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低估阴宅风水的效力

曾祥裕 原创 | 2010-08-22 11:48 | 收藏 | 投票

     阴宅风水的神奇效力

                曾祥裕(赣州风水养生堂 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奉行祖先崇拜,这是中华民族伦礼道德的一个重要的内涵,事死事生,入土为安。最初的墓葬,是出于先民们的灵魂不死观念而产生。从孝道上来说,后代有义务有责任把葬礼办的得体,择一风水宝地安葬先人,希望先祖在天之灵得以安息。古人具有灵魂不死、祖宗崇拜等信仰观念,因此对阴宅的选址一直是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重头。风水文化的数千年沉淀对当代中国的殡葬观念有着根深的影响。

    为何中国人如此重视阴宅风水?

    中国人思想中敬重“灵魂不死”、“天人合一”观。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灵魂不死的思想。随着佛教的渗入和广泛传播,形成了一种以业报轮回为核心内容的灵魂不死观念的变相。借鉴和利用佛教的五蕴说,中国近代思想家指出,人是由物质性的血肉之躯和精神性的灵魂构成的。由各种物质的、化学的元素构成的肉体的存在是短暂的,它最终要分解而消散,而人的精神、灵魂却万古永恒。康有为认为,人死后灵魂(精气)“可附入他体而神识不昧”(《礼运注》)。谭嗣同宣称:“灵魂者,即其不生不灭之知也。”(《仁学》)梁启超则断言:“死者死吾体魄中之铁若余金类、木类、炭水粉、糖盐水若余杂质气质而已,而吾自有不死者存,曰灵魂。”(《余之死生观》)

  在此,近代思想家利用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在古老的五蕴说中加入了化学元素的新成果。根据当时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说,他们宣称宇宙间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各种化学元素按着不同方式、不同数量、不同结构的排列、拼凑、组合的配备,人体也是如此。碳、氢、氮、氧等各种元素聚集,人有了四肢五官百骸,组合成了人的血肉之躯。人死之后,各种元素便会消散,复归于原来的状态。于是,由它们凝聚成的躯体也会荡然无存。由此看来,人的躯体是由各种元素拼凑的假相,而佛教灵魂不死所具有的道德威力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因为先人死后灵魂不死,所在后人在祭典时或心中默默祈祷,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神可以享受祭祀,倾听祈祷。通过祭祀可以与祖先沟通。灵魂不死观念的产生,极大的满足了先民们的思亲之情,同时也给墓葬注入了文化的新内容。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一个墓穴,或以石冢为标记的坟丘,或是一处集体安葬的古冢,这些东西便成为地面上显而易见的人工目标,活着的人会时常回到这些安葬地点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或是抚慰他们的灵魂。”同时,也表明了那时先民的思辨能力,向文明又迈进了一大步。当然,从单纯的思亲之情,到灵魂不死观念上的转变,有一个相当长的互容阶段。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道家把死看成是一种休息,即息我以死,从而取消了生与死的对立,既然死是一种休息,因此风水观尤其看重死后长眠的场所,它要求这些场所依山靠水、阴阳协调、静谧祥和。道、佛俩家主张超生死、得解脱,这一主张也对风水观中灵魂不死、祖先有灵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灵魂不死、肉体不灭认为灵魂必常住肉体而超生,人们超生死得解脱的道路不是圆应寂灭,而是肉体成仙,此种观点自先秦以来就已存在并一直影响着风水观的发展,因此后来的风水思想尤其重视死后肉体入土为安并能得到一块葬身之地,希冀通过阴阳轮回早日转世回到人间

   即便是被尊奉为“圣人”的孔子,在找到父亲的墓地后,又迁来母亲的遗骨与之合葬。孔子不由地感叹道:“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礼记·檀弓上》)这位崇尚古制的先贤,为了亲情,便于岁时可上坟祭祀,“于是封之,崇四尺”,破了“墓而不坟”的古制。南宋理学家张栻说:“周盛时固亦有祭于其墓者,虽非制礼之本经,而出于人情之所不忍,而其义理不至于甚害,则先王亦从而许之。”祭告亡者于墓,还是为了亲情、合义理。

        为什么阴宅会对后人或关系特别密切的人产生影响?

    道家老子认为天、地、人、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讲这个道理,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都要有个安身之所,阳宅是活人所居之地,阴宅是死人安息之地。中国人“天人合一”居住理念适合阴阳宅。任何一座建筑,都有一个相对环境,而非孤立存在。

   给祖先找到一个好的安息场所,必定能带给子孙后代吉祥如意,这就逐渐形成阴宅荫护后人的风水特殊的理论。“遗体受荫”理论来源于风水名著《葬书》,其日:“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阳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目前风水界学者达成共识,认为人的肉身精华为气血,而气血的精华的反应为骨髓和自身遗留的磁场。在人体中,骨髓是骨骼系统发育状态的内在精华,是决定影响气血、肌肉的生长状态,从而影响手面相、全身相的状态。因而,也可以这么认为,骨髓、骨骼系统具有很强的外表的潜预知功能。

 人体具有生物场,这个生物场具体到每个人又有强弱不同。这个生物场也就是人体精、气、神、基因密码的精华显示。生物场的能量,说明白了,其实也就是经络穴位的能量,是渗入、融入到全身各大系统每个细胞之中的,尤其是骨髓细胞,场能最强。当人死后埋葬,肉身腐烂、消失,但骨髓还能保存数百、数千年,因而人体的生物场能随着骨骼的保存而长期保存下去,只是随着时间的久远延伸而变弱;强生物场人则变弱慢一些。这就是风水作用效果的长期效应。

   万物都在一代代的繁衍遗传中发展、进化或衰弱、退化的,对于每一个人也是如此,都是在祖辈的基础上发展或衰弱的。人体中有很强的遗传基因密码;而这个遗传基因密码也要受到天道、地道、人道规律的制约反应,风水学也同理,也会一代一代往下异常,也就是祖上风水对后世子孙产生作用的原理。

    阴宅风水,在阴间与阳间,死人与活人当中,起到一个中介作用。人对其越怀念、越崇敬,其中介作用思维意识感就会越强,它的思维吉凶的遗传作用和影响作用就会越强。就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天地规律的保佑,这也是趋吉避凶的最大核心之一。

   我也赞同同仁张魁斌的观点。因为一个阴宅,一个气场。而这个气场就像无线电波一样无时不刻不在向外放射自己的信息。而能收到这些信息的人是谁呢?当然是这个阴宅的后人或安葬他的人。因为一个人死去后他的驱壳虽然停止了生命,变成了泥土。但人是有精气的,这个人的元神(即灵魂)并没有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消失。人的元神找到尸骨后就依附其上继续生存。这样安放尸骨的地方就需要寻找一个气场环境好的地方,否则元神住不舒畅,放射岀来的信息也对接受信息人产生不利因素。而他的后人或朝夕相处的家人因为跟这个人气息相通,一脉相承,容易产生同频道,同磁场,最容易接受此人元神放射岀来时信息。收到的气息好,对人就有促进作用。气息不好,对人就产生副作用。

    如何在阴宅中体现风水术的“葬乘生气”观点?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地风水术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出现了大量风水术方面的著述,著名的如郭璞的《葬书》。

    中国古代风水鼻祖、晋代大学者、山西人郭璞(公元276-324年),在其所著的《葬书》中,阐述了感应原理和作用关系。《葬书》中称,“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内,以荫所生之法也。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这段话说的是:埋葬要选择有生气的地方,即所谓风水宝地,有生气才有万物。人是气的产物,人体骨格就是气凝结而成。人死了,气也散了,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机的尸骨。如果尸骨埋葬在有生气的地方,就会枯骨逢春,灵魂得到升华。是人都为父母所生,就如一棵大树,父母是“本”是树干,子孙则是父母在世间的“树枝”。父母的尸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气,“本”就会生机盎然,与“本”一脉相连的“枝”也会大大受益,枝繁叶茂,福泽绵长。

     上述“乘生气”“藏风聚气”观点,其实就是中国风水文化中对阴宅自然环境选择的要求。乘大自然之生气,并以良好的自然环境寄托了逝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追求和生者对逝者的哀悼。“葬乘生气”。有生气则死者骨骸暖而起作用,这样才会福荫后人。

   风水术兴起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在其卜葬习俗中无不烙上风水术的烙印。有识之士认为,风水术对理想墓地一般要求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即(1)统一和谐:风水思想认为天、地、人、生四大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求有一个山清水秀、排水良好的环境;风水观还认为和谐才能逢凶化吉、趋利避害。(2)对称均衡:一般好的风水地要求具有不发生剥蚀或堆积或四神砂结构(或称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且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均衡具体体现为有山有水、有高有低,中轴线平面布局要对称和谐。民间安葬之事一般要请风水师处理,其责任是依照风水术中的寻龙、点穴、观砂、察水等过程,选定一个藏风聚气结穴之处,将穴点定,然后请人按所定穴位挖墓,择日安葬。
  
 
  
   阴宅荫护后人案例

   大凡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能成为人中骄子,追根溯源必有祖上的风水荫护。我近年来考察了不少名人祖先坟墓风水,印证了名人祖坟风水的神奇效果。

   朱元璋,为什么能开创大明王朝,当上皇帝,朱氏有277年帝王家历,民间传说是因为他祖坟葬得好,父母埋到一块风水宝地上,恰巧这里有王气,是真龙结穴之处。

    明“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桢卿所著《翦胜野闻》记载,“帝(朱元璋)父母兄弟相继死,贫不能具棺,与仲兄谋草葬山中,途次便断,仲返计,留帝视尸。忽风雨,天大晦,比明视之,则土裂尸陷,已成坟。”这段记载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就是说朱元璋放下扁担的“土裂尸裂”地方,正好处于龙脉上。因为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结果“平地起坟”,朱家子孙有了帝王命,从此风流三百年。公元1644年灭亡了,则是帝王之气不存,龙脉受伤之故。

   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朱德祖籍马鞍镇,位于川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山脉由大巴山蜿蜒而至,最高峰为三墩坡,海拔618米,次高为三星寨,经铁山,八庙坪,烟洞山南下,镇西的琳琅寨与三星寨隔河相望,两支山脉纵横交错,地形起伏较大,山脉流向,北高南低,镇域四周众山环抱,素有“五马朝堂”、“七星朝北斗”之说,加之有古五寨相配,被邑人誉为难得的风水宝地。有诗云:“石佛高座傍新骡,关刀锋利不用磨,三星拱照琳琅寨,二龙回到紫云阿,高观月岭看甘地,鼓锣翡翠石神河。朱德祖坟为艮山坤向,水出丁,合局, 后龙山为雄健有力的琳琅山,向山是“轿顶山”。

  此外,还有不少阴宅风水值得我们回味。如:
 
  (A)南明兵部尚书郭之奇祖墓

    据《榕东郭氏族谱》载:南明兵部尚书郭之奇祖墓在普宁黄坑都山步乡五龙尖,其山分支特起,五屏山西北向,屏角曜气乱石林立,中脱嫩龙数十丈,平关无片石,但仍吐火唇作顺局,且左右坑风射立,此地难入一般地师时眼,实此穴为麒麟吐火,传说之奇之父择地至此,也疑穴不佳,时恰闻山间小儿边走边唱:“麒麟吐火人不识,时师误认退田笔”。

    郭父听后即有所悟,隔天遂定此穴,并立阴坐甲抱庚,兼卯酉、庚寅庚申分金,阳坐卯抱酉兼甲庚、丁卯、丁酉分金。墓主郭善,号南峰,葬后不数十年,即出郭之奇。郭善也以曾孙郭之奇累赠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又有识者见此地,谓此恰合《雪心赋》中的“屏角出旗枪,末朝将相也”。郭氏拜相南明小朝庭。《揭阳县志》及《韩江闻见录》均有所术,后郭之奇生卒果如其言。

  (B)潮汕始祖妈-----庄翁氏墓

    汕头大学后侧的锦绣庄氏潮汕始祖妈-----庄翁氏墓,呈狗眼形四神砂结构,该墓被认为是桑山众多著名墓穴中的佼佼者。著名地理旅游学家陈传康先生分析认为该墓分金线不正对朱雀,而是整个四神砂结构正对朝山[9]。这种风水结构与帝王穴位分金线正对朱雀不同,不是福荫承嗣一脉,而是福荫整个宗族,甚至外亲。民间认为锦绣庄氏,包括其外系的兴旺传说便与桑埔山这个神奇的最佳穴位有关。目前,清明与冬至来这里扫墓的海内外庄氏后裔成千上万络绎不绝。诸如此类绝佳的风水墓地的例子举不胜举。

   (C)苏州天平山范仲淹高祖的坟地

   穴情:壬龙入首落脉,壬山丙向,局内峰峦耸起,甲卯、乾、坤、庚、巽砂并起峙拱,且巽方文笔峰尤秀。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相传他在京城做官后,回到故乡,准备将祖坟迁葬在天平山下。天平山位于苏州灵岩山北,海拔221米。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故称白云山。自唐以来,天平山就是游览胜地,风景以怪石、清泉、红枫取胜,向有“天平三绝”之誉。

    天平山上有大量的石柱奇观。满山满谷都是嵝峋怪石,千姿百态,有的“如屏如矗,或插或倚,备极奇怪”,有的“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 拿撑柱,不可名状”,或者“瑰形诡状,可喜可愕”。一块块直立的巨石,犹如古代大臣上朝记事的笏板,因此,民间有“万笏朝天”的说法。 当时有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在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微。范仲淹却认为,假如自己不把祖坟葬在这里,将来别人误葬了,贻害不小,于是毅然买下这块绝地。当夜,山上电闪雷鸣,石头全竖了起来。风水先生再来看时,大惊道:“这叫万笏朝天,绝地变成了福地,将来子孙必发达无疑。至于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范仲淹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封魏国公。其子范纯佑、范纯仁、范纯礼等都当了大官。


     (D)出孙权的天子岗
 
    地点: 浙江桐庐天子岗。此地是孙权太祖母坟地,也就是孙权爷爷孙仲葬母之地。

      穴情:天子岗,位于浙江桐庐富春江南岸的江南镇,距桐庐县城16公里,海拔614米,山势雄伟,苍翠满目,据传为孙钟葬母处。孙钟不是别人,正是孙权的爷爷,孙坚之父。据《富春江游览志》中周天放、叶浅予关于“天子岗”的记述:“天子岗一名白鹤峰……距窄溪15里……为东汉孝子孙钟葬母处。”“钟生坚,坚生权,肇建吴国,故称其地为天子岗。”《一统志》里称,孙钟遇到两少年,少年对他说,“听说你很孝顺,所以我们来看你。”然后指一山说,“这个地方可以作墓地”,然后,化为两白鹤飞去。孙钟母亲死后,孙钟就把他母亲葬在天子岗。相传下葬之时,有两鹤飞到灵柩上,故天子岗又名白鹤峰。

   此地龙虎缠护,案峰呈桃形秀丽朝拱有情,正合传说中此山风水为“白鹤献桃”象。坟地为辰山戌向,遂断孙权必是此地荫出,孙权不是属龙,必是属狗之命。经查,孙权为公元182年生人,农历壬戌年,属狗。中国东汉灵帝光和五年。证明孙权三分天下确是此天子岗所荫护

      专家评语:其一、辰龙也可以荫育富贵甚至帝王,其二、风水发福或败亡是可以精确落实到到具体何人生肖之上的。

   (E)李氏“螃蟹游湖”地

    地点:龙岩市上杭县稔田乡丰朗村

    李氏入闽开基祖火德公,在宋朝宝庆年间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时,见上杭山川秀丽,民情淳朴,遂卜居胜运里丰朗村(今稔田镇丰朗村),育三子。以87岁高龄仙逝,出柩途中忽遇暴雨,送葬者不得已停棺避雨。待雨住之后,却见停棺之处自陷成坟。风水先生以罗盘一格,谓天赐佳地,名曰“螃蟹游湖”,意味他日子孙外迁,越迁越发。时至今日,李氏后裔遍布国内十余省份,以及台港澳、东南亚、欧美众多国家。
    为便于各地裔孙返乡祭拜,李氏后裔又在墓地附近精心选择风水宝地修建李氏大宗祠,地称“蜘蛛结网”。祠堂五开三进,前方后圆。屋后有百余间客房,便于各地裔孙返乡祭祖时居住。门前为道光帝赐“恩荣”石牌坊,建筑别具一格,品味甚高。

   (F)上杭县廖氏“田鸡浮塘”地

    地点:上杭县庐丰乡丰康村
   上杭、永定廖氏开基祖为花公,南宋初年入迁,陵墓位于上杭县庐丰乡丰康村公路边。此墓甚奇。一般坟茔大都葬于高亢之地,而此墓却坐落于一片水田之中,坟前四时田水丰盈,故人称“田鸡浮塘”。与李氏一样,廖氏也是后裔繁盛,人才辈出。2003年廖氏后裔新修陵园,又特地在茔旁增建莲塘,以助水势。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