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道九华山

田德邦 原创 | 2010-02-16 14:29 | 收藏 | 投票

(九华山留影)

载中国作家网

池州人网转http://home.chizhouren.com/thread-384309-2-1.html

  常年处于紧张的工作之中,难得有机会出来偷闲。去年五月,和朋友驾车到安徽阜阳办事,返程时,朋友说,既来安徽,何不到九华山去看看?想想,觉得这主意不错,便一同前往。

  九华山地处安徽池州,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一般上九华山的人,大都不是为看风景。随行的朋友造访九华山本是有备而来,据称,朋友的朋友婚后一直不育,自到九华山求佛后,竟然喜得贵子,年初便专程到九华山还愿。是否真是求神得子,无人能知。朋友是职场之人,这次要去干什么,我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我们乘坐的越野车下得高速公路,进入九华山脚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开始上山。朋友边驾车边介绍,九华山自开发成著名旅游景点后,先后接待过多位国家重要领导人。正说着,就看见山道旁矗立的大幅领袖照片。于是就想,九华山这地方果真是名不虚传的。

  我们到山上后,时辰不早了,只得先住上一宿。九华山上并不像平原地带有什么大型豪华宾馆。在池州的行政区划内,它不过是一个小镇。原来这里也十分贫穷,打来旅游的人多起来后,九华山人沾了菩萨的光,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走上了富裕之路。我们安居的地方,是朋友的朋友先行介绍并一路联系过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她是我们的房东也是我们的导游,是这里的老居民。现在的房子对比过去,已经完全改变了。那是一种旅店式的结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一下子可以容纳十多人居住。进餐呢,不像大宾馆有专门的厨师、服务员,一切都是家族成员操办。那情景,倒也干干净净、井井有条。那饮食,纯属农家风味,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第二天一早,一切按照房东兼导游的安排进行。九华山地方不大,来来往往的人却不少。到处是顶礼膜拜的人,到处是香烟缭绕。进得寺庙,我们开始焚香祈祷,我虽从政,但还不属于官场人士,本对做官了无兴趣,处心未存升官发财之念,只求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求菩萨之时,也在求自己。于是,便对属于自己的身体多了一份爱心。

  佛教是中国三大教派之一,其影响之深与广,由来已久。佛教信徒甚众,但对一般人而言,大都是问佛求个心安。九华山的庙宇内有很多楹联,其中两副印象很深,一联是“
佛法可观,观空观色,观无数恒沙苦海轮回,曷弗返观己过;神明安在,在天在地,在大千世界灵山宝塔,罔非自在我心”。另一联是“善恶铭心头,自能成佛;生死置度外,也是参禅。”品味联意,想到佛教乃至宗教对人安身立命的确有着积极的教化作用。有人说,现代社会的转型太快,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已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何以释怀?据称,宗教和心理学会在将来大行其道。

  到九华山造访的难免会有各级官员。中国虽不象国外政治体制,有所谓“政教合一”之言,有从政者必为教徒之说,但该信仰什么,不该信仰什么,不再象从前那样管理很严。过去,倘有人烧香拜佛,必定是口诛笔伐。但现在对宗教信仰之尊重,使得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由。其民主进程之快,可见一斑。早前听说过一些腐败官员不少人信佛,不仅访遍名山大川,拜过诸路神仙,还在家里供奉佛像。对菩萨之虔诚,在我看来,比常人尤甚。然而,其内心对佛并无敬畏之心。正如清代才子袁枚在《牍外余言》中所言:“入庙焚香,出庙作恶。”他们求神仙,只是为了求财;求菩萨,只是为了求得心安!我想,如此这般,菩萨也不会答应的。

  身处九华山,看芸芸众生,不由人不联想到人生百态。看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许多人并不是真正的信徒,他们求神拜佛也是求个心安。然而,我以为,要真正心安,不妨在现实生活中多做点善事,少做点损人利己的事。

  取道九华山,取自然之道,也取修身之道。我想,此行应该是有所收获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0/2010-03-09/34309.shtml

个人简介
田德邦,湖北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起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三十多年来,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文体作品相继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入选《台湾文学年鉴》,出版有散文随笔、时评杂文著作2部,著有长篇…
每日关注 更多
田德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