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老“福寿沟”的风水内涵

曾祥裕 原创 | 2010-05-24 14:20 | 收藏 | 投票

  赣州古老“福寿沟”的风水内涵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

    (QQ175613195,421184777,电话 13766307454)

     

   进入五月中旬,南方多日暴雨。江西省赣州市也频频暴雨,有时一天之内降水将近百毫米。倾盆而下的雨水,下个不停。让为官者忧愁不安!在国内南方不少城镇内涝受灾的消息传来之时,所幸的是并未让赣州这座千年古城发生明显内涝。这归功于赣州市古老的城市排涝设施——福寿沟仍在地势相对低洼的老城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福寿沟的营建时代

    水是城市的血脉,其温顺时就滋养一方人民,其狂暴时就形成水灾。赣州古城当初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是不断地完善。城市下水道是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一般在建设城市时,同时修建下水道,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赣州市的下水道也经历了开创、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赣州三面环水,是赣江的发源地,章江、贡水在这里合流而成赣江。据考证,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确定在章贡二水间建设赣州城时,开始建设了简易的下水道。当时城区规模很小,东西临江,南部城墙“在秋华坊今古城巷”即今健康路章贡区总工会一带。城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下水道的服务面积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有一个出水口,城内“东西南北诸水,俱从涌金门出口,注于江”。
    
   唐末、五代初,宁都洛口人卢光稠入主虔州城,成为第一个本土出身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始了客家人真正自主管理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的客家人涌入城市。人口的剧烈膨胀,市场的频繁交易,加上卢光稠有意称王的政治企图,城市迎来了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扩张。这次扩张,将城市从一平方公里沿贡江向南扩展为三平方公里,街衢在原有阳街、阴街两街的基础上增加为六街,南面开护城河联通章贡两江,一大片与东面贡江相连的低洼河滩地进入了新城廓的范围,从此赣州城就成了水患之都。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刘彝任虔州知军,主持规划建设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并根据街道布局,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服务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有12个出水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排水干道网。从此,赣州城才消除水患。
    
      
   刘彝何许人也?

    经有关文史专家确认,大名鼎鼎的古代治水专家刘彝就是福州长乐人。
    据长乐地方志记载:“刘彝,字执中,是若虚四子,第六世。宋庆历丙戍科登进士,官授邵武丞转胸山县令,除水都丞出知虔州、桂州等皆有政绩,卒赠光禄大夫,崇祀乡贤。”
    
   据《赣州府志》(清同治版)记载,刘彝在虔州做了三件大事。其一,针对虔州百姓迷信神鬼,有病不求医的恶俗,他专门编著了《正俗方》两卷,痛斥巫医,并强制推行医药,为虔州营造了清明风气;其二,针对当时饥民甚多,多有弃子的恶俗,他张榜于关衢,鼓励收养弃子,并以每日补助两升粮食的政策吸引平民百姓,此举颇受欢迎,以致虔州有“甘露普降,瑞莲绽放,瑞粟之应”的新气象;其三,当时的虔州城三面环水,尤其是贡江洪水暴发时,城外江水每每倒灌入城内,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

    刘彝根据城区地势,在城内筑福、寿两沟,解除了虔州城的水患。浩大的福、寿两沟工程费时将近十年时间才完工,这一令人称奇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对赣州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赣州的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好处。直到今日,还有九百多米下水道仍然在使用。
    据赣州史志记载,福、寿两沟建成后,解决了江水倒灌和城区内涝的水患。赣州城的城市下水道福、寿两沟历经千年,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赣州人民为纪念刘彝,为他铸造了一座高2.7米、重约1吨的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像,2008年7月22日安放在赣州市宋城公园的古城墙旁,彰显刘彝建福、寿两沟的伟大历史功绩,成为江南古城又一亮丽景点。


     
福寿沟的内部结构和防涝原理

  为什么会叫福寿沟?一个下水道为何取这样一个吉祥的名称。这是不少现代人纳闷的问题。打开福寿沟古地图,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在龟型的赣州古城图上,南北向一个清晰可见地一个古篆体“寿”字型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东西向也是一个古篆体“福”字型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受古代城市风水学文化的影响,因主要线路走向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故沟因形而命名。

    话说当年刘彝受命到赣州上任后,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地踏勘,比较科学地提出了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排水分界线,西北部以寿沟,东南部以福沟命名。并在城墙脚下开设水窗12间,视水之消长,利用水力使闸门自动启闭——当贡江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借江水之力将闸门关闭;当江水低于水窗时,借水窗内沟水之力将闸门冲开。福、寿两沟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两沟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分别排入章江和贡江。福、寿两沟排水系统,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工程。

    十二水窗的具体位置在同治《赣州府志》和《赣县志》福寿沟图上注明的有四处:即今赣江路水窗口,八境路新北门、西门口、西门城脚下。另有二处(八境公园和刑祠庙)的结构与水窗相近。其他六处无从查考。赣江路水窗(俗作水叉口)是保存较完整的宋水窗实物,清名“水堑口”。县志载:“水堑口、地洼,下有水门,盖池城东南之水也”。赣江路的古水窗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出水口处的外闸门、沟道、进水口处的内闸门、调节池,并与古度龙桥联成一个整体,西与蕻菜塘相连,构成城东南的水利咽喉。平时,雨、污水由下水道流经度龙桥经水窗排入贡江,雨季或暴雨时,水量经蕻菜塘和调节池调节。外闸门门枢安装在上游方向,利用水力使闸门自动启闭。即贡江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藉江水水力将闸门关闭;江水低于水窗时,藉水窗沟道水力将闸门冲开。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有足够的冲力(水压力),采取了变断面,大坡度以加大流速的办法。

   福寿沟是以排雨水为主,雨污合流的合流制下水道 。概括起来是:“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由福沟而出”。 主沟完成以后,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支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旁支横络”、“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对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居住条件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沟道过于追求“形”状,纡回曲折,给后来的管理增加了困难。赣州解放后,把修路疏沟列为当时市政建设的重点。在调查了解福寿沟的走向、完好状况、排水等情况后,从1953年开始逐段进行清理、修复和改建。当年修复了厚德路的福寿沟767.7米。由于年久失修,倒塌淤塞严重,1.5米深的砖拱沟道,淤积深度超过1米。八境路、均井巷、姚衙前、中山路等地段的福寿沟,大部分在民房下。为了便于清理维修,从1954年开始,将11条街穿越民房的沟段改用直径为0.6—0.9米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埋设在街道上,总长1662米。1956年建设八境公园时,将园内的出水口(古水窗)改由涌金门出。至1957年止,福寿沟的修复改建工作基本完成,恢复了排水功能。

    1964年在东门口增加了一个出水口,使五道庙一带的水由东门排出,减少蕻菜塘下水道的流量。

    文革期间笔者读小学,当时搞备战备荒演练,我们在鸣响防空警报后跑进福寿沟,漆黑的洞中脚下流淌着气味发臭的脏水。
 
   时水流逝真快!每逢下大雨时,我就望着雨帘,听着哗哗响的雨滴敲打雨棚的声音,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儿时挤在福寿沟出口看洪水排泄的情景。感谢刘彝为官一任,营建了千年不倒的民生工程----福寿沟,造福于世世代代赣州人民!

  
     福寿沟:古排水工程的现代启示
    
     日前,新华社记者撰文《暴雨洪涝致现代都市羊城成“水城”,却未对古城赣州造成大影响   赣州古老“福寿沟”经受暴雨考验》,列举了广州和赣州在暴雨中各自不同的遭遇。
    描述广州的灾后惨景:全市102个镇(街)受水浸之灾,109间房屋倒塌,市区发生44处严重水浸,交通一度瘫痪,街道变河流,商铺、学校“水漫金山”,地下停车场变游泳池、小汽车成“潜水艇”……这是5月7日特大暴雨给广州留下的记忆。
  
    相比之下:“5月13日到14日,江西省赣州市出现暴雨,24小时降水将近百毫米。倾盆而下的雨水,并未让赣州这座千年古城发生明显内涝。赣州市古老的城市排涝设施——福寿沟仍在地势相对低洼的老城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广州作为一个特大型现代化城市,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仅仅减少了19处受浸点,“不足以说明未雨绸缪的效果,反而更加暴露了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中的软肋,以及市政规划建设中的硬伤。”

    专家认为,作为古代城市排水工程的智慧结晶,福寿沟精湛的设计和工程设计容量的超前性值得当今城建部门借鉴。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办公室主任王荣洪说,福寿沟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城市地形的自然高差,全部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做好城市绿地和水体的保护,形成一定的雨水蓄积能力,使城市的雨、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和濠塘内。韩振飞说,福寿沟宽90厘米、高180厘米的断面,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令人赞叹”。

   通过广州和赣州两个城市排水工程的现状和效果对比,我们发现“重地上轻地下”,这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通病,隐藏在漂亮的高楼大厦下面的,是城市脆弱的排涝系统。

    为何千年以前的赣州古城的地方长官刘彝却有远见标本兼治内涝顽症?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为官者也不笨,也想的到根治内涝顽症的办法,只是想到在任上要出政绩就热衷于搞立竿见影的面子工程,而不愿意搞耗时太长的浩大民生工程。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