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三个联合会合作竞争,取代政党政治——中国政治改革的制度选择

金旭 原创 | 2010-05-12 11:48 | 收藏 | 投票
中国的政治改革已没有退路,不改,中国的政治文明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中国的政治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生产力。改革,除了西方多党竞争的模式没有其他模式可循。多党竞争的模式不是中国的政治选择。多党竞争的模式就是西方的专利,西方人掌握着话语权,假如中国实行多党竞争的民主,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就被动了。中国实行多党竞争的民主不仅对中国不利,对西方人也不利,假如大家变得都一样,那就失去了多样性,对每一方都不利,因此多党竞争的民主不是中国的政治选择。中国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既体现现代政治的民主,又不失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特点),使中国政治民主独树一帜呢?依据对存在根本性质的认识,笔者推演出一种新的政治模式,它既不失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现代政治的民主——三个联合会的合作竞争。
 
存在的根本性质是是相对统一、相对独立,统一是给予,独立是获取,统一是合作,独立是竞争,统一是弱者的要求,独立是强者的要求,统一与独立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两者之间的均衡就是政治的任务。政治不一定需要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来角逐,政治安排有三个代表人们不同利益要求的联合会来合作竞争就可以了。三个联合会分别是是宗教联合会、学术(校)教育联合会、企业联合会。宗教联合会实现统一,因为宗教是实现统一的。企业联合会实现独立,因为企业是实现独立的。学术(校)教育联合会既实现统一又实现独立,因为学术、教育就是追求真理,所谓真理就是均衡,因此学术(校)教育联合会是既实现统一又实现独立的。每个人可以依据自身倾向选择参加一个或两个联合会。各行各业的人在三个联合会中应该都能找到与各自对应的联合会,如个体劳动者可以参加企联,也可以参加教联,农民同样可以参加企联,可以参加教联,公益组织人员可以参加教联,也可以参加学联,律师可以参加企联,也可以参加学联,公务人员可以参加学联,也可以参加教联。各地首先选举出最基层的委员会,然后由各层委员会在选举出本地议会的同时选举出上一层联合会的委员会,最后由三个联合会的全国委员会在各自会中选出代表组成国会。国(议)会名额教联与企联各享四分之一,而学联获四分之二。学联为什么要获四分之二名额分配呢?因为学联是既实现统一又实现独立的,它比教联与企联更能实现均衡,因此学联理应获四分之二名额分配。国会投票选举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个领导人可以是来自教联,可以是来自企联,也可以是来自学联。然后由这个最高领导人任命政府组成人员。
 
三个联合会的合作竞争使我们找到一种新的政治模式,它不同于西方的政党竞争,政党竞争是自由文化的产物,更多的是竞争,而三个联合会的合作竞争是统一文化的产物,更多的是合作。三个联合会的合作竞争学习西方民主,又超越了西方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拥有自身的话语权,因此它尤其适合当下中国的需要。在当前中国政治改革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釜底抽薪的改革,一步到位,组建三个联合会合作竞争,引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新方向。三个联合会的合作竞争就可以认为是这样一种人类新的政治文明形式。
个人简介
自由思想者,统一文化创导者。
每日关注 更多
金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