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

卫战胜 原创 | 2010-03-29 09:16 | 收藏 | 投票

  提到雅典,大家首先会想到民主。雅典的确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她的文化水平非常高,在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方面也都有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不可以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雅典有40万人口,其中竟然有25万是奴隶!因此,所谓的民主,说穿了只对还不满一半的公民有效,并不适用于城邦中人口居于多数的奴隶大众。奴隶要做家事、照顾小孩,还得到田野耕作;有些公民呢,没事可干,整天在外面游荡,或许就是因为这样,而激发出一些思想的火花。苏格拉底就出生在雅典的黄金盛世。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雅典人变得骄傲自大,并且沉溺于世俗的物质享乐,忽略心灵的高尚需要。他说:“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牛蝇,雅典则像一匹千里神驹,可是现在它越来越胖,只想睡,不想跑。我奉神的使命,来叮这匹马,希望把它叮醒!结果呢?它醒来之后,非但不感激我,还生气地想把我一掌打死,然后继续睡觉。” 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光、追求真理的信念与热切之情似乎沿着裂隙边缘喷发而出,充满不可言喻的张力与魅力。

  到公元前8世纪间,雅典城邦的首脑已不是国王而是执政官。雅典的执政官多达9人:首席执政官是国家元首,执掌内政;王者执政官主持节日庆典、宗教仪式并管理氏族事务;军事执政官统理军务;最后6名司法执政官管理司法和整编法令。九执政之制使贵族对国家政治的垄断无孔不入,他们包揽官职,自订法律,在政治上压迫平民群众,经济上则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和债务奴隶制使贫苦的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流离,甚至卖儿卖女,无以为生。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充分揭露当时贵族统治的黑暗,他在《雅典政制》中指出:“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而全国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这时雅典的政治完全是贵族寡头的统治,在民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最苛虐的部份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

  讨伐雅典的是呼吁“自由、自主”口号的斯巴达军队(斯巴达是领土面积最大的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在希腊语世界也是一个军事强国。善于陆战。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基本按来库古改革确定的体制发展,双王制和吉罗西亚会议,以及监察官。两位国王分别由两个王族家族世袭,权位均等,平时只能作为贵族会议一员活动,战时则由其一人统军出征。当监察官权力扩大以后,国王出征时往往有监察官随军监督,他们还可以审判国王并在两王族中决定王位继承人。吉罗西亚会议作为贵族会议总揽军政大权,国家大事都由它讨论决定,再交民众会通过,它还是最高司法机关,并协助一些主要官员处理政务。监察官权力加强后,吉罗西亚会议也归他们主持。民众会——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由所有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参加,名义上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成员都由它选出、决议也由它通过,但在欢呼表决法限制之下它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一切听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操纵,也由监察官主持召开。

  与大秦帝国的建制相仿。自称“平等人”的斯巴达男性公民必须按国家要求终生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兵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公民从小就受严格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少年时要历经日夜操练等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则始终生活在军营中,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复操练。精神上,也以培养绝对服从视死如归的军人气质为首义。这样,直到60岁才能卸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套制度执行得非常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不少形容少年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战士赴汤蹈火的佳话。这样一来,确实使斯巴达拥有一支希腊世界实力最强、纪律最严的军队。

  当时,骄傲的雅典仗着掌握爱琴海的制海权,十分霸道,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尤其多次因为利益冲突,而攻击友邦科林斯和迈加拉,久而久之,科林斯及迈加拉终于受不了,决心与雅典一决死战。他们投靠陆上的强权斯巴达,发动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打了二十七年,算是希腊地区的内战。主要参战的两派分别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开始的时候人人热情洋溢,在伯罗奔尼撒有许多年轻人,在雅典也有许多年轻人,他们还从未见识到过战争,所以他们都想参加战争。希腊的其它城市都关注着这两座城市之间的交兵……大多数人站在斯巴达的那一边,因为斯巴达将自己说成是希腊的解放者……大多数人恨雅典,部分希望摆脱雅典的控制,部分害怕落入雅典的控制。

  这次交锋,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很严重,因为雅典是西方文化的冠冕,当时的逻辑惯例是谁要是输的话就恐怕被灭亡了,壮丁、军人都可能被杀,老人、妇女、小孩要当奴隶,所以雅典面临这样的命运很危险。结果斯巴达的将军们在胜利的晚宴上酒足饭饱,要找人表演娱乐节目,就找几个人来唱诗。唱了之后呢,这些将军们就说,这么好的诗,谁写的?他们说都是雅典的诗人写的。将军们很感动,说一个民族能够产生这么好的诗歌,它不应该被消灭。第二天就班师回朝,保住了雅典。这在西方传为美谈。但雅典的“长墙”被拆除,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的舰队除12条船外全部被交出。虽然科林斯和底比斯希望摧毁雅典,但雅典没有被摧毁,因为斯巴达不希望留下一个力量真空。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战争使雅典丧失了其强国地位。但战争的结束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尤其人们希望和平和自由。色诺芬(苏格拉底的弟子)是这样来描述雅典的投降的:“雅典接受和平条约后赖山德尔进入比雷埃夫斯。那些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他们的家园,在笛子音乐的伴随下大家欣乐地开始拆除城墙,因为大家相信,从这一天开始希腊的自由开始了。”值得注意的是对当时的人来说,民主的雅典代表着压迫、征求自由的城市国家,而反对民主、铁血的斯巴达则是自由的希腊的保卫者。

个人简介
车库咖啡孵化器是国务院列入双创文件大力推广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每日关注 更多
卫战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