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老师讲中庸(2)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sina.com.cn | 2010-02-20 10:16 | 收藏 | 投票

各位同修,我们继续看《中庸》。《中庸》开头第一句,就是「天命之谓性」,性这个字,就是我们本性,本性是空空洞洞的,它没有现象,它是我们宇宙人生的本体。根据郑康成的注解,就从它的现象,金木水火土来解释,现在要知道,天命之谓性「天命」这两个字,郑康成开始就注解,天命是「天所命 生人者也」,「天所命」的这个天字,我们根据古人的注解,它有几个意义的,一个是当自然解释,自然就是天然的,一个当主宰来讲,天它是主宰,再呢 就是天神来讲,在这里,天命这个天就是当自然讲,所谓自然,这个就是本有的,本然的意思。那么「天命之谓性」,就是天然,就有这个性,那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本来就有,就是自然的,天然的就有这个性。那么这样看所以说人人都有这个本性,这一句话我们就是这样的认识了。

那么往下接着就是「率性之谓道」,所谓「率性之谓道」,既是「天命之谓性」,而性就是我们本来就有的,那么天所赋予的是什么?因为本来就是,本有的就是赋有这个本性,那么现在要讲,我们学《中庸》,学《中庸》 就恢复自己本性,恢复自己本性,怎么个恢复法子呢?那么就是要率性,率是根据郑康成的注解,率是什么呢?率当循字讲,循是顺字讲,就是顺乎本性。郑康成在这里解释,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他说根据我们本有这个性,顺乎我们自己本性,「行之」是什么呢?

我们一切的言语、行为,日常的生活一切的活动,都要率性,换句话说,都要顺乎我们自己的本性。这个叫做道。道是什么呢?一般讲道是道路,道路是一个大路,既是大路的时候,我们要到什么一个地方去,你必得要走这个大路,你不由这个路的时候,在陆地上你不走这个道路的时候,你走的那个草地,或是其它没有开辟路的那个土地上,你往哪里走啊?那走不通啊!必须要循着这个道路上去走,那么这个你过海,海也有海路也有水路,乘那个航空器,飞行在空中行驶,空中那个飞机,空中也有轨道的,也有道路的,所以这个道当路字讲,那就是叫我们要到达某一个目的地,必由的、必须要顺着这个路去,才能够到达那个地点。那么这是一般讲的道,在这里讲这个道,「率性之谓道」,这个道就指的直接就指的这个性,意思就是说「天命之谓性」,我们天然都具有,本有这个性,那么我们这个性是在哪里呢?那叫率性,一切顺乎性,这就是道。那你就知道,你就能够得到这个本性了。

不过怎么样的率性啊?这个率性的时候性是前面讲过了,我们普通人所以不明了自己本有的性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说我们被自己的,种种的这些情,在那里把自己的性遮蔽起来了,这个情在此处来讲,是喜、怒、哀、乐,除了这四个以外,在《礼记》别处也讲有七种,喜、怒、哀、惧、爱、恶、欲,爱、恶、欲这个欲,尤其是非常严重。我们一般人讲的叫物欲,就是这个七情里面,所起的欲望。物欲。这个七情还是简单的说,你要把它分开来详细讲这个情,也是无穷无尽的,那么这里《中庸》讲的这个喜怒哀乐,不过把这四种拿来做代表而已,因为这个四种喜怒哀乐做代表了,把这四种代表把它再详细研究,往里面分开来详细再看的话,也是跟这个性一样的,它既是把无穷无尽的性,都能障蔽起来、障碍起来,可见这个情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不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情的话,那它怎么能够把我们这个无穷无尽的性,能够障蔽起来呢?

那么现在我们就看了,一个是性、一个是情,情与性所不同的,情是人人就是自己私心起作用,任何人的一个情绪一起来的时候,都是为着自己,它与这个性是不同的,性是,一旦我们把这个性开发出来。别说是完全开发出来你只要开发一部分出来的话,开发一部分出来,没到圣人的地位,就是到了贤人的地位的时候,他就不会像我们现在普通人,起了这个念头的时候,就是想到自己,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来打算的。这就是私心,私心就是情在那里起作用。要分别情与性的关系,性是无私无我的,情是跟这个相反的。一切都是为这个自私自利、为我,我这个我是讲的小我,有生有死的这个我,这个假我。那么性那是真正才是真我、才是大我,你要证到这个大我,要把这个本性这个大我完全开发出来的话,必须要破除这个小我,所以孔子曾经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记载《论语》的写出来的,记载孔子他有四个毋,毋意,是记载我们普通人的意识不可靠的。毋必,必是人人为了自己,贯彻自己的私人的意见,必需要刚闭自用,来贯彻自己必需要这么做的,那个必是要不得。毋固是顽固的固,我们任何人为了自己的小我,执着自己的意见不肯放弃,那就是顽固不化。那个固要不得的,最后讲 毋我,不要有我,你要有那个我的话,那就要承受生死这个痛苦,放弃那个小我的话,才能够见到自己这个本性,才能得了这个大我。所以孔子也是讲毋我啊!

这里就讲这个情呢?怎么样率性呢?率性,就是把自己一切的私心都把它去掉,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不要为自己,都要为天下苍生,替他们的利益,替他们的这些问题,来求其解决。所以过去的圣人,你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他们都是圣人,除了孔子没有做天子,没有位之外,其余都是有位的。那么他有了天子,有了圣人之位了,已经成圣人了,他还是那么样的为天下民众,在那里谋求福利,为天下民众的教育,在那里没有一天在那里休息,他们为什么呢?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开发出来这个本体,这个性,与天下所有的人的性是一致的,自己已经成为圣人了,天下那些一般的人,还是在那里有生有死,甚至于在有生之年有种种的痛苦、种种的问题,不能解决。就拿这个世间来讲,自古到现在,一个人生在世间,遭遇的问题有多少啊?现在来看,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人与人之间也不相等,贫穷的、种种的连生活不能维持的,很多人多得是啊!那些在位的圣人,他就是为了天下人这些问题,来谋求解决。最重要的是要一步一步地,要把天下人这些生死问题,能够让他一步一步地,往这个方向去追求解决之道。

所以这个「率性之谓道」,就是我们要怎么样「率性之谓道」啊?就是学古代那些圣人,起心动念不是为自己,完全为天下人。你能够这样用心的话,那么你就是率性了,率性就是理性,一切都是合乎道理的。反过来讲,我们就是说,心里起了任何一个思想,起来的话,都是为了自己。那这个虽然我们要想率性的话,实际上率情不是率性啊!讲是率性心里是在率情,那这个不能入道,这是背道而驰。因此要讲率性之谓道的话,最重要的一个意义的话,就是要去掉我们自私自利的心思,必须要从这样来用功夫的话,你才能够率性。这一句我们大致从这样来理解的话,就可以把这一句了解了。

再下去说「修道之谓教」,这个教,教是教育,所谓修道是什么呢?前面讲率性,率性是不明怎么个率性法子,那你就要修道,修道的时候,以性为根本,你必得要拿根本的这个性,做为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恢复自己本性,恢复自己本性那个上面一句是率性,率性叫做道。这个道的时候呢?那你就要自己修了,怎么个修法子啊?上面那一句,「率性之谓道」那个道 指的就是性啊,你怎么率性呢?率性就是要修道,修道这个修字。刚才我说过了,性与情是相反的,你要率性的话,去自己一切的私心,私心这个私就是情,比如我们与任何人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有了利害冲突了,他就是情绪起来了,用情绪来解决问题,你用情绪来解决问题,问题愈是解决不了。那么这个修道是什么呢?修道就教我们认识,与这个性是相反的那种情,那么修道就是把我们这个情,情绪的问题,把它压伏下去。不让自己在与别人起了,利害冲突的时候,用情而不用理智,用情就是起情绪化,起情绪作用,那不能解决问题。把这个情绪平复下去,用理智来解决问题,你这叫做修道。

比如说,你在家庭里面,家庭里的任何人,对于你有什么意见不对的时候,起了冲突的时候,你不要起情绪化。你就要分析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对你,这些意见不同,你首先要替他来想想,这就是理性在那里起作用。以至于到社会上,中国讲五伦─五伦社会,五伦社会家庭里面,最基本的结构是夫妇,然后是父子、兄弟。在社会上,一个是上下的关系是君臣,平等的关系是朋友。那么这个五伦之中,五伦之间的每一种的关系,你在发生有意见不同的时候,有利害不同的时候,你首先要放弃自己的情绪。放弃自己的情绪的话,从理智上来研究,把这个情绪转为理性,你这就是叫做修道。

那么这个「修道之谓教」。教是什么呢?我们学《中庸》,学圣人,不但自己在学,你明了这个道理的时候,一方面是自己在学,自己在学也是学圣人之教。那么你就在这个时候,一方面自己学,一方面也把这个道理告诉他人,这叫作教。古时候那些圣人,在位的圣人,那就如孟子所讲的,「作之君,作之师」。他一方面是治国天平下的君主,一方面又是当老师,当老师教什么呢?就是教这个学圣人之道,教人家开发自己的本性。当然这个不是直接,对于任何人都是这么讲的,那要一步一步地按照各人,他的学习的能力、程度不同,一步一步地来教化。就是没有圣人,天子地位的时候,像孔夫子,他也是终身的在那里诲人不倦,那就是教啊!己经成为圣人,他就是永久地在那里教化众生,孔子除了自己那样诲人不倦以外,同时也教他的学生,教他的学生什么呢?「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要做个君子儒,不要学小人儒。小人儒是什么呢?你自己学道,自己专门在自己学,学好了自己就了了,生死问题解决了,自己在享受了。孔子不赞成这么作法,孔子教他的学生,你啊!要做个君子儒,君子儒是什么呢?一方面自己在学,学到自己,有相当教人的能力了,自己也懂了道了,修道也有相当的能力了,那么你就是可以教化别人,当然教化别人的话,你还是根据圣人所讲的言论,圣人的言论,都是记载在五经里面,你拿这个五经,根据这个经典来教化他人。

所以这里讲「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可以说这是《中庸》,一部《中庸》里面,教我们学圣人的,自己要把握学圣人的根本的道理就在此。学圣人的方法也在此,学圣人这个同时,也要教化他人,也在此。这三句话都在这里。

下面就讲,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 非道也 那么这个就是这样看了,道是什么呢?前面就讲了,「率性之谓道」,「率性之谓道」这个道就直接指的,天命之谓性那个性,既是那个性就是道,这里讲 道道是什么呢?你要修道,怎么个修法啊?「不可须臾离也」,「须臾」,须臾是就时间来讲,最短的时间。我们普通讲的一剎那那么短暂,或者是讲的一弹指那么短暂。须臾,就拿这个短暂的时间来表示,那么短。就在这个须臾之间,你也不能离开这个道。为什么这么说呢?道既是要率性要修道的话,前面讲过,修道就是处处要放弃自己的私心,放弃自己私心的时候,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得到的。一般人的时候,一起心一动念的话,就是自私心在那里出现了。这里讲教我们修道,你就是一时一刻,这个最短的时间,都不能够违背这个道。就是最短的,在这个须臾之间的时候,你也不能够离开这个道离开修道。为什么呢?我们这个人的这些讲的七情,《中庸》里面讲的喜、怒、哀、乐这四种情,无论哪里讲这个情,都非常厉害的,长远的时间把我们这个本性,都障碍起来,让我们不知道。让我们在这个生死当中,受到种种的痛苦,那么现在要把它整个改变过来。改变过来就是什么呢?就有这个可以说就是四个字,「去情显性」,去是把这个情除去掉。去了这个情,就显出这个性来,情一去了性就显出来了。但是这个情,就我们现在这个平凡之人来讲,你怎么个去法?那必得要下定坚定的意志,坚定的决心在那里,除去,才可以真正来用功夫,你要有一丝一毫在懈怠下去,那就是没办法谈得上修道了。

所以这里讲,须臾都不能够离开修道,再讲,我们再分析一下。再讲什么呢?这个道是前面说了,性─它是空间无穷无尽的,时间也是无穷无尽的。既是都是无穷无尽的时候,你想想看,你要离开,你哪里离开啊?真正了解这个道,在这里讲的就是指的本性。本性你从时间、空间,两者都是无穷无尽的,你这样去体验,那就是,无处而不是自己的本性,无时而不有自己的本性。一般不了解自己本性的人往往就是说 喔!我们一个人,在我们这个有生之年,在我们这个以前,这一生以前,有没有我啊?不知道。我们这个人身死了以后,有没有我啊?人家也不知道,不知道他就不讲了。其实你了解这个本性的话,过去有我,未来有我。就时间方面,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无时而不有我。一般讲时间就说,过去、现在、未来。这是假设的话,真正说起来时间也是个假相,本性开发出来的话,时间这个假相就没有的,我们所以有这个时间,就是因为有一个太阳,有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呢?在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一面,对着太阳是白天,夜间我们地球这一面,背着太阳就是夜间了。根据这个对着太阳的这个明的,这是白天,然后有个夜间,一明一暗的这两个假相。订出一天的这个时间,由一天的时间,订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候由月再订出一年的时间。你要把这个假相破除掉,到那个太虚空里面,你这个假相有没有啦?一明一暗的有没有啦?

没有了。所以这个时间这是个假东西,再就空间来讲,空间,我们这个地球距离太阳这是一段空间,此外,那个虚空里面,无穷无尽的那些星球,彼此距离的那些空间有多少啊?太多太多了,那些空间也是假相,一个距离也是个假相。

那么因此,我们这个本性开发出来的时候,知道自己本性是无处而不在、无时而不在,讲无处无时,就是真正说明了,我们破除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这才显示出来自己的本性。你这样一想,把时间、空间都破除了,我们的这个本性,有个边际没有啊?有限量没有啊?这就是真我啊!这个真我,他有生有死吗?所谓有生有死,它只不过是就我们平凡之人的肉眼,看出喔!这个人死了。他这个肉体一个死亡而已,那么讲到这个本性上面,这个道上面,你那个离,所谓离的时候,就是被假的时间与空间的这种假相,遮蔽了我们的眼,遮蔽了我们的心思,才说是有离。讲到真实的理论上面去,这个道离不开的,没有办法离。你到哪里都是道,都是自己本性,所以讲「修道之谓教」。必得要认识这个,道是不可须臾离的话,你才知道,喔!我是怎么个修道法子。

所谓修道就是前面讲的,要放弃我、一个小我,放弃一个假我,也就是放弃自己的这个情绪。跟人家有什么,有什么利害冲突的时候,真正你要了解这个道理的话,没有利害啊!所谓跟人家有利害的时候,那就是自己那个自私心在那里起作用,才看出有利害。你去了自私心的时候,哪有什么利害啊!彼此是你把人家看待自己一样的看待,那个圣人,把天下人都看做自己。一样的。所以这样看起来,不可以须臾离也。

那么下面再加上一句,这就更好懂了,既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话,那么「可离」,你要一定说到我学道我也可离一下子,怎么可离呢?举个浅近的意思来说一说,我们修道,就是要放弃自己的私心,这就是修道。有时候我们私心起来的时候,我们不放弃,当我们私心起来的时候,我们与人家有了利害,有意见不同的时候,那么我们也要跟人家辩论一下,跟人家争论一个时候,这个时候也有啊!你要真实在修道的话,这个就不容许跟任何人来争执。不过这一点我要说明一下,这是完全私人跟人与人之间,起了意见的不同,这个利害的冲突的时候,一定要放弃自己这个意见。假使说我们要是在国家做事情,古时候讲在朝廷里做臣子,现在是讲在国家做公务员,你既是做公务员了,既是在朝廷里做臣子了,那你遇到那些事情,事情有是的、有非的,那你就要分清楚。比如说你做法官,法官你要审案子的时候,你没有是非,你一切都好,那你做什么法官啊?那当然要按照是非来讲的,这里所讲的完全是自己修道,这一方面来说的,这要分清楚。分清楚之后,就是说我们有时候,跟人家起了冲突,跟人家辩论,甚至于有时候跟人家吵架,这个都不许可的。你要认为这叫离了,「可离」就是离开修道了,这是一个讲法。就修道用功夫来讲,这是一个讲法。

再说就是根据前面讲的那个,道是不可须臾离也,你这个道是本性在那里啊!我们原来不知道,本性是怎么一回事情,现在从 中庸 的经文里面讲,本性是超越一切时间、一切空间,也就是说,本性是没有时空的限制,它是无处无时而不在的话。那么我们修道,了解这个真理之后,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就往这个上面去体验的话,我们的心就放在这个上头,不要把我们的心思放在,自私自利的那个念头上面。这样的话就是不可离,而要是还认为我们还可以离的话,那就是我们对于这个道理还没有明白,那还谈不上自己在修道。所以从这个上面两方面的意思来讲,「可离 非道也」。我们认为还可以离的话,那就是我们对于这个道,还没有明了。真正明了这个道是「可离,非道也」的话,那我们的大用就显出来了,大用怎么显出来呢?我们无论在日用常行之中,就我们普通人来讲,我们每天跟人家来往,所接触的事情多得很,你在公家办事情,你自己私人做生意,每天遇见的问题太多太多了。这些问题,两个字,一个是有利、一个是有害。利害啊!这个利害问题不能解决,你就是自己不能从,理性上面去体验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你只要从理性上来体验的话,理性就有智慧。你往理性上体验的话,你的智慧就出现了。智慧一出现,任何问题你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说我们现在遇到了,遇到这个 SARS,弄得大家人心惶惶的,这种非常厉害的传染病。那么你要是,我们要从理性上来体验的话,当然我们实际上要预防,还是要预防的,为什么呢?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为圣人。虽是预防,但是心里不要恐慌,不要恐惧,为什么呢?这种传染病的时候,就算传染到身上来,大不了一死。死的时候死不了本性,死的只是这个假身体而已,我们真正是修道人的话,明了自己这个道,这个假的身体,没什么大不了。一旦真正遭遇这种病痛的时候,遭遇这种传染病的话,这个身体不存在,我们归入到本性那不是更好吗?就怕你自己那个时候离了道了,离了道的话那就死不得。离了道的时候这个身体一死的话,再要,下一辈子到哪里去自己不知道,所以最重要的是,「不可须臾离也」。你一离开这个道换句话说,你离开这个理性的时候,而跟一般人还是存着私心在那里,那就不得了了,那遭遇这个传染病的话,自己那就是遭遇这个天灾了,那就跑不了了。假使我们现在,心心念念都在这个道上面,心心念念都是率性,都是本性在那里起作用的话,那一点恐惧都没有。所以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什么叫朝闻道?讲到深处,就是懂得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我们在修道,虽然那个道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我们明了这个大道,只要把这个心放在这个道上面去。我们就一切不怕了,这是我们闻了这个道的时候,当下就得了这个受用。我们学这个《中庸》,跟前面讲的那个《大学》是一样的。特别是注意到这个用功夫,这里讲用功夫,虽然跟《大学》讲的不相同的话,注重是在当下自己起这个心的念头,心心念念都放在自己这个道上面去,那我们一天一天的就是有道之人,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就休息了。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06b9b0100g52g.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