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老师讲中庸(13)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forum.home.news.cn | 2010-02-22 08:48 | 收藏 | 投票

  
  各位同修,现在我们开始研究《中庸》,上一次,从孔子讲,「素隐行怪」,讲到引用两句诗,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说到这里为止,今天我们继续下面研究,下面几句经我先念一遍,君子之道,造瑞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我们就看这几句话,「君子之道」,儒家求学,最高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圣人。学圣人的时候,开始学什么呢?就学做一个君子,君子就是很正正当当的做人,一切行为都很正当,这叫君子。「君子之道」,君子所学的道,是什么道呢?这里是讲的《中庸》就是学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从哪里开始学呢?学这个字,比如说《论语》一开头就讲,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这个字,开始是研究学问、研究理论,在研究理论知道一般的道理之后,就要学习了,就是习了。习是什么呢?习就是用功夫来修行了。

  这里君子之道,他就是了解学术这个理论,同时就要实践来学,那就是用功夫。用功夫修这个中庸之道,限定怎么样的一个范围呢?就是讲伦常,伦常一共五种关系,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个五伦,五伦在家庭里面有三伦,组织家庭的开始就是夫妇,夫妇有了儿女的时候,就有父子的关系了。儿女之间的兄弟姐妹,这是兄弟的关系,这个家庭里面的三种伦常。家庭以外呢?就是君臣、朋友,君臣是上下的关系,在古时候讲君主时代,就拿君主,与臣子做作个代表,这就是上下的关系。朋友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把全人类,都用五种的对待关系包括尽了。我们学中庸之道,就在五种伦常关系之中,来实践力行。这五种关系最基本的就是夫妇,因为有了夫妇,才有父子、兄弟,社会上一切的人,因此夫妇这一伦非常重要,夫妇这一伦既是重要了,那男女结婚的时候,就非常慎重,结了婚以后夫妻这一伦,就是正式五伦的开端了,所以这里讲「君子之道」,君子,学中庸之道的学者就是君子,他要在五伦之中,修学圣人。

  那么就是「造端」,「造」就是当开始讲,「端」就是头,什么事就有开头的意思,一端就是一头的意思,造端就是开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从夫妇这一伦开始,夫妇这一伦,一般说是都是有夫妇的。有夫妇的时候,丈夫如何尽到丈夫的本分,妻子如何尽到妻子的本分,各人尽到各人的本分,这个就是夫妇正常的人伦了。这个在我们中国过去,在古时候比如说孔子、孔子以前,都是这样讲的,孔子以前一直到孔子那个时候,以至于到后来到了满清,以至于到民国时代,夫妇这一伦大家都懂得。任何人都知道,都知道就是怎么样地互相对待对方,尽到自己的本分,可以说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也等于说任何人都能做得到,任何人做到什么呢?做到怎么个做法子,过去一般人都了解夫妇叫夫妻,夫是丈夫,妻这个字,妻,古人解释这个字当齐也,当整齐的齐。妻子跟丈夫是平等的,夫妻两人是平等的,既是平等的时候,夫妻之间当然有情份的,除了情以外,还要讲究礼,古人讲所谓夫妻相敬如宾,户相尊敬对方,这是相敬。这是在礼的方面,在情这一方面怎么样呢?讲究和谐,古人拿两种乐器来做比喻,一个琴,一个瑟,琴弹起来声音很悠扬的,那个瑟的声音呢?比较和缓、保守一点。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个往外,一个是主外的,一个是主内的,内外就是夫妻两个人,琴→丈夫,瑟→妻子,丈夫、妻子→琴瑟调和。这两种乐器弹奏出来的声音,虽然不同,但是很和谐,就拿琴瑟调和,表示夫妻之间的情感,就像那样一直是那样和谐的,在和谐之中又能互相尊敬,这就是礼乐。夫妇之道就是从这个礼乐,又是互相尊敬,又能够像琴瑟那样和谐,那么这种夫妇的关系,可以说非常美满。

  绝不会像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问题很多,家庭的问题很多,夫妻关系的问题也很多,如果说我们要是学君子之道,学古时后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琴瑟调和,相敬如宾。这个之间夫妻之间没有任何,不同的意见,意见都是非常和谐的,那么就是这种和谐,中庸之道就从这个之中,日久天长地就学了中庸之道,所以说是,「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开端就是从夫妇来学中庸之道。

  「及其至也」呢?「及其至也」学到最高的境界了。「察乎天地」,「察乎天地」就是,根据上面几句话,那个诗里面就讲,《诗经》里所讲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是飞在天上,鱼呢?在水里,一个是代表天空,一个是代表地下的水。一个高处、一个低处,这叫做上下察。你学中庸之道,你往上察,往上是没有止尽的,往下观察,也是没有止尽的。这个「察乎天地」就是,接着前面讲的天是在上,那是没有止尽的。地呢?地在我们这个大地上,大地上也是非常深厚啊,也是没有止尽的,所以叫「察乎天地」。把天地这两者代表什么呢?代表一切的环境,夫妇是代表我们人生,天地代表宇宙。从我们人生夫妇的五伦这一端开始,这个人人可以做得到,虽然人人能够做得到,你不要认为这个就够了,在家里夫妇这一伦做了就行了。这是个开端啊!夫妇之道就是在家里讲,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父子→父慈子孝,兄弟→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就拿父母的慈来讲,慈是仁慈,父母对待儿女的仁慈,也是无止尽的。

  无论古代以至于近代,父母对待儿女那个用心,可以说是没有止尽,可以说无微不至啊。就父慈这个慈,仁慈这个慈字,也就是没有止尽的。再讲儿女对于父母的孝,孝道有没有止尽呢?孝道也是没有止尽的。为什么孝、慈这两个字没有止尽呢?这个都是从,中庸之道里面出来的,中庸之道就是人人都有的天命之谓性,人人都有这个本性,从本性里面出来的孝与慈,所以它是用之不尽。世间也有不孝顺的儿女,那些逆子,那是因为他,受那种不良的环境给他学坏了。本性无论任何人,他对父母都是孝道的。我们知道尧舜的舜帝是大孝子,舜帝成为圣人,就是从他的孝道,成就他的圣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儒家的学问就讲「人皆可以为尧舜」,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换句话说,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像舜帝那样尽到他的孝道,那么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学道呢?我们就把我们,被社会污染的,那些不好的习气,一天一天地把它,修道所修就把它修掉,让它不再污染我们。这样的话我们的孝道,从本性里面的孝,自自然然就出现了。

  慈也是如此,慈悲的慈,父母对待儿女,也是从本性里面,天性就是如此,不但人的天性。比如说上一次我也曾经提过,就说那个老虎,老虎是最凶猛的动物,牠肚子饿的时候,遇到任何动物牠都要吃的,遇到人牠也要吃的,但是遇到牠自己养的儿子,遇到小的老虎,牠就不吃了。这就是一般人所讲的,虎毒不食子,老虎虽然说是那样毒害,但是牠也不会吃牠,自己所养的儿子。这个是什么呢?这就是天性。

  这个兄弟,兄友弟恭也是天性,推广到社会上,君臣关系,朋友关系,各人尽到了本分也都是天性。要不然朋友古时候讲:「生死之交」,你要研究五伦这些各尽其分,这个道理你要好好的研究,研究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中庸之道。这个中庸之道,广泛到什么程度呢?那你要察乎天地了,观察到本性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有多么广泛啊?你要问中庸之道在哪里啊?刚才就讲到,不错五伦,五伦这是儒家讲的,叫我们学中庸之道,就从五伦各尽其分,从这里开始学。讲到真理,五伦所学到的中庸之道那个本性,要问本性在哪里啊?本性你要察乎天地,整个的宇宙无一不是本性,那就是观察了。

  观察怎么观法?什么叫做观察呢?儒家的经典,基本的经典有五经,五经第一部经就是《周易》,《周易》原来叫做《易》,就是叫《易》,这个《易》是由伏羲氏创作的。伏羲氏他怎么创作这个《易》呢?他就是用观察的功夫,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上面观察天空,从下面呢?就观察大地,仰观俯察。仰观俯察的时候他发现了,天地,这个天是天空,天空无穷无尽的,大地,也是无穷无尽的。这整个就是宇宙了,他发现这个宇宙,无一处不是易的一个本体,本体是什么呢?本体指的就是中庸之道,就是中庸的本性。不过伏羲氏没有说,没有定一个名字出来。到了孔子的时候,他定了一个名字了,他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是《周易》的本体,《周易》的本体,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中庸「天命之谓性」,就是我们的天性。那个天性,伏羲氏就是用察乎天地,观察天地,观察明白了。观察明白的时候,整个的天地无一处而不是,我们人人都有的本性,这个本性的时候,我们要使这个本性学到了,把它开发出来,就是从「造端乎夫妇」,从夫妇这一伦开始学,夫妇这一伦,到家庭里父子、兄弟,到社会上跟任何人相处,一个是上下关系,一个是平等关系,把社会人群通通包含在内了。

  我们对待任何人,从家庭里面到社会上一切的人,也不问是我们本地方的人,或者也不问是我们本国人,是外国人,甚至于现在科学发明说是,我们地球以外还有外星人,就算是外星人,你不论是哪一个星球的人,只要他是有情感的,有思想的,这样的一个,你说人也好、说动物也好。我们都拿五伦之道,来对待他们,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人呢?我们为的要学中庸之道。学中庸之道就是要,把自己学成为圣人,你果然从夫妇,从家庭里父子、兄弟,到社会上对待一切的人。这个人我们学《中庸》,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我们的心胸一定要开放,绝对不可以小心小眼的,我住在这个地方,只限于我们本地方的人,外面的人我们就不管他了,那你学一生一世,学几生几世也学不好。你必得把心量放开,放开,当然本地方的人你要关心他,你要对他好。本地方的人以外,你推展到这一个省,一个全国,然后再到全世界,如果有外星人来的话,我们还是这样对待他。你这样学的话,你的心就不会狭小了。

  心不会狭小的话,你这个中庸之道,你才能够学得好,你才能真正发现你的本性。如果说你的心始终不能放开,只着眼于你这个地方的人,甚至于再缩小,你只限于你自己所认识的人,你的朋友。再呢?就是只限于你家庭的人,家庭再限制于你夫妻二人,在夫妻两个,到最后只想到自己。那这个完了,这样一层一层的话,归结到自己,一切都是自私自利,你怎么学中庸之道啊?学不到的。中庸之道最重要的,让我们了解一个道理,必得把我们的心量放开。我们要关心所有的人,就从夫妇这里开始,从夫妇、从家族到社会,一层一层地推广,推己及人,你这样学到「其及至也」,「至也」学到最高的境界,这个「至也」怎么讲法呢?就说这个夫妇之逆吧,夫妇之道,刚才我讲的,拿琴瑟这两种代表乐,音乐,音乐是讲和谐的,夫妻相敬如宾这是讲礼,这是礼乐,礼乐这两个字,就在夫妇学得最彻底,就夫妇两个人,从礼乐互相来学,礼乐学到最高的境界,也看到自己的本性。

  学本性就是从这个,礼是讲一切规矩,讲规矩就是,叫我们的心不要乱,心要能够定下来。乐呢?是讲和谐,在和谐之中,让我们的心能够定,这样又和谐,心里又安定的话,把我们原来心里染上,那种坏的习气,就能够把它去掉,去掉一分习气,你就见到一分自己的本性,去掉三五分的习气,就见到三五分的本性。所以从夫妇这样学的话,你也见到本性,不过见到一部分而已。「及其至也」,从夫妇到父子、兄弟,外面的一切人推广了。这样整体全部的,「及其至也」,那就是,可以把我们的本性,完全开发出来,完全开发出来这个本性,就是察乎天地了,全宇宙。过去讲到无穷无尽的环境,就拿宇宙这两个字来做代表。

  在今日之下呢?大家知道科学发明了,科学发明就知道宇宙,可以用各种名词来表达了。宇宙,就说这个太空吧,太空实际上我们还不知道,你怎么了解这个太空呢?就在太空里面那些星球,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在太空之中,无穷无尽的星球之中的一种,这个地球以外,有太阳!有月亮,太阳是太阳系,太阳系的系统里面,有多少星球,大家也很难说得清楚,太阳系以外还有银河系,银河系以外又有多少多少,无尽的太虚空啊!现在研究天文学的人,过一段时期,他又发现太空之中某处,又有黑洞了,什么叫黑洞啊?那就是有多少多少,类似银河系的那些星球,那一组聚集在那里,密密麻麻的很黑的,远远看见好像一团黑,那叫黑洞。实际上有数不清的星球在那里,它过一段时期又发现一个,你可想而知在,太空之中这些星球有多少啊!在太空之中的星球,有多少都算不清了,你再看这个太空有多大,要知道这些星球是在太空之中啊!这些具体的东西啊!那个没有形相的太空的话,那是无边际的。现在我们知道,借着科学这些发现的时候,你知道宇宙有多么大了,大到没有极限的。

  在这里讲「察乎天地」呢?就是说「君子之道」,你从夫妇这一伦开端来学,学到了「至也」。到「至也」的时候,在这一段过程之中,那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的心量要放开来,放开来就像这个宇宙那样,无穷无尽的。你心量放到宇宙那样无穷无尽的,你就开发出来你的本性了,察乎天地了。这个察乎天地就是,《易经》里面,创作的伏羲氏,他就是察乎天地,他就从察乎天地之中,发现人人都有的本性,到了察乎天地,把自己中庸的本性,都能够开发出来,中庸之道你学到了,学到了家了。学到了家的时候,我们就明了一个成果。这个成果是什么呢?察乎天地这个本性,就是至大无外,讲到大处没有外,哪里有外啊?至小无内,讲到最小没有内了。

  这里我们是讲儒家的学问,讲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时候,我们也不妨拿佛家的经典,来比照的说一说。佛家的经典有一本,很重要的《楞严经》,《楞严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叫阿难尊者找心,阿难找啊!心在内啊?在我们身内吗?佛说不是。那么不在身内,是在外了?佛说也不是。那个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哪里都不在。这一般人听起来哪里不在,这个心究竟在哪里啊?我们拿佛家的经典,来比照的我们看看。儒家讲「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也就是不在外、不在内。《中庸》讲我们自己的本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一切,不在一切也就是在一切,也就是无处而不在了。

  既是无处而不在的话,我们回过头来看,一般人说,我们人,人都有死,死了之后,有的人说,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有的人认为死后还有,死后还有,还有什么呢?自己也不清楚,迷迷糊糊的。这就是对于生死不了解,生死不了解,大家既是不了解,那就不管它了,管它什么生死,死就死了,这还是达观的人。不是达观的人,有些人一提到死,心里就害怕了、恐布了,这个都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是了解我们的本性,无处而不在的话,这一看哪里有生死啊?死到哪里去啊?死后又生,生又生到哪里去啊?你还不懂吗?这一觉悟之后,生死问题,你只要懂得这个理了,然后我们学中庸之道,你就得了一个正确的修道的方法了,你不懂得这个理,怎么学法?你不知道,必须懂得这个理,你学有个方向、有方法,学到结果,你就知道,生死自自然然这个问题解决了。既是察乎天地,全宇宙都是我们的本性,那我们就自自然然,没有什么生死了,本性上有什么生死呢?本性它既是无处而不在,无时而不在。

  一般人认为死,死的话,没死之前是今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死了以后是未来的,在今生以前是过去的,时间有三个时间的界限,-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个时间也是假的,也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这个地球上,面对太阳这一面是白天,背太阳这一面就是夜间。因为一个白天、一个夜间,划分一天的廿四小时。有廿四小时,再一天构成一个月,由十二个月构成一年,这样才构成时间。你去了一天廿四小时,一明一暗的这两个假相,这个时间到哪里去了?时间没有了,我们一个普通人,偏偏被这个假相,把我们迷住了,时间把我们迷住了。空间呢?我们现在,我们自己在这里,这是我们本地方的。本地方以外是外地的,外地又是地球其它的国家,其它国家还是,地球以外的外星人,这样这是地域的观念,也把我们限制住了。有地区的限制,有时间的限制,这就有了生死。为什么我们学中庸之道,时间要把它破除掉,把地区的观念要破除掉,为什么呢?你破除这个,你才能够开发你自己本性,你这个不破除,你本性别说你这一生学不好,就是假使你这一生死了,下一生又到人间来,再到人间,你就是在这个地方,活上几百生、几千生的话,你也学不到中庸之道,因为你这个心始终被空间,被时间限制住了。

  这个可以跟各位说,学中庸之道的话,「造端乎夫妇」,最重要的你要破除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这两种界限。破除之后,你一步一步地来学,把心里上的障碍,知见上的障碍,把它矫正过来。然后你这样一步一步,正确地去学,那么就是,最后到了察乎天地了。那个时候生死问题了了,那就是中国所讲的圣人,圣人是这样的。我们学圣人,就是学这样的圣人。不是普通人讲的,圣人我也不想学,他不想学,他不知道圣人是什么,什么叫做圣人。圣人就是把自己的中庸的天性,完全把它开发出来,圣人就是向自己,本性上去学,不是从外方面学,你向外面学的时候,那就是变成舍弃自己,舍近求远,那学不到的。一定要向自性上学,自性学的时候,那就是过去儒家就讲:「万物皆备于我」,万物就是偪宇宙来讲,无一不是完完全全地,在我心中。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然后一步一步,往这个道理上去求的时候,去学的时候。万物不必向外追求,就在我心中完全都有了,都有了叫做具备了。

  知道万物皆备于我,我们的心能够定得下来了,怎么定下来呢?我们看见现在社会上那些人,为着求名,为了求得财富,为求自己政治的权力,除了政治权力以外,还有其它各种的权力。而一天到晚的在外面,跟人家竞争,竞争竞争的结果,自己造了很多很多,那些罪恶的事情。这样的恶性循环,把自己的习性一天一天污染,把这个心染得漆黑得一点都不能透,透不出一点光明出来。这个一天一天沉沦下去,把自己的人格一天一天毁坏掉了。我们看人这样,我们绝对不要跟人家学,自己要定住这个心理守道而不移,坚定不移地要自己学。看见别人,我们也不要发脾气,也不要恨人家,我们要同情人家,我们要拿最大的仁慈的心,来看待一切的人。我们怎么样地用方法,来劝化人家,这就是学君子儒。君子儒学的是要成就自己,也要成就他人。所以已欲立而立人,要成己成物啊,这是我们既是要成己成物,要同情一切人了,我们还愿意肯跟人家学吗?不肯跟人家学,我们就要守道不移的,坚定心来学中庸之道,你这才能成就。休息一下,再继续。

  原文链接: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66107710/2.html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