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张艺谋“印象海南”失败谁之罪?

曹喜斌 原创 | 2010-11-05 13:47 | 收藏 | 投票
张艺谋“印象海南”失败谁之罪?
           作者:曹喜蛙
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之《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都曾大获成功,然而其被寄望破解地方旅游危局的品牌演出《印象·海南岛》却大败。去年4月亮相至今,《印象·海南岛》平均每天接待观众约500人、上座率不足三成、收入仅8万元,远低于预期中的70%上座率、日均门票收入29万元。前期投资的 1.8亿元显然打了水漂,谁之罪?
《印象·海南岛》是海口旅游的阻击战,曾被寄予厚望。那是2006年10月,在《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大获成功的背景下,海口市政府邀请张艺谋导演团队对实景演出进行创意和策划,海旅集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海口市投入1000万元作为前期的操作费用。
其实,项目失败的首要责任就是海口市政府,在决策的理念上存在严重的“懒惰思维”,什么科学决策咱就不要去奢望,仅仅从常识上就看出当地政府领导没有动脑筋,常言道“事不过三”,观众、游客的审美娱乐不排除“张艺谋厌倦”,人家《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的成功难道能当然的保证你《印象·海南岛》的成功?显然不会,连张艺谋自己都不敢保证。这种艺术的复制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不知当地政府为什么要甘愿冒这种风险。
类似海口市政府这样不考虑“张艺谋厌倦”的投资风险的地方,其实不仅仅是海口一家,我知道国内还有好几个地方的政府都在干这样的蠢事。
当然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的“张艺谋厌倦”的投资风险绝对不是100%,往大的说风险也就是50%,但这已经相当危险了,这种投资决策“迷信”的懒惰倾向每天都在发生。其实在这个案例中,地方政府的决策动机绝对不是诚心去找风险,而是缺乏创新思维、怕承担创新风险的明显表现。事情往往就是越怕承担风险,危险则越大。除了在这种项目投资上的迷信、懒惰思维,其实在旅游规划、活动策划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正因为如此,各地的规划、策划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克隆的,普遍缺乏新意,效果自然也都平平,这个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
《印象·海南岛》的失败有张艺谋的责任吗?有,但比起地方政府来说小多了,因为人家张艺谋卖的就是这个东西,适合不适合哪个地方,这是地方政府自己的事情,与张艺谋没有太大的关系。自然地方政府是绝对脱不开关系的,但也要分清的是这个项目的失败,绝对不仅仅是这个项目决策本身的失败,而是整个海口旅游的失败,试想想:如果海口的游客天天爆满,还怕《印象·海南岛》没人看?事实是海口旅游整体水平的差劲才影响了《印象·海南岛》的成功。
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城市,海口旅游存在不可忽略的短板,在中国、在世界海口旅游都缺乏必要的拳头产品,与三亚比肯定是差远了,更别说连三亚都存在致命的问题了,事实上整个海南的旅游服务体系存在严重的“诚心”和“品牌”的缺失,存在巨大的“好大喜功”“不自量力”,整个基础服务体系、主打项目都没有真正的解决。就说《印象·海南岛》,其实只是一个旅游的辅助项目,是很难独立成功的,除非是整个海南旅游水涨船高才能获得成功。长远来讲,随着海南旅游整体水平的提升这个项目应该还会起死回生的。
游客当海南旅游休闲,去看《印象·海南岛》很正常,但没有人会专门为看《印象·海南岛》去海南。所以当初的所谓用《印象·海南岛》去激活海口旅游纯粹是扯淡,缺乏必要简单常识推理,更别说科学论证了,你以为《印象·海南岛》是《图兰朵》?除非《印象·海南岛》明星璀璨,除非张艺谋天天在那蹲点。
 
 

 

个人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诗人,互联网哲学家,2007中国旅游新锐传播奖获得者,2013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特邀嘉宾,互联网起哄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曹喜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