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应该重在社会效益

潘世东 原创 | 2010-11-20 09:48 | 收藏 | 投票

 

沈泉生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为“三农”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又是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紧密结合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组织、提供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跨地区组织、交流,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新方法、新路径、新机制。这些探索,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也带动了省内及长三角部分城市或乡镇的积极参与。

  吴江开展区域文化联动,是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现新变化的主动思考和积极顺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吴江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多,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总量剧增,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客观上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和公益性文化机构必须想方设法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但就县域而言,短时期之内难以凭借自身能力迅速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生产供给的规模和能力。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吴江市宣传文化部门在市委、市政府指导和支持下,开始把目光转向周边地区,市文广局和文化馆为此开展了江浙沪3地基层群众文艺演出的交互式联动尝试。异地交流交换,让各地群众感到既熟悉又新鲜,既不大幅度增加行政成本,又能倍增公共文化服务效应。经过实践,这一尝试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服务能力的效果。

  迄今,吴江市倡导发起的区域文化联动已连续经历了7个年头,原先草创的概念如今已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原先的单一演出如今已扩展到演艺、非遗、才艺、技能等众多文化服务门类,原先仅有附近少数区域参与,如今已得到大范围广泛响应。

 

 

  “区域文化联动”在观念和理念、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体制和机制上都有所创新,并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联动实施以来,吴江市城乡在公共文化设施、人才队伍、业余文艺团队建设以及文艺作品创作、非遗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出成绩。7年来,共创作排练及演出各类文艺节目2000多个,一批优秀的文艺节目在国家、省级赛事中获奖。“区域文化联动”项目的实施,开阔了农村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锻造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会创作,会组织,会协调,上台能演出,下台能辅导,拉得出、拖不垮、多技艺、多才能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联动通过创作、演出反映各行各业新风貌的文艺节目,宣传了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活跃了经济氛围,并对企业文化的打造、品牌的树立、形象的推广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区域文化联动”不仅使各地群众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欢乐,同时也联动了区域,扩大了各地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还节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本,放大了公共文化的综合效应。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全社会对该活动共相继投入了300万元,每年以编排演出一台节目为例,一台节目12个,平均每个节目1万元,合计12万元,5地各选送1台节目组成联动,可以认为只花费12万元却得到了60万元的节目,相应节约资金48万元。同时,1台节目观众人数如果以1万人次计算,同一台节目巡回10个乡镇,就可达到10万人次的观众,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由此放大。

  区域文化联动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当进一步联合其他区域政府职能部门及文化资源,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跨地区整合、利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和表现力;发挥区域文化联动在化解总体投入不足“瓶颈”方面的突出作用,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助,降低公共文化服务成本,体现群众文化的服务价值;通过联动,创新载体,创设活动,创优作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和质量,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探索提供可借鉴的、可供操作的路径;丰富内容和增进形式,除了原有大型综合广场文艺演出外,每年拟制定不同的主题活动为联动的主要内容,并逐步扩大联动范围,从同质文化的联动扩展至不同根源文化的交流,使江浙沪地区百花齐放。

  沈泉生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公共文化服务重在社会效益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