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人人时代的碎片化生存

胡泳 原创自 搜狐博客 | 2010-04-29 00:56 | 收藏 | 投票

    

胡泳:人人时代的碎片化生存

文:郝亚洲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200912月号

2009年是又一个商业新思维在中国集中崛起的年份。和“长尾理论”、“维基经济”一样,这一年的“免费”、“众包”概念同样来自互联网,同样基于对传统管理模式的颠覆。

社会的每一次进化都来自信息扩散方式的变革,互联网也在进入“人人时代”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虚拟化。公司和个体之间不再泾渭分明,曾经看似 强大无比的组织正在面临被逐渐碎片化的趋势。传统型组织该如何面对碎片化变局,如何认知各种商业新思维?本刊专访了互联网观察家胡泳。

科斯定律正在瓦解

《中欧商业评论》(CBR:美国《连线》杂志最近集中了几位互联网领域里的资深撰稿人,提出了很前卫也很新锐的新新经济一说。主要是基于平台时代里,高度分权化、自组织力量兴起的大前提。如果说新经济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的话,新新经济无疑在从根本上瓦解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基,就是信息源的多元化和不可控制化。

谈及这一点对商业的影响,我们已经看到,通用这样的钱德勒笔下的传统工业组织范式倒下去了,而更加强调开放、灵活的丰田日益壮大。无论是波音的开放式创新,还是苹果的平台手机,都在用我们意想不到的组织方式生存。组织在产销一体的时代究竟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胡泳:组织要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边界正在呈现流动性的特征。另一个问题是组织赖以生存的理由正在遭到质疑,也就是该如何定义这个机构。组织的核心是科斯定律。科斯认为人们在一起是要做事情的,而做事情的前提是获取资源。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交易成本。科斯发现,组织结构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 本,这一发现是基于稀缺而言的。

互联网出现后,某种意义上来讲稀缺时代基本上结束了。交易成本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可以看到,相比传统工业时代而言,已经大大降低了,尤其是信息获取的成本。以往将企业和社会分离的组织围墙没那么坚固了。也就是说,将人们圈在一个组织里做事情的方式正在遭到挑战,因为这么做产生的交易成本可能会远大于社会生产的成本。

因此,科斯定律对组织的合法性的解释似乎站不住脚了。企业要想存在的话,必须不停地追问为什么。

CBR:能追问出来吗?

胡泳:德鲁克很早就解答了,他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创造市场。但我们必须看到以往创造市场的方式是否还适用。比如大英百科和维基百科的对抗可能是个 小例子。大的例子比如说Linux操作系统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对抗。

微软的做法是招揽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为自己所用。这些人不用倾听市场的声音,不用关心公司战略。产品的开发早已经过了缜密的研究和分析,工程师做的 就是把它们生产出来。

Linux则相反,它有一个很大的人才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完善这个操作系统。微软对此不屑一顾,认为Linux的人才池和自己的没什么区别,因为并不是池子里的每一个人的智慧都能构成产品的核心。也就是说,真正的精华还是由当初的几个核心来完成的,而微软所做的只不过是把核心直接筛选了出来,这也符合2/8定律。

微软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但它忽略了一个事实:当核心的边界是开放的时候,就等于是一个流动着的状态,去不断地跟外界交换。这样,组织整个的生产也就是一个开放的状态。

微软代表的生产模式是福特式,开发产品前需要模具,当发现产品和市场不对路的时候就要把模具毁掉,重新设计、生产。和开放的生产相比,微软掉头的能力较差。

Linux代表的是新型生产模式,也可以叫后福特式,是一种零头生产。

虽然我并不认为微软会因此消亡,但它必须在某些方面作出改变,否则就会成为问题。未来,非企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融合度会越来越高。

蚂蚁遍布大象的身体

CBR:去年跟你聊过一次,当时还提到了公司的终结这个话题。从今年的趋势来看,似乎正在向汤姆·彼得斯设想的方向发展。最近已经有学者在用哲学上的后现代理论来解释当下的企业现象了,认为后现代的碎片化特征将是未来企业的主导生态。从理论上,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大企业越来越少。但是,又如何解释谷歌现象呢?这不是一个悖论吗?

胡泳:对于大企业的消亡,我暂时没有那么乐观。我觉得会是一个大象和蚂蚁共存的局面。从媒体行业可以看得很清楚。前些年媒体的逻辑就是扩张。对于媒体来说,有两个核心业务,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内容的发行。媒体都在努力将这两块业务纳入囊中,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当他收购福克斯的时候,默多克的帝国思维基本成型。他不但要自己生产内容,还要掌控渠道。这种全球性竞争的思路有点像汽车业。但默多克有一天突然发现Myspace的领先地位不知何时被 Facebook超过去了,感到了恐慌。

其实,Facebook说到底还只是一个网站,根本无法和新闻集团抗衡。但是,当Facebook在某一个专项领域做到最强的时候,而这个专项又恰恰是新闻集团寻求战略转型的支点,这就会让默多克非常焦虑。

所以,我觉得会出现双重体制的局面。一方面是大的寡头体制,因为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机制,可以做到规模效应。众多蚂蚁做的事情就是姜奇平讲到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斗争。包括长尾也是范围经济。在未来的时间内你还会看到两者之间的斗争。

CBR:未来的商业世界就存在于两极之间:要么就是大象,要么就是一群蚂蚁。但现在有两个企业现象,一个是谷歌,一个是腾讯。小的企业正在被两头大象所收购,或者用合作的方式来依附在大象身上。比如腾讯的平台开放,对那些生产插件的企业来说就是一种变相的合作。说来说去,未来还是寡头的?

胡泳:小企业本身的成本就低,人也少,它只要依附于平台,平台给它提供多高的利润率,我觉得不是问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为了数百亿元的营业规模而存在的,这才是企业的常态。良性的经济体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去创造价值和创造就业的。

CBR: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小企业的繁荣逼迫巨头放开胸怀了,主动去寻求改变。而不是敌人都搞死,剩下自己一个人当大佬。

胡泳:你说得很对,实际上巨头们的开放策略就是这样的,包括API开放。巨头们认为它们的生存是依赖于帮助小企业抬轿子。这个过程中,小企业也能获得抬轿子的费用。我把这个策略称为依附在大象身上的蚂蚁。蚂蚁不能够挡在大象前头,因为大象的巨足很容易把所有蚂蚁踩死。它们就是要遍布在大象的身体 上。

免费VS收费

CBR:最近又在热炒免费。这个概念究竟有多少价值?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实际意义又是什么?

胡泳:《免费》这本书很有意思,实际上作者最终给出的结论还是很理性的。他不认为免费是适于所有人,也就是免费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商业模式,甚至免费在很多时候是导向其他商业模式的踏脚石。里面讲到了交叉补贴的观点,就是向高价值用户收费,对大众免费。

首先,免费能够吸引用户,其次免费变成了市场营销工具。最后的内核仍然是说,我有一部分高溢价的收费模式。其实这个模式在互联网之前就有了,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

其实免费背后有丰裕经济的思想。只有在丰裕经济下才能出现长尾效益,才能出现免费,这就等于说,我们今天的经济形态会导致免费模式,就在这个时代发生,不会发生在前一个时代。但免费一定就是有它的适用范围,不会是结果式的商业模式。

CBR:对,免费最后指向的还是收费。丰裕经济学还是相对短缺经济来说的,当在一个部分出现丰裕的时候,收费的可能性就会流动到别的地方,如从大众流向高端这样的现象。但是在中国免费会如何呢?

胡泳: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涉及了商业模式。我的孩子们都在玩摩尔庄园,就是专门给小孩开发的一个虚拟世界,在里面小孩也要买装备。它的收费模式就是卖充值卡。这种卡在学校附近的小摊上就能买到,每次10元。你也可以不去买,如果那样的话,很多好玩的东西就玩不到了。虚荣感让孩子们去花些小钱买点卡。10元看似不多,但当成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个数字就不得了了。

CBR:免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自己的用户基数够大,可以进来。其实在互联网上就是这样,先有了流量才会有商业模式,第二个其实就是在为收费做一个准备。我觉得这更像战略上的逻辑。

简单必将打败复杂

CBR:对于微博,它在商业上面能够有什么启示?我们以前也探讨过它对商业模式的一些改变,最终只不过是多了一个手段和一个方法论而已。至于能够颠覆或者能够改变什么,我觉得很难说。

胡泳:微博最早起源于Twitter“What are you doing它提供的就是让你时刻不停地把你做什么事发下去。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微博没价值。因为一般人怎么可能有时间关心你的阿猫阿狗在做什么,早上洗脸、吃饭有什么价值?但我觉得,它恰好是满足了人们的一个生活状态,我称其为流式状态

人们的确有一种随时随地脚踏信息的欲望,这种欲望正好能够通过工具的便捷实现。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记住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把生活留着。这里面有两个基本模式:关注和被关注。结果就产生了副作用——它变成了一种社交工具,你完全可以关注你想关注的人。我们在Twitter上找到新朋友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在Facebook上。   

而且你认识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流动性。这种交流持续性很强,每分每秒都在进行。从物理的角度来讲,你仍然是一个孤独的、坐在电脑前谁也不认识的人。但你又永远不会孤独,因为时时刻刻都有新的信息出现,时时刻刻都有新朋友交往的可能性,这是从满足基本需求的角度来讲。

此外,Twitter还有一个惊人的利器——无比简单。为什么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网站战胜了门户网站?原因之一就是谷歌简单到让你匪夷所思。谷歌开始就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策,尽可能不让到这儿来的人停在这个网站,谷歌只是一个路口。这是一开始的那些互联网创业者们没有想到的。因为,传统观点认为用户黏度越高网站越有价值。而谷歌反其道而行之。

我觉得未来互联网一定会越来越简单。和Twitter相比,Facebook也是复杂的。简单必将打败复杂。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荣誉总编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