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切期待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6月24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0-06-24 00:39 | 收藏 | 投票

 

继一年前讲完《三字经》之后,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又即将开始在2010年暑假期间在《百家讲坛》讲解《弟子规》,中国回归传统私塾与书院式的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明朗的趋势。任何对民族性有基本依恋的人都欢迎这种民族精神的回归,似乎如此可以让我们民族文化精粹被国际化吞噬的速度放缓一些,能够在内心保留一些与国际化相对立的民族自己的东西。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在中国文化领域越来越呈现“两多”的局面。

在中国人之中,学外语的越来越多,连普通话都说不利落的人,越来越多的说起了外国话,连本民族的精髓还没有领悟的人,却要去拥抱别的国家的文化,投入了国际化的怀抱;相反,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在学习汉语、学习论语、学习孙子兵法,用私塾与书院的做法去进行严厉的教育。用中国古代教育的那一套标准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提高他们做人的标准。

同时,在传统书法方面不管是由于心境问题、由于生活压力问题还是由于实际的水平问题,或者是习惯于用电脑打字与排版的原因,导致不会写中国字的越来越少,以正楷书法写经典史籍的作品更是微乎其微。能够用软笔书法写颜体小楷更是凤毛麟角了。

 正是由于这 “两多一少”之间所形成的供求矛盾,虽然绘画更容易得到美名,而且本人的老爸在工笔山水国画方面同样有很深的造诣,但是自从爸爸用颜体小楷写过《道德经》《千字文》,并得到某些名家的赞叹之后,我就一直在激励爸爸用毛笔的颜体小楷写更多的作品流传下去,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名贤集之类,以劝导孩子增加儒家做人规范性为主要内容的经典史籍。

 

当人出于对金钱与物质财富的争夺,而忽略了家庭、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感觉在情感上与在时间上亏欠孩子的时候,当他们感觉自己除了给孩子钱,让他们用无节制的购物与游戏,奢华享受来满足自己成长过程中所欠缺的关爱的时候,无疑是父母的失职,当然,我们无法去指责任何421结构的家庭以及旁系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特别是来自外祖父母与祖父母的“隔辈亲”对小辈们的过度呵护,那原本就是人性的本能。

但是,当我们像对待掌上明珠一般地对待我们的下一代,不仅年龄大的要对年龄小的谦恭,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都要给家里年龄与辈份最小的让路。对他们的小小成绩都用夸张的方法去赞扬,把他们的错误都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迁就忍耐的时候,就会让那种“出则孝入则悌”的传统荡然无存。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难道就幸福吗?非也非也!

孩子们越是被施以更多的阳光雨露与滋润,就越会在内心形成压力,形成亏欠之感,那种亏欠积压得久了,就会形成逆反心理,并与社会主流行为规范同流合污。

同时那也会在家长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形成习惯与攀比之势,貌似不那么做了,反而是不正常的,是来自长辈对晚辈的亏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物质层面的追求与财富积累,导致他们在精神层面的积累与追求出现了巨大的滑坡,这也符合我所提出的“精神+物质=100%”的定律。

试想,当孩子考完试,甚至仅仅是回家过一个周末,眼巴巴地跟家人要出去郊游、或者是出去吃一顿KFC与麦当劳的时候,当孩子临近过生日的时候,提出要跟一干同学到不是很奢华,花销却不菲的餐厅去happy的时候;有多少家长能够断然拒绝呢?又有多少家长会坚定不移地要求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出去玩,先帮助家里缓解生活压力,再去进行物质上的攀比。

娇惯下一代更多的是中国富裕起来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结合之后的产物,只有更有历史责任感,更有未来的期待的人,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持负责任而不是溺爱,纵容的态度。

 

虽然我们不能把罪责都归结于改革开放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国际化、城市化等潮流的身上,但毕竟在追求这些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确实被搁置一旁,原本作为教育精髓的做人教育,让位于知识性、实用型、学分型的教育,远远地偏离了“首孝悌,次见闻”的教育原则。

而诸如弟子规、三字经这类经典被重新传诵,是颇为值得发扬光大的。

 

贾春宝

2010年6月24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