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百年差距

何传启 原创 | 2010-04-29 16:4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何传启: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百年差距

  
  中国的发展水平到底怎样?“中国威胁论”频现于西方媒体原因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哪些制约发展的“绊脚石”?近日,解放军报记者采访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提出者、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

  中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百年差距

  “‘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住的——人们‘感觉’到的只是点,而不是面,它无法代表平均水平,也很难反映真实状况。”面对记者,何传启的开场白颇有哲学的意味。

  实际上,何传启走上现代化研究之路,最初也是源于他的“感觉”。

  何传启的家乡在武汉市东北方向70公里开外木兰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但他直到16岁上大学时才头一次见到武汉是个什么样子。“1979年我考上武汉大学生物系,4年大学时光让我深刻体会到农村和城市生活的巨大差距。毕业后我来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我发现武汉和北京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上世纪90年代,何传启作为外交官到美国华盛顿工作,又感觉到中美两国之间“非常巨大的”发展落差:“武汉是中国的一个大城市,但那时它与美国乡村小镇的发展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美国人率先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过渡了,而中国当时每百人才拥有不到一部半电话,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四分之一。震惊之余,何传启决定改行:“我很感兴趣,美国的现代化水平到底有多高?于是,我就进行系统比较研究,这才真正理解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有100年。”

  那么,近20年后,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先进水平差距有多大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何传启用一系列数据作了回答:从人均国民收入看,高收入国家在12000美元以上,世界平均值在7500美元左右,中国只有3000美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从人类发展指数看,先进国家在0.9以上,世界平均值为0.75左右,中国接近0.77,属于中等发展水平;从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看,发达国家在80以上,世界平均值是50多一点,中国刚刚达到40,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游水平。

  “还有一个指标更能说明问题。按购买力平价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2006年中国为3257国际美元,大约相当于英国1880年(3556国际美元)、美国1890年(3396国际美元)、德国1905年(3265国际美元)、法国1912年(3481国际美元)的水平。这样算来,中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依然有百年差距。”何传启说。

  西方媒体解读中国发展水平的三个误区

  一国的国情单凭感觉是很难作出理性判断的,然而,大多数人观察中国的发展水平,却正是凭感觉。何传启说:“现在外国人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待上几天,在大街上四处转转看看,就以为北京的高楼林立和上海的灯火辉煌便是整个中国的素描图了,这样一来他们肯定会高估中国的实际发展水平。其实,在很多时候,局部水平并不代表整体水平。中国还有很多很穷的地方,这些地方他们可能去得很少,甚至根本就没去过。而这些地方,也是中国发展水平的真实场景。”

  何传启列举了西方媒体解读中国发展水平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2006年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大学普及率等部分现代化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单看这两个城市,会让人觉得中国已经跨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然而,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发展指标肯定是远远高于中国的平均发展水平的。中国真正的发展水平是:到2006年,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只完成了86%,第二次现代化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40%;中国不仅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也不靠前,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流水平。

  第二个误区是以增长率代替发展速度。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的确超过了发达国家,但年增长量却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为26365美元,2006年为36608美元,6年提高了10243美元;而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为930美元,2006年为2000美元,6年只提高了1070美元。“统计数字显示的结论甚至让人有些沮丧:尽管我们保持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但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际上还在扩大。”中国经济建设仍然需要快马加鞭。

  第三个误区是把总量指标当成发展水平指标。中国经济规模较大,按汇率计算的GDP大约排在世界第三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能排到世界第二位。这样的排名的确很能振奋人心,但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与国土面积,有这样的世界排名本就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而在真正能反映国家发展水平的人均指标方面,中国并没有优势,只能排在世界中游水平。

  对此,记者深有同感:今年1月下旬赴海地地震灾区采访途中经停加拿大和牙买加时,令许多中国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发展中国家牙买加的金斯敦机场有着与发达国家加拿大的温哥华机场一样便捷的免费公共无线网络供旅客候机时使用,而这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所不具备的。中国网民总数目前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根据何传启的研究数据,中国的信息共享指数只有16,加拿大和牙买加则分别是73和56。

  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现代化的崭新路径来

  从2001年开始,何传启主持的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每年都会发布一版《中国现代化报告》。厚厚的10本《中国现代化报告》,从现代化与评价到知识经济与现代化,从生态现代化到文化现代化,从地区现代化之路到世界现代化概览,研究对象涵盖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131个国家,用一个个数字真实地还原了中国在1700年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轨迹与地位。

  “你看我手里的这张图表,”何传启翻开手边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指着“1700—2100年中国的相对衰落和伟大复兴”图表说,“以按购买力平价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排名来看,1700年中国排世界第18位,1950年排世界第99位,预计21世纪末能进入世界前20名;在世界现代化的400年间,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表现为一条U型曲线,在1700—1950年期间是下降期,1950—1990年是低谷期,1990年以来是上升期。预计到21世纪末,中国才能重新拾回1700年时的世界地位,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中国的现代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你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中国追赶式的现代化过程,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何传启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过去300年只有西欧、美国、日本等20个国家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而未来100年中国要有近15亿人口实现现代化,这将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有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也有中国自己的特殊问题,比如人口、资源与生态、制度与观念、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两次现代化的双重压力和发展模式选择等。即便是扣除知识经济对物质资源的替代效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会对资源与环境构成巨大的压力。”

  “国际经验并不足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何传启说,“按照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估算,21世纪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约为5%,而中国在21世纪末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不到4%。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现代化的崭新路径来。”

  可喜的是,从改革开放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正在走出一条新路来。何传启说:“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综合现代化,也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协调、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民主化、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齐头并进。我们把这种将两次现代化压缩在一起实现的思路称为‘运河战略’,就是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不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而是在两次现代化之间开凿一条‘现代化运河’,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何传启根据这种“运河战略”的设想和过去15年世界发展的平均速度估计,中国有可能在204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为中国现代化进程设定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提前10年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我们就可以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开创了一种全新模式!”

  说到这里,一直言辞缜密严谨、态度温文尔雅的何传启激动起来,手指又点回到《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中的那张图表上:“世界现代化的400年,可以分作4段——18世纪是中国固步自封、相对衰落的100年,19世纪是中国懵懂孱弱、落后挨打的100年,20世纪是中国睡狮猛醒、自主自立的100年,21世纪将是中国奋起直追、伟大复兴的100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努力缩小着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实现了中华民族命运的U型转折,中华复兴已经曙光初现。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应该为此而自豪,更应该为最终实现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付出更多的汗水与心血!”

  

  

个人简介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何传启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