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下面一段是一个总结:“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这几句可以说是夫子自道。他把自己平常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和盘托出来让大家参考。“庸德之行”,就是平常的、朴素的道德理念,他是非常踏实、认真地去履行;“庸言之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言语、态度,自己也非常小心谨慎。这是孔夫子对待日常生活、平常道理的基本态度。
看看我们的现代社会,可以说各种各样的思潮、各种稀奇古怪的观念、各种前卫先锋的思想,各领风骚三五年,几天一个花样,层出不穷。每天只要一打开网络,就会看到五花八门的事情,以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也会发生。有个朋友对我说,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奇迹,最缺的是常识。现在连变性人都成了当红明星,连“犀利哥”这样的乞丐,都有数万元的出场费,这难道还不是奇迹吗?但是,做人的常识却没有了。
儒家思想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不会提出什么高不可攀、妙不可言、玄之又玄的理论。儒家的所有理论都是常识、都是常道。儒家修养的核心是“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做人的基本道理。你生而为人,按照这“五常”的要求来做就没有问题。其实,对一个人来说,常识才是真正最难做到的。凡是常识都有一个公众的标准,大家都知道,一眼就能看得出是否符合标准。如果是新奇古怪的、超出常识的东西,只要玩出一点点新鲜花样,马上就能吸引人的眼球,就容易哗众取宠。
我以前在企业里面做工程审计,不管土建工程也好,装修工程也好,所有的老板都喜欢用刚刚面世的新材料,质量再好的老材料都不会用。每次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做审计就要到处去核实这些新材料的价格。道理很简单,老材料大家都了解,是常识,中间没有什么猫腻可言,新材料没人了解,就可以投机取巧、漫天要价。
在思想文化方面也一样。儒家提出的这一套东西,都是常道、常识,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好研究的。前一阵,有一个号称全国核心期刊的文化杂志,准备跟书院合作,我跟他们接触,看到里面也有一些儒家思想研究。这些研究文章往往是断章取义,截取经典中的一段,然后做一些非常偏僻的考证,最后得出一个高深莫测但毫无意义的结论,让人云里雾里的,就算是一篇优秀论文了。
其实,真正的儒家,是要在人群当中去行五常之道,这才是真正的学处。像那些找个偏门来做研究,也许在学术上能够标新立异、吸人眼球,但是对社会人生未必就有真正的用处。
所以,我们看孔夫子的态度,他对那些平常的、朴素的“庸德”、“庸言”,都是小心谨慎,不敢有一点点的疏忽大意。我们学习儒家的学问,就应该以孔夫子为标准,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这才能从身心上得到真实的受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只要发现自己有一点点的缺憾,那就要勉力去做,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觉得自己做得还可以的,某些指标还有所心得,有所成就,即使是这样,也不敢到处随便去宣传。因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日常处世就要“言顾行,行顾言”。
“君子胡不慥慥尔”,言行相顾,自己说的话要和自己的行为互为印证。说得到做不到,那就是吹牛,非君子所为。所以,道不远人,大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平常的心行之处,就在孔夫子说的庸言、庸德、庸行上面。我们能够在这些日常事上诚实地面对自己,也就能够诚实地面对别人,通过忠恕之道,推己及人,自然就步步都踏在中庸之道上,自然就能够成为一个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