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国家创造的财富去了哪里(12月26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0-12-26 09:16 | 收藏 | 投票

 

先看三组数字:

1、前10个月财政收入7万亿:

财政部消息,2010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089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536.02亿元,增长21.5%。税收收入62895.14亿元,增长22.6%;非税收入8004.68亿元,增长13.6%。其中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0.3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5.38亿元,增长14.8%

——那意味着政府的经济增长比GDP的增长提高一倍有余。

联想到两年前那四万亿人民币投资拉动的决策,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主动消除贫困国家所欠中国的外债的豪爽,以及对发达国家国债的非理性抢购,还有任由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债务水平的迅速缩水,用经济利益去换取政治支持与光鲜形象的举措。

不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中国是真的有钱!

 

2、提高贫困标准人口标准:

中国20082009年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1196元,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2009年继续实施上述标准,统计局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只相当于每天0.89美元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由于物价上升压力比“十一五”大,中国的扶贫标准可能还要上调。中国将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这比2008、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全国贫困人口总数将由于标准提高而大增,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曹文道说,“中国目前提高扶贫标准,会造成贫困人口增多,以及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不过扶贫标准提高,主要是扶贫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而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从前段时间的0.4而继续上行,突破了0.5

——那意味着,中国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标准之下。

理性地看待中国的经济全局,30余年的开放与快速增长,并没有实现消除贫困,反而让贫困人口的基数增大了。而且全社会总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这不仅说明民生问题堪忧,更为社会稳定敲响了警钟。  

 

3、中国人的生活成本比美国的高:

浙江是中国相对比较富庶的地区,杭州是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城市。

1216日,一位名叫王佩的杭州网友与她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朋友纳纳一起,联手做了一次实地物价调查。调查发现,在21种商品的价格中,王佩统计了19种食品的价格和2种能源的价格,按照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6.7计算。

结果居然发现,杭州有12种商品贵过了波士顿。而这种情况是建立在杭州与波士顿居民的收入差距的基础上的。据杭州政府统计,杭州2009年人均收入为26864(4024美元),波士顿2009年人均收入为32255美元。

——其实杭州仅仅是个缩影,沿海、沿江等发达地区,以及那些相对处于交通与经济核心的城市(群),都生活在物价急速上涨,收入水平相对滞后的失衡状态之中。

虽然“美国的物价,非洲的收入”的说法有些夸大,但毕竟有许多让我们难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与平衡的东西,让我们生活得不幸福。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有一个很微妙的现象:

假如以GDP为发展速度的准绳,那么财政收入总是比GDP高;相反,居民实际收入商品的增长总是比GDP要低,这三者之间的差距是导致中国“国富民穷”的根本原因。而且同是居民收入增长,农民的收入增长总是比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小,其中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中国人比世界上很多富有的国家,或者在贫困的政府管理之下的许多国家的人民都更勤劳。但收入水平总是相对低微,把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奉献给了财政,然后所剩下的那部分应对高通胀。

通胀被输入就意味着财富被转移,人民的利益被出卖与盘剥。

说到通胀因素,居民的财富实际缩水速度以CPI为标准,房子的价格,食品的价格、能源的价格提高的幅度都比所公布价格增长水平高。而且总是会有来自别的国家的通货膨胀被输入进来。所以中国承受高通胀,就是在为发达国家分担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奉献着力量,但依然生活在难以名状的恐惧之中。

我们给国家创造的财富,究竟去了哪里?

 

1、挥霍:

2010年全国铁路计划安排固定资产投资823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京沪高铁投资金额需占一半以上。

20103月底,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按每股约人民币1.1元的价格,从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处收购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60亿股股票,以此方式向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人民币66亿元,并且,这项交易已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

那些在“铁公基”等项目上的天价投入,是否会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是很耐人寻味的。假如投入了之后,需要让民众付出更大的成本。而不是生活得更幸福而有安全感,那么就不是有价值有意思的投入。这部分难道不是被挥霍掉了吗?

这个问题已经在20101027日的《“被高铁”时代下的六点反思》中深入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2、流失:

境外国有资产时刻面临风险与流失。

流失情况大致分为,境外人员挥霍、浪费、携款潜逃;未经批准在境外进行高风险投机经营造成巨额损失;未经批准或未办理有关法律手续,将国有资产以个人名义在外注册;任用外籍人员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此外,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性国有资产以及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大量隐性资产,如商标、企业信誉、专利等的流失状况也很严重。

所谓风险,不仅是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而且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侵蚀,以及内部蛀虫。审计发现部分项目投资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工程建设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验工计价审核把关不严,财务核算也不够规范,比如,在对京沪高速铁路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等项目的审计中,共发现超进度计价和多计工程款8.15亿元,建设成本中列支其他费用和用虚假发票报账等问题17.94亿元。

 

3、资产安全的隐忧

继中航油、中信泰富海外巨亏事件后,中铁建由于沙特轻轨项目实际工程量比合同工程量增加,亏损高达41.53亿元。

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央企,其境外资产的安全与增值时刻都存在隐忧。

据国资委统计,截至2009年底,共有108户央企投资涉及境外单位5901户,央企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当年利润占央企利润总额的37.7%,甚至有的企业境外项目利润占公司利润的50%。一家央企的总法律顾问在11月底的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座谈会期间告诉记者,目前,除了五矿、华润等少数央企外,大多数央企的境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都存在隐忧。

这些隐忧时刻牵动着民众的心。毕竟那不是数字,而是金钱财富,是用更多难以计量的资产与资源换来的。

 

要当好一个家,都很难,每个当家人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管是当一个小家,还是运作公司与机构这样的组织,更不用说这样动辄数以万亿计的国家了。

当家的随时处在风口浪尖上,需要有相关的风险担当能力,赔了怎么办?资产财富缩水怎么办?

当家的自然是以权利为优先,总不能做当家不主事的丫鬟吧,但既然主事,有权利就需要有利益挂钩,就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所以就需要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不管是来自内心的私欲膨胀还是对来自外界的虚荣诱惑。所以就需要有制度性的制约。

但偏偏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在监督与制约机制都是存在明显的缺位的。这也正是导致我们给国家创造的财富被挥霍、遭遇缩水、流失并遭遇安全性隐患等结局的根本原因。

 

贾春宝

20101226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