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上到天上的“千年王国”

赵峰 原创 | 2010-09-23 14:24 | 收藏 | 投票

从地上到天上的“千年王国”

 

即使作为文学作品或者历史文献,《圣经》也有着很强的可读性。不过,如果将《圣经》看成是一部结构严谨内容统一的作品,则是一种误读。《旧约》和《新约》,在写作方法、内容结构及观念主张等方面均有不同,它们属于不同的时代,属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旧约》是犹太教的文献,而《新约》则是基督教的经典。尽管基督教也从《旧约》中吸收了很多素材和养分,但二者的基本主张还是显著不同。大体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理想都是建立一个大同的千年王国:犹太教的理想在地上,是一个地上千年王国;而基督教的理想在天上,是一个天上千年王国。

从《旧约》说起。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并为它们建造了伊甸园。在那个大同世界里,不存在任何经济压力,也不存在任何经济问题。由于原罪,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生活环境变得艰难起来,经济问题出现了。伴随着这一切的,是人们精神的堕落,尔虞我诈,相互倾扎成为人与人关系的常态。上帝对人类并没有绝望,他相信人类还是可以拯救的。一天,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兰得到一个启示,那是上帝的声音:“跟我走吧,你将会到达一个牛奶和蜂蜜像泉水一样涌流的所在,我会使你成为一个大国的君主,你的子孙将会像地上的沙子一样繁盛。”亚伯兰听从上帝的召唤,带着家人和侄子罗得已一家出发了。上帝许诺亚伯兰的,是一个物质丰富、生活安定、平等自由的美好世界,这是一个地上的千年王国。这样一个理想王国,需要有现实的物质基础;所以,人们不仅在积极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努力积累财富,也关心个人利益,关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旧约.创世纪》中,当亚伯兰带着罗得来到一片大平原时,他们的仆人为草场和水源发生争执,亚伯兰和罗得只得坐下来划分势力范围,这应该是产权界定的起源。人们关注产权,只是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表现。在《旧约》中,还有很多与产权有关的例子。亚伯拉罕(亚伯兰九十九岁的时候,上帝将其名字更改为亚伯拉罕并许诺给他一个儿子)的妻子去世的时候,他的家族还寄居在赫人部落。亚伯拉罕向赫人首领提出买一块地安葬妻子。赫人首领说,你亚伯拉罕是一位义人,我们赫人上上下下都热爱你,尊重你,只要你看上任何一块土地,拿去就是,不要谈什么价钱。亚伯拉罕坚持要付钱而不愿意接受馈赠。他提出的理由与现代经济学的说法是一致的。按照经济学的说法,财产的取得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交易的形式,另一种是非交易的形式,如接受馈赠。一般来说,通过交易取得的产权是稳定的,而通过馈赠取得的产权则可能不稳定。馈赠取得的财产,取决于双方的感情,而感情是会变化的。馈赠者可以在对对方有感情的时候慷慨馈赠,也可以在感情消失之后将财产收回。亚伯拉罕坚持要按照市场价付钱,而且还要有人公证。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旧约》甚至还涉及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外部性”问题。在《旧约.出埃及记》里,摩西公布的律法中,许多涉及到经济问题,有的还关乎外部性及其治理。比如,“人若敞着井口,或挖井不遮盖,有牛或驴掉在里面,井主要拿钱赔还本主人。”还有,“人若在田间或在葡萄园里放牲畜,任凭牲畜上别人田里去吃,就必拿自己田间上好的,和葡萄园上好的赔还。”对产权的关注,尤其是对外部性及其治理的关注,体现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重视,对现实的经济利益的追求。这说明,《旧约》中的千年王国,是一个地上的千年王国,是一个内涵物质利益和现实追求的理想王国。

不过,犹太人对地上千年王国的追求,终究被证明是一个乌托邦。亚伯拉罕之后,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不屑努力,数千年过去了,上帝的承诺还是没有成为现实。在不断的战争中——犹太人内部的利益争斗及与外邦人的领土或财产争夺中,大同王国的理想越来越遥远。在耶稣来到世间之前,犹太人不仅未能实现地上千年王国的理想,反而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当中。罗马人的到来,对于建立地上千年王国的理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原先犹太人以为上帝为他们准备的无尽财宝就在地上,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和长年积累,最终可以建立一个富足而美好的世界,但是,罗马人的残酷剥削,使这种愿望化为泡影。人们所看到的现实是,财富的积累就像西西弗的神话——一次又一次努力将石头推上山顶,一次又一次石头又滚落山脚。对被剥削者来说,财富的积累只是一个个漫长的过程,而永远没有结果。由此,末日心态在犹太人中不断被强化,人们不再期待地上千年王国,相反,人们期待着末日的审判,期待在经由末日审判之后无罪的人们可以进入天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耶稣出现了,他给人们带来的是天上千年王国的理想。对于天上千年王国来说,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精神幸福才是幸福的真谛,而物质充其量只是实现精神幸福的条件。由此,在耶稣之后的基督教的观念里,物质和物质利益并不重要,人们对物质和物质利益应该持有一种保守、克制甚至批判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新约》中有着充分的反映。比如,当耶稣最后一个礼拜来到耶路撒冷圣殿,他“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买卖鸽子之人的凳子。”耶稣的冲动,代表着一种对物质的决裂态度。对于天国理想来说,真正的财宝上帝已经预备在天堂,人间的财富不过起源于人们的短视和贪婪,它对于人们成就天国理想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耶稣告诫门徒说,“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过分贪恋财富,将会成为进入天堂的最大障碍。当一个希望跟随耶稣进入天堂的年轻人舍不得抛弃自己的财产时,耶稣不禁感慨:“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人们无法摆脱欲望的成长。欲望总是如野草一样肆意疯长,最终必然发展成足以毁灭人类和平梦想的贪婪。贪婪是一种能够自我成就并最终自我毁灭的力量。对物质的贪欲不可遏制地推动着冲突,并发展为战争。这样一个世界是没有希望的。耶稣清楚地认识到,在这样一个物质世界里,保持人们理想的纯洁是何等的困难,人性总会无可救药地滑向堕落的边缘。在地上建立千年王国只能是一个乌托邦。最后,耶稣只能献出肉体生命,用自己的血画出一幅天上千年王国的蓝图。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