外的是个磁场,这是个物理现象。而在易经中的阴阳,即天地、男女,正负相吸,阴阳相生,这就是物理变化矣。而由物理变化产生出化学反应,也不例外的与易经相关联系着。而从易经的卦象中,我们不难发现,数的排列与组合原理与八卦的“爻数”密切联系着。在易经中“阳为九,阴为六;天地人的阴阳和数为十五”这些并不是什么巧遇的配合,而是有其道理的。而由卦象生数,数生理,而象又产生了中国古老的文字,这也就说明了语言文字与〈易经〉的卦象有关系。而数又与现代化的电脑数字原理相关联。

  由于《易经》的卦象与方位的排列和组合,而形成了不同的卦,这些卦在现实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与建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周易风水学”,而周易便是易经也。例如:北京的故宫就是根据《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将皇室称为“紫禁城”,就是与天上的紫微垣相对应,而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又象征着天阙三垣,并按照前殿为阳,后殿为阴的布置来建筑,而整个北京城也是在按照风水学原理来定位设置并建筑的宏大历史文化遗产。只要用心看一看北京城门外的七门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玄机。

  那么有玄机,自然而然的人也就有命,人的生命是由父母的DNA基因演生而来的,这是先天之命,而后天之命与“时”有着密切关系。孔子所谓的“时也,命也。”指的就是人的后天之命也。《易经》认为人与事物要保持臻于完美与完善的状态,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而时间在这个“恰当”取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的时也,命也。就是就人要“尽人事,听天命。”与“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道理一样。意思是说人要遵从天理,合乎天道,不要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则,而后尽力而为,努力工作,尽心尽力又全心全意地是把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发挥出来回报社会,这也说明了时对命的重大作用。

  因此说,“时”与“中”有关,“时”就是要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这也更加的说明了人的命与时的重要性,也告诉人们要尊重“时”的客观存在和人为的主观努力,适时而动,抓住时机。

  而如何才能抓住时机和机会呢?这又有一个做人的问题了。做人应该是“中”,如何“中”呢?在《易经》中的“中”告诉我们要有“中庸之道”也。也就是说在天地自然之间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者也。还要“时行时止”呀,也就是说在恰当的时机开始,又在恰当的时机停止,不偏不倚又恰到好处,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中,顺畅地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易经》与哲学非常有相近相似之处,而其实它本身就是古代哲学。

  人与生命是密切而不可分的,人必须有“尽人事,听天命”的过程。听天命,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上天安排的命,没有错。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父母,我们是随着父母的基因DNA而来的,这个是无法更改的事实,也可以说其为“天命”也。可是我们“尽人事”啊,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各项工作的努力奋斗,后天的打拼是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的。

  从《易经》的六十四卦象来看,我们会发现它是个外圆内方图。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人也要方圆结合才对。不能太刚,太刚容易得罪人或使人不满意;也不能太柔,太柔又让人看不起或被人欺负;要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圆才好,要求刚柔相济,阴阳相生,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人生理想境界。做到合时宜,顺天理,待时而动。这不仅是在工作中是如此,在学习中亦如此,在生活中亦不例外矣。做老板或者领导如此,当工仔或者职工亦如此而已。这就是《易经》给予我的最大启迪和教育。

个人简介
本人出售外汇精确交易图表,十万元一张,闲聊试探者免言!
每日关注 更多
肖乐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