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风情和现代文明的交响

潘世东 转载自 秦·文化资源网 | 2010-11-25 15:26 | 收藏 | 投票

(载涵华新浪博客)

    知名作家刘成章1937年出生于陕北延安,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的创作之路是从诗歌开始,经由戏剧剧本创作,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转向了散文。因此,有评论家称之为中年变法。迄今为止,刘成章已出版了《黄土情》、《刘成章散文选》、《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集》、《羊想云彩》等多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另有多篇散文作品获奖并入选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教材,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走进刘成章的散文天地,我们清楚地看见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代表性的人生历程和丰富无比的精神世界;也看见了一个当代散文作家出于理性选择的文体探索意识和卓有成效的创作实绩。

一、  对陕北风情的逼真描绘

    陕北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数千年来,北方的少数民族和聚居在这里的汉民族既争斗又融合,不仅形成了人种上的杂交优势,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同时,陕北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兴之地,对中国现当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刘成章的父亲是跟刘志丹一起闹红的老革命,但后来死在自己人的监狱里,年幼的刘成章跟着母亲走进了继父的家。这种比较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刘成章既与革命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联,又基于生活所迫不得不沉潜入社会底层艰苦奋斗。在成长过程中,悠久乡土文化的影响最终大过了革命对他的影响,而他的散文自然也就较多地关注乡土文化了。

    刘成章反映陕北风情的散文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反映风土民情的作品。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记叙了离延安80多里远的赵家沟春节闹秧歌的生动情景。逼真地描绘了全村男女老少积极准备热火朝天地参加转九曲、闹秧歌的动人场面。转九曲是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和中国古代的一种叫九曲黄河阵的阵法有着渊源关系。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诗意的情思,把精心筛选出来的生活细节,变成诗的锦彩。清脱淳朴的民情、民风、民俗,让人似乎是亲临其境感受黄土风情与文化。”[1] 这篇出发伊始的散文主要成功之处,在于既写出了陕北味儿,又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今天看来,虽然其中一些人物(如叶叶、大背头、巧媳妇等)有编织痕迹,似有意为之;而且篇末点睛处还让人读出了杨朔味儿,落入窠臼[2]但毕竟为刘成章的创作生涯提供了新的转机。正如和谷所言:他在方格纸上转了九曲十八弯,终是窥见散文这一文体雅典适意庄重优美的微笑。”[3]接下来,刘成章的乡土风情散文创作渐入佳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边风景》写陕北农民平凡、艰苦而充满亲情的生活;《陕北的乳汁》写贫困陕北生长的野菜野果:香死老汉的小蒜、细润味足秃稍的、妙品木瓜、茶水站一样的茹子和蛇麦子、如妙龄女子的娇羞一笑的菅子、隔沟传香的泽麦……“这就是陕北。贫瘠却又充满慈母之爱的陕北。陕北的乳汁,是永远淌不尽的,是滋味浓郁而香甜的,尽管它细弱了一点儿。《奇崛的一群》写陕北人出神入化的幽默感,最后归结到民族性的高度:他们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中奇崛的一群,而他们的奇崛,他们的闪烁异彩的幽默感,正是我们的民族相对薄弱的方面,所以弥足珍贵。

    与其他作家反映风土民情的散文相比,刘成章不仅写出了黄土地的神韵,而且常常进一步写出了深层象征意味。如《老黄风记》本来是实写陕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陕北老乡的乐观精神,但最后的结尾写老黄风刮过之后,河沟里有几滩棕红色的污泥。我忽然想到,它应该是那帮可恶的家伙遗落下来的。它不像沤烂了的红袖章吗?这种堪称神来之笔的联想使前面的写实平添了弦外之音,充满引人遐思的艺术张力。《扛椽树》是作者的名篇,写干旱贫瘠的陕北大地上,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的柳树。每棵扛椽树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都不亚于一片葱葱树林。厚夫认为《扛椽树》应该有这样几重内涵:一是象征着我自己,柳与合而为一;二是象征着曾经跃起在这儿(陕北高原)的英雄;三是象征着无数死了或活着的普通刚强的汉子——这是中国的脊梁;四是象征着像鲁迅那样的中华民族的精魂。”[4] 刘成章的这类风情散文不仅在流光溢彩的民族风情描绘中写出了其中隐含着的陕北的魂魄精气神儿,而且还超越了简单风情散文既成的窠臼,进一步写出了人性的深度和历史的厚度,所以刘锡庆先生才评价说: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5]

    另一类是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的散文,让我们在领略陕北风情的同时也看到了一颗敏感、自尊、渴望理解与呵护的心。《压轿》写陕北的一种古老习俗,新娘上轿出嫁要同族小男孩陪同。作者因为是拖油瓶没有资格,自尊心收到了极大伤害。陕北少女秦娟为其力争,不为别的什么,只为平复幼小心灵的创伤,表现出对人的权利和价值的尊重。这个后来成了女八路的女孩做出了她所能做出的一切:请在自己出嫁时来一次轿’”古老的习俗,现代的观念,在地方色彩浓厚的叙写里得到了生动的表达。”[6]虽然这些散文对内心世界的揭示还是比较粗线条的,没有能够彻底敞开自己的心灵,但如若回顾他们那一代人复杂的成长经历就会意识到,这种遗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对现代文明的认同与赞美

    刘成章2005年出国探亲,有机会领略了世界上最发达地区的风貌,并因此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行走散文。这些散文以知识分子敏锐的眼光看美国,看人类,展现了有着革命背景的中国老一代作家努力克服自身局限性与时俱进的襟怀与气度。

    在纽约和洛杉矶,作者认识到美国及其他所代表的现代文明既不是棺材瓤子,也不是无病的神仙,而是一个活得挺旺的海明威一样的时有灵感的汉子。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这是一个年近花甲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直觉的选择,仔细琢磨有一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气贯穿其中,令人振奋。在硅谷,图书馆的对面是几间房子的市政府,二者相比,一个简直是远洋轮,一个简直是小舢板了。而小舢板的驾驭者,市长,还兼着污水处理厂的厂长。这就是这里的人文环境。”——这是用最简洁的叙述与国内腐败现象进行对比,批判意识不言而喻。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面对灿烂的现代文明,刘成章既没有染上妄自菲薄,数洋典而忘祖的流弊,也避免了夜郎自大畏葸不前的狭隘。——27万在硅谷奋斗的华人,带给刘成章莫大的自豪和自信。

    应该说,这类散文展示了刘成章在年近花甲之际又一个成长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之处在于,一个生长在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山里娃,一个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个在经历了数不清的曲折和磨难之后气血既衰的中国汉子,心灵深处竟然还潜藏着面对未来和挑战的勇气!而这一切,其实都具有某种深远而广大的象征意义。

相比较而言,刘成章的陕北乡土风情散文展示的是,而这些行走散文展示的则是。刘成章对,表达的主要是挚爱之心;而对则主要抒发了赞美之情。如果说作者对的挚爱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话,那对于的肯定与赞美则需要复杂的分析、判断甚至是不无痛苦的扬弃与情感上的某种背叛。对于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刘成章做得很好,我虽然气力不行了,但也应振作精神,跟上踏青的队伍,唱一曲跟上时代节拍的西北风’”。被夹在之间的刘成章不仅保持了一种健康的心态,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几乎是充满青春力量的豪气。在这个意义上,刘成章散文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历尽波折而百代不衰的民族精神。

三、信天游和古典辞赋的影响

    刘成章曾不止一次说过:什么时候我把信天游的艺术较多的糅合到我的散文里,我的散文就写成功了。” [7]从艺术风格方面分析,刘成章对陕北信天游这种民间艺术的继承,更多地表现在其诗歌和歌词的创作中,在散文方面,则主要继承了是陕北信天游的内在神韵。不论是托物言志还是直抒胸臆,都有一种陕北信天游的精神气象。正如阎纲先生所评价的那样:要是说散文以诗魂为上的话,刘成章的散文的诗魂就是信天游,大胆浪漫的,淳朴诚实的,情意绵绵的,悲凉苍劲的、妙语如珠的、七色斑斓的、琅琅上口的、高亢悠长的、此起彼应的、白到家又短到家的如天籁自鸣、声声拨动心弦的信天游。”[8]

    关于信天游对刘成章散文的内在影响,已经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非常得当和深入的分析。如梁向阳就在《挚恋土地的美文——浅论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中将其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浓烈的诗意美;”“二、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三、幽默与诙谐的情趣[9]应该说概括的比较精确,此处不再赘言。

    我们还应该看到,刘成章的许多散文,特别是《安塞腰鼓》《扛椽树》《大雨落在硅谷》等许多名篇,还非常清晰地表现出对中国古典辞赋的继承与借鉴。这些散文在表达上常常采用铺陈的写法,极尽铺张扬厉,纷至沓来的意象和落英缤纷的语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眼花缭乱艺术境界。在结构上,多用偶句,形成一种古已有之的整饬美,偶句与偶句之间再进一步用排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有的甚至通篇采用偶句和排比的结构方式,层层递进,形成一种磅礴的气势,给人一种元气淋漓的审美艺术享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资。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从整体上看,刘成章散文是有的艺术,这个就是陕北悠久的民间文化传统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熏染与影响。民间文化传统是丰富、自由的,但往往因缺乏锻造而多少有些粗粝;而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特别是明代以后的文学传统又常常因为过于精致完美而渐渐失去蓬勃的生命力,这种盛极而衰实际上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有一种呼应关系。在这两种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刘成章充分注意取长补短,在保留自己鲜明创作个性的同时汲取两种营养,从总体上形成了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格且不乏厚重的韵味与磅礴之气。与此同时,刘成章的散文还续接了五四以后乡土散文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前人那种远离乡土之后的不适与幽怨在刘成章这里逐渐演化为一种昂扬乐观的奋斗精神。这些成就都使得刘成章的散文在艺术方面超出了大多数同时代作家所到达的高度,并以其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创作风格对当代陕西作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来源:秦·文化资源网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