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为的

卫战胜 原创 | 2010-02-25 12:41 | 收藏 | 投票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坵”——张大千

 

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用墨技法。国画大师张大千熔中西于一炉,在中国泼墨与没骨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因素,独创的“泼彩法”,赋予了中国山水画以现代的气息。创造了雄奇壮丽的新风貌。以《长江万里图》为标志,他迈入了创造性的高峰期,“泼彩”成为最富个性的画法。其过程大略是:先以墨笔略勾大形,然后托裱一层纸,再泼墨泼彩。其泼法近似现代西方绘画的自动技法,用手牵动画纸或画板,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种偶然效果,再凭感觉注水或加浓颜色,或用笔添补房屋﹑山脚﹑枝干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与情调。

 

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不同于中国画。抽象画派源于1922年的俄国,最终走向追求一种不顾具体物象的纯虚幻的心理感受。这种抽象出来的画,给感官整合出来的信息不大可能迎合生命求索和谐的渴望而谐振于神经递质的电脉冲并转为流入抚慰心灵的律动;她对于视觉的冲击或许只是一次“闪电”。如那些类似涂抹主义的疯狂涂抹。不可否认抽象画的出现是某种人性性状的外化,是西方从具象描述的文化困惑中反思而迸发出的追求整体描述的一个激变产物,一个有求助于整体概念的朦胧影子。但无论其布局、色彩和技法上,还是其视觉冲击而整合到心理的感触都不能与中国泼墨相比并论。张大千吸取了西画的优势之处,与中国泼墨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标准相融合,独创的“泼彩法”。比起有些工笔画貌似精到而实际缺乏张力及动态感和生气的症结所在。

 

因此,张大千经常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等中国哲学解释这些作品,认为它们是符合传统美学原则的。事实上,中华民族艺术从原始渊源到成型无一不是这一生命密码之遗传,而中国画首当其冲。故而天人合一,平衡和谐、神气相守、境界空灵、气韵统一等美学感悟一直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说,中国美学魂在阴阳,中国书画魂在阴阳。一点也不为过。自古,中国画的生命力度就在于给章法上的布局、笔墨上的技巧等等以宽深的时空自调度和对称而不对等的动态张合力,如郑板桥的“眼中竹——手中竹——心中竹等等对称的大统把握;使之给人的视觉冲击并非西画式的衡定性之和谐,而是一种时刻可律动视觉时空自觉趋于某种平衡的动态和谐。这便是中国画对称而不对等、平衡而不绝对平衡之技巧所潜显出的耐人寻味的强烈艺术效果之所在。

 

怪不得,大画家徐悲鸿说:“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才力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宗。

 

个人简介
车库咖啡孵化器是国务院列入双创文件大力推广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每日关注 更多
卫战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