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及其艺术表现(4)

潘世东 原创 | 2010-10-11 09:51 | 收藏 | 投票

睁开眯朦之眼:中国文化自然观的萌芽(1)

 

  由盘古开天辟地说开去  

在追索中国文化自然观的萌芽时,人们惯常的思维是向人之初,天之初延伸,就像屈原那样,搔首发出连绵的《天问》:

原文:曰:遂古之初,   译文:请问:那远古开端的情况,

谁传道之?             究竟是谁把它传述下来。

          上下未形,             那时天地还没有形成,

      何由考之?             又根据什么办法去考查?

      冥昭瞢暗,             那时昼夜不分一片浑溷,

      谁能极之?             那么谁能清楚地认识它?

      冯翼惟象,             元气充满空间无形惟象,

      何以识之?             这又怎能够辨别明白啊?

明明暗暗,             宇宙中又光明又有黑暗,

      惟时何为?             其中的原因又是为何?

      阴阳三合,             阴阳和元气三者结合着,

      何本何化?             它们谁是本源谁是演化?

类似的问题,庄子曾问过,黄缭子也曾问过,战国时代的许多学识渊博的大哲人和智者也都问过。推而广之,对于天地之初人之初,上古人民更会提出无数的疑问。上古人民活动在天地四极之中,仰望苍穹,星汉灿烂;极目大地,五彩斑斓。大河奔流昆,草木繁盛。天如此渺茫,地如此广阔,六合之中充满了不记其数,形形色色的怪异现象。身当此情此景,上古人民自然会产生无数的疑问,而对这些疑问努力回答的巨大昆企图,便集中体现在盘古开天劈地创万物的传说中了。与印度古神话中的“梵”。古希腊神话中的"潘神"开天劈地创万物一样,盘古的开天劈地创万物的传说,也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和崇高精神的宇宙生成史。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艺文类聚·卷一》中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中盘古的形象:“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劈,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最早的时候,大地混混沌沌,像一个鸡蛋,盘古就生于其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阳清之物上升为天,阴浊之物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之间,一天变化多次,神奇胜过天,贤能胜过地。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每天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的高度达到极点,低档地的厚度达到极点,盘古也极高了。物数萌芽于一,立身于三,长成于五,大盛于七,稳固于九。所以,天地之间距离九万里。

除此之外,在《五运历年记》中,也收录有盘古:“元气朦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阳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生,气成风云,生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体五肢,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筋髓为珠玉,汗流如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这段文字,被收录在清人马 撰《绎史。卷一。开劈原始》条中。此外,在该书卷一中还收录了据传是任肪所撰的《述异记》中的盘古的传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 ,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壁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类似的传说,一直到《西游记》问世,依然盛行不衰。在《西游记》第一回中就有“感盘古开劈,三皇治世……”的说辞。在上述的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盘古传说的内容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变化,其基本观念和主导思想是不变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盘古便是中华族类的始祖,中华文明便肇始于盘古,一切文明的根都扎在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中。更是从这个传说开始,中华族类才开始睁开眯朦之眼,开始打量自己,打量生之育之,覆之载之,并与之一体与共的天和地。在盘古传说中,我们也可以抽象出最基本的自然观,这便是:第一,人,人类来自自然,最终也必将回归自然,正如盘古生于浑囤元气之中,化于苍茫大地,山川江河之中一样。第二,宇宙万物皆由盘古化生而成,也即人化生了万物,人成了万物的精髓,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因子便包蕴在这里。第三,既然宇宙万物皆是盘古化生而成,那么,在盘古和宇宙万物之间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情"关系,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渗透,同体与共的深厚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环境伦理观念便包蕴在其中。正如宇宙万物不是盘古的四肢头颅,便是盘古的皮发血肉所变化而来一样。第四,既然盘古和宇宙万物之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情"关系,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体与共,物我一体,那么,在盘古和宇宙万物之间,便是一脉相承,一气相连,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息息相关的深层本能感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同情,息息相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便包蕴在其中。第五,既然盘古来自自然,又化为自然万物,且与自然万物同体与共,同情同构,那么,二者之间就应该无尊卑,主仆,优劣等的区别,即你即是我,我就是你,二者亲密无间,平等相处,于此,可以抽象出人与自然的亲和一体,平等相处的思想因子……总之,在盘古传说中,包蕴了中国文化自然观的最基本思想和最动人的魅力。

然而,让人们不愿接受的事实确是:近人大都倾向认为,盘古开天辟地不是中国最古老的自然观念。非但倾向认为,而且证据确凿,论断服人。夏曾佑在他著名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盘古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关于天地自然的认识,它是从苗族流入中原地区的。屠孝实则指出,此说系自印度传来。杨宪反对印度传入说,认为在中国南部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近期何新又在《诸神的起源》中再次肯定说此神话系自外国传入,且将视野延伸到了古巴比伦王国。而日本学者贝粽茂树则认为,盘古起源于庄子,津田左右吉先生则认为盘古当是《易》的思想和道家思想混合的产物。[1]

以上诸说,当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但也足以说明,“盘古开天辟地”之说,并非古以有之,而且成说很晚,至今不会超过秦汉。这样看来,天地万物非但不是盘古所开创,反之,是秦汉以后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天地自然观,创造了盘古。“传说只能是传说。要研究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看法,还是要回到最基本的原始材料,从现有的考古,文献 神话等材料出发”。[2]

注释:

[1][2]李庆《中国文化中人的观念》,学林出版社,19969月,第22页。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