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历史

张建民 原创 | 2010-12-15 16:36 | 收藏 | 投票
哲学的历史
一、哲学史的定义
哲学史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是人类从众多哲学之类的事情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来的,具有普遍性规定的非本源事物。
哲学和哲学史是两个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事物,哲学不是哲学史。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能力,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本源事物。
哲学史是以哲学为对象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从众多哲学之类的事情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来的,是作为众多个人哲学认识活动普遍具有的过程、规定、规律、内容或组成部分,依存在个人哲学思想认识活动这种事物载体中的非本源事物。
哲学和哲学史作为两个有差别的语言概念,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方面来看,哲学的内涵多于哲学史的内涵,哲学史存在于个人的哲学活动之中,个人的哲学活动是哲学史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包含哲学史。从外延方面来看,哲学史的外延大于个人哲学活动的外延,任何个人的哲学活动都是人类哲学史的组成部分,哲学史包含哲学。
哲学是动词表述和界定的事情,哲学史是名词表述和界定的物体;哲学是形而上者,哲学史是形而下者。哲学和哲学史不仅相互对立而且相互统一,哲学和哲学史互为内容和形式,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和依据。
二、哲学史的内容
哲学史的内容包含哲学的发生过程和进行过程两个部分。
1、人类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哲学发生于个人在接触对象事物时大脑所产生的惊奇和困惑,发生于人们提出对象事物的本体或本源是什么?对象事物的终极原因是什么?事物是如何产生出来的?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如何可能的?这类必然涉及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的哲学或形而上学问题,发生于人脑从实现个人生存发展的目的出发,经过对所获得的全部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后产生的,对事物的本源或原因进行深入认识、获得本源事物全面知识的行为意识或行为命令。
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发生是外因和内因相结合的结果。对个人生存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自然环境或现象对人体的刺激、作用和影响,是引起人脑发生思想认识活动的外部原因。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人脑具有的思维认识能力和事物知识是个人思想认识活动发生的内部原因。
个人在感受到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对人身体有所作用、影响和刺激的时候,大脑经过思维就会有所选择地对作用和影响个人身体的环境或现象发生兴趣,根据个人已有的事物观把部分正在作用和影响人体的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界定成为具有自身边界、需要加以认识的对象事物,产生出深入认识、界定和彰显这个对象事物的行为意向。
个人在面对一个对自身生存发展具有意义或价值的认识对象时,就会把自己的事物观(世界观)赋予对象事物,把对象事物看作是具有内容、形式、原因、结果、价值、质量、数量、时间等多种一般规定的对象事物,产生出全面认识、发现、界定对象事物具有的各种规定的意向。当个人根据自己的事物观提出对象事物的质量是什么?对象事物的性能是什么?这类问题时,以质量或性能为对象的科学认识活动便发生了,当人们提出对象事物的本源或原因是什么?对象事物是如何产生的?这类问题时,以本源事物或以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便发生了。
哲学的直接对象是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语言学、伦理学之类的各门科学是具体存在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直接对象,是自然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历史哲学之类的具体哲学的具体直接对象。各门科学分别具有的直接对象不是哲学的直接对象,而是哲学的间接对象。哲学的唯一对象是一般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哲学的众多对象是有具体形式规定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发现、彰显和产生不同种类事物的各门具体科学。哲学的全部对象是既包含直接对象也包含间接对象的世界万物。
哲学问题是关于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问题,人类哲学史上提出的形式多样的哲学问题都可以简化或还原为关于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元哲学问题。数哲学、物理哲学、语言哲学、宗教哲学、自然哲学、法律哲学、政治哲学、教育哲学、经济哲学、历史哲学、逻辑哲学和其它各种具体哲学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具体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种事情的问题。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屈原在《天问》中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问》这篇有着一百五十八问的长诗,皆是对宇宙人生奥秘、对远古神话传说的惊讶与疑虑。屈原正是由此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索与探求,惊讶与疑虑始终伴随着他的沉思。
约翰.杜威认为:以生物的立场来说明知识的由来,更能贴切于真正的事实;实用需要是个体认知的由来,是个体探究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哲学发生于处在冲突、疑虑、不安生活情景中的个人改变生活情境,使情景趋向确定、保持和谐的实用需要。
2、人类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人类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是在人脑经过思维产生的认识意识的统帅下,从寻找个别事物的本源或原因出发,或从追求知识所以可能的根据开始,通过从认识到思维,再从思维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深入地发现、界定、彰显出同个别事物具有关联的各种各样事物,经过比较从其中挑选出具有发现、彰显、创造和生产能力的,可以作为各种事物的终极原因或本源的事物的方式进行的。
什么是从认识到思维、再从思维到认识的思想认识活动方式?
思维和认识交替进行、循环往复、相辅相成、深入发展、永无止境,就是人类从认识到思维,再从思维到认识的思想认识活动方式。
事物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作为一个整体事物,可以被人的思维分解为认识和思维两个部分或两个事情。认识是人脑发现、彰显、创造事物和产生事物知识的活动。认识的结果是事物和知识,或者说认识产生了事物和知识。思维是人脑分析处理概念知识,产生出行为意识(意向、方案、方针、路线)的活动,思维的结果是意识,或者说思维产生了指挥行为的意识。认识和思维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两个事物,或者说认识和思维是同一个事物具有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在人脑产生和发出的认识意识(意向、方案、路线、方法)的指挥和统帅下进行的,认识活动是认识意识、方案、路线、方法的具体展现形式,这就是从思维到认识。认识的结果是知识,不论正确知识或错误知识都是认识的结果。当一次认识活动结束后人脑就会把认识所获得的新知识作为认识思维的对象,对认识产生的知识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判断认识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这就是从认识到思维。大脑如果根据已有的知识判定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新知识是错误的知识,没有实现认识的预期目的,就会经过分析处理全部新老知识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有所变动或改进的,指导下一步认识活动如何进行的认识意识(意向、方案、方法、路线、原则),在新认识意识指挥下,一次新的认识活动便开始了。这就是从思维到认识。
人们在提出事物的本源或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时所说的本源事物不是一个有名有实的本源事物,而是一个有名无实,需要继续加以认识、界定、彰显、建构才能最后形成的本源事物。因此人们在提出对象事物的本源或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后,还需要按照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经过从个别事物到一般事物,从非本源事物到本源事物、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循环往复地地探究认识过程,才能够发现、界定、构建和产生出完全的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的正确知识,得到有关本源事物问题的正确答案。
约翰.杜威给“探究”概念下了一个定义:探究即有控制地或有指导地把不确定的事态变换成一个在区别成分及关系成分上十分确定的事态,以致把原事态的各要素转化为一个统一整体。他认为通过探究或逻辑过程获得事物知识需要几个步骤:首先是提出问题,第二是确立一个可资解释的假设答案,第三是拟定一个可资证明答案的途径,第四是根据拟定的证明途径决定可采取的证明方法和步骤,最后是试验这些方法或步骤之可行性及其预期的结果。
哲学为了认识、发现、界定、建构和产生本源事物,为了获得本源事物的知识以实现哲学的目的,曾经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思想探索。
运用形象思维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众多个别事物的逐级比较,从众多个别事物中发现、彰显、抽取和产生出不同级别的共相事物,创造出不同级别的共相事物概念,通过反思和归纳各级共相事物的产生经验,发现、彰显和产生出同各级共相事物的产生有普遍关联的,具有彰显、创造或生产能力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创造出具有创造或生产能力的本源事物概念,然后把人类抽象思维认识活动产生出来的共相事物或关联事物作为个别事物的本源或终极原因,作为世界统一的现实基础,解释和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是人类为了发现本源事物所走过的道路。
在通过对个别事物的思维抽象寻找本源事物的道路上,有人从个别有形物体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了组成个别有形物体的自然质料,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的事物观或世界观;有人从个别物体或个别现象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了个别物体或现象普遍具有的客观实在属性——物质,创立了唯物主义的事物观或世界观;有人从个别物体、现象或事情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了个别物体、现象或事情普遍具有的规律、精神或意志,创立了唯心主义的事物观或世界观。
由于这些爱智慧者都没有将思维抽象进行到底,没有从组成有形物体的自然质料中、从个别物体或现象普遍具有的客观实在属性(物质)中、从个别物体、现象或事情普遍具有的规律、精神或意志中发现和抽取出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所以他们只能把物质、规律、精神或意志这些被创造或被发现之物看作个别事物的终极本源或原因,把质料、物质、精神、意志、规律这些非本源事物作为世界统一的现实基础,只能用自相矛盾、含糊不清的语言解释和说明世界的统一性。由于这些爱智慧者没有把产生出系列共相事物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纳入自己的视野,不能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最高级别的共相事物的本源是什么?不能合理地说明和解释个别事物是如何从共相事物中产生出来的问题,所以他们无法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哲学本源论。
在通过对个别事物的思维抽象寻找事物本源或原因的道路上,中国人从作为结果的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了具有生产能力的形而上者、道、名、有名、无名和万物之母,创立了中国的道本源论;印度人从作为结果的个别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了具有创造能力的梵天、真如、空、识、心,创立了印度佛教的哲学本源论和认识论;希腊人从作为结果的个别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了具有创造和生产能力的逻各斯(logos)心智或努斯(nous)、存在(being)(to beis) 、理念(原本)、思想活动、第一因、理性,创立了古希腊的哲学本源论和认识论;德国人从作为结果的个别事物或个别知识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了具有创造能力的自在之物、先天判断、绝对自我、绝对精神。创立了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本源论和认识论。
虽然这些爱智者经过逐层深入的思维抽象活动从个体事物中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具有彰显和创造能力的本源事物,创造出了本源事物的正确概念,合理地回答个别事物是什么?个别事物是如何从本源事物中产生出来的?知识是如何可能的?这类十分重要的哲学问题。但是这些爱智慧者没有在发现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从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中,从同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相对立的非本源事物中抽取出一般事物,建立事物一元论的哲学世界观。
由于以往的爱智慧者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和知识的同一性,没有认识到事物就是一般的知识、知识就是具体的事物,没有认识到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本源事物这两个名称表述和界定的是同一个事物,没有认识到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不仅能够产生知识,是知识所以可能的根据,而且还是各种事物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彰显、产生出来的终极本源或终极原因,所以这些爱智慧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哲学本源论和认识论,没有确立事物一元论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哲学成为一门毫不逊色于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的科学。
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作为具有时间规定的个体事情或事物,它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发现、界定、彰显、产生或建构的阶段性结果。随着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深入进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被哲学发现、界定、彰显、产生和建造出来的事物必然会越来越丰满。人类获得的关于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的知识必然会更加深入和全面。因为人类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永远没有终结,所以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被造之物时刻处在不断产生、不断丰满的过程之中,哲学同其它各门具体科学一样是积累知识的活动,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活动。
三、结语
哲学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历史中,人类经过艰难的思想探索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哲学知识财富,也得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哲学史,继承人类哲学活动创造的宝贵知识财富,吸取人类哲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发展哲学理论,为人类哲学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真实的贡献。

张建民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出生地:河南省开封市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