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与大蒜绿豆过不去

赵峰 原创 | 2010-08-04 09:38 | 收藏 | 投票

何必与大蒜绿豆过不去

 

201071日央视新闻报道,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局联手打击大蒜、绿豆的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的经销商受到处罚,大蒜、绿豆价格在重拳打击下大幅度下降。

吉林某农产品经营公司200910月召开全国绿豆市场产销行情研讨会,“捏造绿豆大幅减产信息,助推绿豆涨价”。既然没有非法聚会的罪名,则该公司的问题就出在捏造信息和助推物价上。其实可以确定的只是捏造信息,助推物价只是推理。发改委认定该公司捏造信息的理由,不是信息来源的问题,而是他们关于绿豆主产区减产64.05%的数据与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14.9%相差甚远。其实,究竟哪个数据真实依然是一个问题,我们的正规统计数据含有水分而且是不小的水分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那些正规的数据往往是为适应需要而编造的,它们不比民间机构的“山寨数据”清纯多少。正规统计数据的缺乏可信度从其经常的数据打架中就可以看出来,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诸多数据总是不断打架,然后不断解释和修正,然后越描越黑,这就是统计部门的数据质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所采信的,当然只能是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不是因为正规统计部门的数据更加值得信赖,而是因为这些数据更加适应发改委的政策需要。既然捏造信息的证据确凿,而且影响恶劣,理当施以重手严惩。该公司被罚款100万。

山东某经销商囤积大蒜,并有炒作行为,罚款10万;广州某经销商大幅度提高绿豆价格,哄抬物价,罚款2万。在计划经济时代,“囤积”和“炒作”是重要的经济犯罪,因为它严重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商品流通秩序。问题是,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体制,引导资源配置和商品流通的是市场而不是计划;市场利用价格信号调节资源配置,而价格信号又是供求关系的反应。企业的经营行为当然会对价格变化产生影响,但应该被监督和惩治的应该是联合和操纵,而不是什么“囤积”和“炒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计划经济观念的“囤积”和“炒作”实在是一对似是而非的概念。经销商预测到大蒜会减产,提前与蒜农签订合同,订购其产品,这种做法有期货的性质,降低了农户经营风险,实在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行为。至于说大蒜收上来之后什么时候出手,纯粹是经销商自己的事情;即使他一直不出手等着大蒜放烂,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再说炒作。企业经营自然是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差价谋取利润应该是一种正常的经营方式,否则就只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被作为扰乱流通秩序的“囤积”,如果理解为储存的话,既要投入更多成本,经销商又承担了风险,理应从价格提高和利润增加中得到补偿。当然,有人会说“储存”是必要的环节,而“囤积”的目的在于谋取高额利润,这可能又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思维。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在牟利,除非它是福利机构。

所谓的“囤积”和“炒作”,其实就是制造和利用市场波动谋取经济利益。这其实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模式,也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方式(要说囤积和炒作的鼻祖,应该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他一直受到推崇并被奉为预测学的鼻祖)。惩治“囤积”和“炒作”实际上是在限制一直看不见的手的自发作用。当然,如果确实存在企业的联合和操纵,因为它构成对弱势的消费者的有意损害,则应该借助于司法程序起诉并惩处。就国外的反垄断法的事实来看,也主要是控制市场结构而不是市场行为,因为垄断行为存在调查取证困难的问题。不过,就大蒜和绿豆而言,其市场规模不大而经营者人数又众多,在很大意义上,这样的市场有着较强的竞争性,经销商之间的联合与操纵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

真正存在价格操纵的,只能是那些有着很高集中度的行业。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联合与操纵作为扰乱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福利的行为,构成重罪。我国的现实不是这样,在那些集中程度高的行业,明目张胆的联合定价和操纵市场成为常态。饱受人们诟病的石油和电讯市场,操纵价格的现象就长期存在着。发改委作为负责宏观调控的国家机构之一,实在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这样的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和部门,而不是放在小小的大蒜和绿豆上。但是,石油和电讯的垄断长期存在并长期被指责,发改委似乎无所作为。对于小小的大蒜和绿豆,发改委重拳打击并取得成效,这实在是一件很娱乐的事情。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发改委其实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比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说来是一件很可悲也很危险的事情,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程度如此之高以致于抑制房价因为牵扯错综复杂的因素而步履维艰。但是,房地产市场严重偏离理性轨道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由此,调控房地产市场应该成为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中之重。但是,以行政手段强行限制房地产贷款显然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将规范房地产市场放在抑制房价上也是舍本逐末。对于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治理,首先应该找到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其次,应该找到将“疏”和“堵”结合的更好方式。其实,买得起房或买不起房的人都知道,房地产价格高企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这也是房地产调控步履艰难的关键。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地方政府卖地推动了房价,还在于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没有投入到改善一般住房建设上以缓解住房紧张。这是一个财政体制的问题,发改委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尽管这会涉及到一些重大的利害关系。当然,从市场角度看,房地产价格的疯狂上涨,很大程度上是需求旺盛造成。这种旺盛的需求不是实际使用,而是投机和炒作。在没有别的更好的投资渠道而且面临长期通货膨胀压力的背景下,炒房也是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不过,房地产价格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大量住房的长期空置的同时是大量年轻人没房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其实正常不正常倒没有什么,关键在于,房地产泡沫终究要破灭,现在的泡沫越大,将来的破坏越致命。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应该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不过,这是发改委一家做不了的。再说,目前治理房地产市场的措施,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很让人担心体制的回归。尽管乱世需用重典,尽管计划的行政手段可能有着更强的约束力,但令人担忧的一方面是体制的回归,另一方面是治理的失效。其实此前多次打压房地产的结果,无一列外不是越打越涨,越涨越疯狂。治理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乱象,除了前述要辨析清楚问题的根源和实质之外,治理观念的完善也是必须的。我们之前过多依赖“堵”的手法,其结果越堵问题越大,也许更好的是“堵”与“疏”的结合,并逐步转向更多利用“疏”。比如采用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更多发挥政府在住房供给上的作用。当然,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观念的转变,还意味着利益格局的变化。

发改委应该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等等,这些事情才真正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不过,这些事情可能过于复杂,处理起来涉及千头万绪,更可能引发利益调整和利益纠葛。退而求其次,发改委还是管一管大蒜绿豆,既能表明自己在做事,又不会引致无法收拾的结局。

PS:本文刊载于《经济学消息报》201093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