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庸》第十七章“知天”。先给大家念一念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中庸》第十七章“知天”
这一章和下面的第十八章、第十九章,都是连续引用孔夫子的话,对儒家历代所推崇的古圣先王进行赞颂。这一章赞颂的是舜帝,下两章赞颂的是文王、武王和周公。这些人物都是影响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最了不起的圣者,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奠基人,而孔夫子对他们的赞颂,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一个“孝”字上。
中国儒家的传统,一直标榜“以孝治天下”。当然,现代的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了,觉得会不会有点夸张啊?但是,古人不这么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当作金科玉律来对待。过去还有一部《孝经》,相传为曾子所著,在宋代以前比“四书”还要出名得多!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就特别推崇《孝经》。他认为只要是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背诵、学习《孝经》,因为儒家一系列的学修,无论是内修外用,都离不开这个“孝”字。《中庸》的这一章,就举出了舜帝的故事,以此作为儒家“以孝治天下”的证据。
我们以前也讲过舜帝的一些经历,传说他是黄帝的第八代孙,血统高贵,但是经过八代人的血脉传递,渐渐也就流落到民间,成为一介平民。跟三国时的刘备一样,虽说有皇家血统,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到了他也就是一个靠卖草鞋为生的平民,以前的成都鞋业行会还将他推为制鞋业的祖师爷。舜帝早期的生活非常艰苦,他的父亲是个盲人,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继母生了一个弟弟叫象。大舜在家的日子很不好过,继母经常跟父亲和弟弟联合起来欺负他,甚至三番五次要置他于死地。大舜非常聪明,预先都能知道别人要算计他,书上说他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家人想要害他吧,他影子都没有了,害不了他,总是能够死里逃生;但如果家里有急事要他去办,他又随叫随到,好像随时都在身边候着似的。尽管家人对他如此恶劣,但是他从来没有改变过以德报怨的品性,所以成为了历史上大孝的典范。
史书上记载,凡是大舜的所到之处,是“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什么意思?凡是他到一个地方住下,即使是荒无人烟的地方,第一年这里就形成了一个群落、聚居区,第二年这里就成为一个小城市了,而三年以后,这里就成为大都市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德性啊!古人都重视择邻而居,像大舜这样一位有德行、有威望的人,人们当然都愿意跟随他、拥戴他。我们成都之所以起这么一个地名,就是来自于大舜“三年成都”的典故。
后来,大舜的德名传到了天子尧帝的耳朵里,尧帝就把大舜请来,协助他治理天下,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他。一个平民一下子娶了两个公主为妻,一般人肯定以为艳福不浅,其实,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事情有多么棘手!作为一介平民,如果不是善于“化功大法”的太极高手,想把两个从小娇生惯养、脾气喜怒无常的公主摆平,门都没有!正因为大舜在齐家之道上有独特的心得,早就被继母兄弟炼成了“欲杀不可得,急求常在侧”的化骨柔功,所以,他把自己的家庭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把娥皇、女英这对姐妹花也调教得服服帖帖。后来,尧帝又给他出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大舜都做得非常完满,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都做得非常好,让尧帝很放心,就把天子之位传给了舜帝。舜帝继承了天子之位以后,也成为了中国上古时最伟大的圣王之一。
对于儒家来说,孝道是最根本的原则,不孝是要遭天谴的。前一段时间成都暴雨打雷,据说有一个人被打死了。按古人的说法,不孝之子是要遭天打五雷轰,如果连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不能好好对待,你又怎么可能很好地对待其他人呢!
当然,在儒家看来,尽孝是有大有小的。对一般人来说,这个孩子很孝顺,平时很恭顺父母,对父母老来的供养也都做得很不错,这就算是尽孝了。但这只是普通人的小孝,不是大孝。
“舜其大孝也与”,舜帝和别人不一样,他是大孝,是孝之大者。正如文中所说,“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这是舜帝大孝的具体内容。儒家的孝顺也是有几条硬指标的,所谓“非德不足以显亲,非贵不足以尊亲,非富不足以养亲。”你要成为一个孝子,首先要有德。你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那么你的父母、亲人都能因为你的德行而扬名天下。我们经常听人说这样的话,你看张家这孩子多了不起、多有出息!都是人家的家教好,才培养出这么好的儿子来!其次你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样你受人尊敬,你的父母也才会因你而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再次你还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不然的话,你自己都是一个乞丐,吃了上顿没下顿,你的父母又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呢?那就谈不上养亲了。另外,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还有一条,那就是对上能够光宗耀祖,让列祖列宗都能受到你的香火供奉;对下能够遗泽子孙后代,让子子孙孙都能够同沾你的福泽荫护。这就是根据德、贵、富、宗庙、子孙这几条硬指标,来说明你尽孝道的程度。你都做得很圆满,那就很了不起,堪称为世间的大孝。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舜帝成为历代推崇的圣人,足以因其大德,让他的父母长辈获得荣耀,并彰显于人世间;舜帝尊为天子,地位高贵,天子的父母当然更能受到足够的尊敬;而作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养亲当然就更不成问题。所以,大舜当然是达到了“德以显亲,贵为尊亲,富以养亲”的大孝标准,另外,还有“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列祖列宗的香火他全部管了,都跟着他享受贵为天子的香火待遇;而后人的福泽也积累得很深厚,家业也可以代代相传,子子孙孙的口粮也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