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应主动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王辉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0-03-05 08:04 | 收藏 | 投票

 

    这两天,两会在北京召开,热点提案涉及很多民生、经济问题,而个人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处理好稳定与发展,解决好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农民工”问题关乎经济和民生,意义重大。

    上亿的民工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产物,他们创造了经济上的“中国奇迹”,他们的廉价的劳动力构成了“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但他们长期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生存状况非常艰难。金融危机一来,两千八百万农民工被迫返回农村;经济一复苏,他们还是在大城市做最辛苦的劳动。与此同时,他们在大城市从户籍、社保、子女入学的“国民待遇”却并没有同时进行“市场改革”。“民工”这个概念的本意,就是在大城市工作,为大城市纳税,却不能享受大城市的权益。而近年来的“蚁族”现象意味着大城市的“外地知识民工”群体的产生,值得指出的是,“蚁族”的父辈大部分也正是这些没有背景的农民与农民工。

    尤其在大城市,户籍制度只是个表面,背后有着各类有形与无形的门槛。其中,尽管中央政府在呼吁,政策上在开放,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依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即使他们愿意全家人挤在大城市租来的小屋里卑微地生活,不考虑户籍与其他待遇,只为了家人能够天天团聚与互相照看,无形的现实与门槛并不给这样的机会——仅仅子女入学问题就只能让他们把儿女留在老家,然后春节不得不千里奔波。“春运难”只是产生的小社会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民工留守子女的社会问题。当然,大城市的大部分外(户)籍人士都面对这样的问题,不过,收入最“廉价”、实际社会待遇最低的民工最为严峻。

    大中城市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该加大力度主动帮助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这些大城市各类软件硬件从奥运场馆到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政府教育投入,经费来自于全国纳税人的钱而不仅仅是当地居民,一砖一瓦的建设由外来民工们完成,低端知识产业享受着大量外来“知识民工”的贡献,提供对等、相应的公共服务天经地义,这也比高呼“民工荒”更实际。

    首先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尤其是大城市的当地政府应该首先转变思维。当前,我们有着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各大城市政府并不是缺钱。这些大城市教育等公共资源紧张,可能并不是来的民工太多,其实,这些外来民工对城市的贡献远远大于对资源争夺的压力。真正的问题在于有些城大市政府,把资金投入到了有形的、能迅速看见政绩的大型基础建设与“硬件设施”,宁愿去修豪华的政府办公楼,而很少把钱投入到无形的社会公共领域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只有政府财政从获得的外地民工交纳的税收中拿出一部分,加大对包括大城市民工子女入学的投入,从多建学校到补贴学杂费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子女大城市入学难的问题。

    其次,要解决“户籍”背后的各类有形与无形的“歧视性”规定。公立学校不应该通过“择校费”等门槛建成城里人的贵族学校,在政府增加相应的投入基础上不应该通过“户籍”、“入学考试”等形成无形门槛。可以先从建立免去学杂费、大量容纳民工子女、有高水平教师的实实在在公办“民工学校” 着手。而且“民工学校”需要大量教师,这同“大学生当村官”政策一样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除此外,政府扶助、补贴各类私立的民工学校;最后,逐步走向开放公立学校,降低各种无形的入学门槛,入学与收费不分户籍等等,做到根本上的“教育”公平与平等。

    总之,各大城市政府应主动加大力度解决民工的子女就学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是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的根本保障。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个人简介
现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2005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