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强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0-05-13 20:31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明道”
  
  这一章是紧接着上一章“中庸不可能也”而来的。虽然说一个人要完全达到中庸是很难的,但是,并不是说不能向这个目标接近。中庸之道是能行的,孔夫子这样说是从相反的角度,好像是采用“激将法”来激励学生们努力精进。
  
  前面既然说中庸那么难,这里又说中庸之道是可行的,那么,能行中庸之道的人,就必得有坚强的意志、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行。所以,接下来“子路问强”就很自然了,他向老师发问:什么叫作意志坚强?什么叫作自强不息?
  
  我们在《论语》中看到,孔夫子对子路这个人是经常批评的。子路为人直率、卤莽,也很好强,在老师面前经常会比较冒失,拿四川话说,就是喜欢冒皮皮。他一听说行中庸之道的人要有坚强的意志,马上就冒出头来说话,仿佛要显摆自己很强的样子。我们看孔夫子下面的回答,非常有意思,非常灵活,有点后世禅宗的感觉。禅宗里经常说“强者折之,弱者扶之”,遇到性格很刚强的人,就当场折服你,把你的威风、骄傲打压下去;如果遇到很柔弱的、自信心不是很强的人,就要扶你一把,给你增添一定的自信。这是传统因材施教的教育法。所以我们读《论语》,看到挨孔夫子当头棒喝最多的就是子路,就是因为他太强,就要用“折之”的方法;而对于冉有,因为他做事总是退缩,所以就“弱者扶之”。
  
  面对“子路问强”,孔夫子先不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他一句:“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情形,孔夫子把脸一马下来,没好气地说:你子路处处要强,你到底问的是哪个强?你先把强的概念搞清楚了再问嘛!南方人有南方人的强,北方人有北方人的强,子路也有子路的强,你到底问的是哪个强?
  
  这里的“而”当“尔”讲,就是你的意思。子路才想显摆一下,马上就被老师一棒子敲回去了。我们看禅宗公案,有求法者来问禅师:如何是佛?禅师马上就反问一句:你问的是哪个佛?因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嘛!你心里有你的佛,我心里有我的佛,大殿里还有泥塑的佛,佛经上还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到底问的是哪个佛?我看禅宗公案时,就觉得跟这里的对话很相似。当然,禅宗公案要晚出很多,描述也会更加详细,问话者被禅师一棒子打回来后,往往“良久不语”,无言以对嘛,所以沉默半天。这时候,禅师就会追问一句:会么?你懂没懂啊?很多弟子就在这一问之下,豁然大悟。
  
  当然,子路跟后来的禅客们比起来,就很笨啦。估计他当时被老师一棒子打懵了,“良久”了半天也没懂,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问的到底是哪个强。孔夫子见他老实下来,就向他开示了“强”的几种内涵。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南方人的坚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宽柔以教,南方的君子在教化人的时候,从不轻率,也不那么直截了当,而是以一种宽厚包容的态度、用温柔醇厚的风格,去慢慢地熏陶、慢慢地感化。同时,他们懂得“不报无道”,对那些蛮横不讲理的人,南方的君子也能够容忍,按佛教的话说,就是“忍辱波罗蜜”修得好,能够忍辱而不加报复,这是南方之强的特点,很内在化、隐忍不拔、有包容性。所谓“君子居之”,就是南方之强的特点,一般是有道德修养的谦谦君子,喜欢走这种内心隐忍而坚强的路线,毕竟这样显得更理性、更平和、更有风度。这种君子性格的形成,跟南方的气候、地理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风气柔和,影响所及,南方人的性格就比较柔和,不易走极端。我们前面谈到隐士传统,中国古代的那些隐士高人,往往就是以南方人居多,体现的就是南方之强。但是,南方之强还是有问题,虽然内心强大,很有韧性,但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文质彬彬、礼貌谦和,如果真正遇到非常野蛮刚强之人,就只能任人宰割。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这就是“南方之强”所遇到的问题,按中庸之道的标准来说,就是“不及”。
 
    那么,“北方之强”又怎样呢?“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衽,就是床上的草席子;金,指的是刀枪;革,是指身上穿的铠甲、头上带的头盔之类。“北方之强”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睡觉都是抱着刀枪、穿着铠甲。我们看唐代的边塞诗,像岑参、王昌龄、高适这些人写的诗,就很有“北方之强”的味道。我们看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首诗的意境很凛然啊!这里的“一夜春风”不是指真正的春天,而是指八月间下大雪,四周白茫茫一片,树上结的冰花就像春天梨树开花一样。还有高适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也是“北方之强”的感觉。还有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看这些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之强,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死而不厌的强悍作风,令人热血沸腾,显得铿锵豪迈,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大气。
 
  冯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要“养三气”,要养庙堂气、山林气和英雄气。南方之强就有点儿山林气的感觉,隐忍而不发,委曲而求全;而北方之强呢?显然是一种英雄豪迈之气。但是,如果没有山林气作为辅助,没有庙堂气的庄严宏大,英雄气就会流于粗鲁、野蛮,往往是能进不能退,刚则易折,不能够持之以恒。
  
  我们看历史上,蒙古人缔造元朝替代了宋朝,就是典型的北方之强打掉了南方之强。成吉思汗多了不起,一代天骄,可惜“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所建立的横跨亚欧这样的大帝国,如此辉煌,不可一世。可是,元朝真正统治中国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很快就被泥腿子出生的朱元璋打垮。为什么这么厉害的大帝国几十年就玩儿完了呢?就是因为刚则易折。所以,从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的对比来看,南方之强阴气过重,不能达到中庸之道;而北方之强呢,则是阳气太强,太过了,也不合乎于中庸之道的要求。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