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道 不变塞焉 强哉矫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0-05-15 11:28 | 收藏 | 投票
 
 
    作者:利奈尔
 
    因此,孔夫子提出了这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呢?是南方之强吗?北方之强吗?当然,以子路当时的智慧,还考虑不到这里来,分辨不清楚。所以,孔夫子下面就自问自答:“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才是孔夫子心目中真正的强!这种强,在不同的环境下是有变化的,它既不是南方之强,也不是北方之强;同时,它又既包含了南方之强,也包含了北方之强。
  
  “君子和而不流”,就是君子处世,以和为贵,但是,不能和成了一团稀泥。你如果和成了一团稀泥,往墙上一糊就会流淌下来,那就是和而流了。真正的君子之强是和而不流,是心存和气而又不随波逐流。这样的人,孔夫子就说是“强哉矫”,他非常强大、非常矫健。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真正强大的君子,内心严守中正的立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偏向,有一种独立寒秋、大义凛然的气质。这在孔夫子心目中,也是非常强大、非常矫健的。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不变塞,就是不会因为事态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志向、阻塞自己的心路、抛弃自己的原则。国有道,处于太平时代,处于顺境当中,乃至处于荣华富贵当中,真正的君子不会改变他行道之心,不会被荣华富贵所转,不会让这些东西堵住了自己的心路。以前说饱暖思淫欲,一个人在富贵温柔之乡要做到富贵不能淫,那是需要修养的。我们看中国近代史,在长征时期,工农红军很了不起啊!爬雪山、过草地,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吃草根、吃树皮,甚至于把皮带、鞋底都煮来吃。延安时期,在生活资料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自力更生,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但是,一九四九年以后,这些土八路一旦进了城,面对花花世界,很多人就把持不住了。我们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霓虹灯下的哨兵》,解放军进城了,各种诱惑就来了,各种问题也来了,往往就容易腐败、堕落。尤其是到了现代更是如此,经济那么发达,天下也太平了几十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就是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退化变质。现在中央三令五申,把贪腐问题作为国家、作为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事来抓。最近又在提反腐问题,短短半年之间,省部级干部都落马了七、八个,厅局级以下的就更多了。总之,真正能够在富贵之乡、太平之时,做到富贵不能淫,做到不改其朴素的本质,不改其行道之心,那是非常了不起、非常强大的。
  
  下面从相反的角度说,“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如果你运气不好,处在国家无道、天下大乱的时候,或者你个人的命运是处在逆境当中,那么,真正的大人君子也不会随风飘摇,也一定是安守道义、恬然自处。即使遭遇了生死攸关的大祸乱,也不会退化变节。我们看文天祥的一首《正气歌》,鼓舞了后世多少仁人志士!他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令元朝皇帝都对他充满尊敬!他被关押三年而死,人们从他遗物里找到最后一首遗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样的人秉承了至正、至刚、至大的天地之气,孔夫子赞叹这样的人非常强大、非常矫健!
  
  大家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可以参照以前讲的《易经》里面的几个卦。一个是大过卦,大过之时就是“国无道”之时,其大象辞说“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就是这里“国无道,至死不变”的精神。讲到“国有道,不变塞焉”,则要与鼎卦互参,鼎卦大象辞说“君子以正位凝命”,这时候我们做人就要像青铜大鼎一样,方方正正、稳稳当当、庄重肃穆地挺立在庙堂之上。另外,“君子和而不流”、“独立而不倚”,可与恒卦大象辞“君子以立不易方”互参,等等。
  
  我们看儒家经典,无论是《中庸》也好,《大学》也好,《论语》也好,跟《易经》的精神都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些经典互相参照、融会贯通,那就会相得益彰,更上一层楼。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