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呼吁中日共同构想“亚洲梦”

蒋丰 原创 | 2010-09-03 02:59 | 收藏 | 投票

  美国人有“美国梦”,欧洲人有“欧洲梦”,我们亚洲人也应该有自己的“亚洲梦”!8月30日上午,中国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六届“东京·北京论坛”上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论坛主持人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这样介绍赵启正:“他是一个明星,是我们这个论坛的首创者和精神领袖。他还是一个物理学专家。他过去讲的话我曾有不理解的地方。2006年,他用了一个词,叫做‘公共外交’。当时,我们做外交研究的人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但是,现在这个词汇已经被中国政府正式采纳。中国非常重视公共外交,并且重视在公共外交领域的国际合作,包括我们这个论坛就是公共外交里面中日合作的一个平台。”

  赵启正讲话伊始就显个性,他说,“今天,本来我是认真地准备了发言,还得到了几位日本专家的支援。但是,刚才听了几位的发言,我觉得我暂时要放弃稿子,做一些呼吁。”

  赵启正引用在场的日本民主党干事长枝野幸男发言后说,“他的发言让我很有感触。我们发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区域化也在发展。像北美的对外贸易区、东盟、欧盟等,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全球化之间有相辅的平行的方向,但也有抵触的方向。也就是说有些一体化是区域主义,而不是多边主义,具有某种保护主义和排斥性。亚洲的未来是我们最关心的,这个论坛开了六次,每次都谈到亚洲的未来和中日两国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应该深入考虑亚洲的未来。”

  赵启正说自己注意到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对“美国梦”又做了新的阐述,他表示在美国没有不可以实现的。这个美国梦,也就是美国的模式,它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个人财富的积累,鼓励个人主义。欧洲方面对美国的模式提出了批判,提出了“欧洲梦”。记得四年前有一本书叫做《欧洲梦——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其中的梦想不仅把欧洲包括了,把全人类也包括了。

  赵启正指出,我们在研究亚洲未来的时候,考虑亚洲一体化的时候,学者们和政治家们往往跟欧洲一体化做比较。我认为,参考欧洲模式是可以的,但最后的亚洲模式决不应是今天的欧洲模式。所以,我们在研究“欧洲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欧洲模式和未来的亚洲模式的区别。因为这两个洲是很难比较的。欧盟只有5亿人,整个欧洲只有7亿人,而亚洲占世界人口的60%。欧洲整个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比中国大5%。欧洲各国的同质化很强,他们的宗教信仰、语言相当接近,而亚洲不同。

  赵启正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些关于世界文明的教科书老说世界有四大文明,这个说法是很武断的,世界上绝不止四大文明。在亚洲就有中国文明、日本文明、两河文明,这些都是不能忽略的。欧洲人的归属感就是说问‘你是谁?’回答者大都说‘我是欧洲人’。他往往不说‘我是意大利人’、‘我是法国人’等。亚洲由于面积过大,遇到这类问题时,多数人会说‘我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我是印度人’,不太说‘我是亚洲人’。但是,近年来开始有少数人说‘我是亚洲人’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归属感开始逐渐转变,在对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亚洲的认同。

  赵启正特别强调,未来的“亚洲梦”是什么样,必须亚洲人自己设计。而在“亚洲梦”的设计中,中国和日本应当起很重要的作用。对此,恐怕不只是我们赞成,很多亚洲人也会赞成。所以,如何设计“亚洲梦”,不是粗糙的设计,而是相对细致的设计,应该成为我们论坛下次的题目。

  赵启正最后说,这个论坛已经五岁了,它将会继续获得成功。中日两国之间有很多论坛,有名声很大的论坛,也有新成立的小论坛,但是,我们这个论坛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大家一心一意地都在促进中日的关系。我曾对中国的大学生们讲,今天下午我还要跟东京的一些大学朋友讲,不要说为了世界和平和亚洲的利益,就是为了中国的利益,我们也要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这样说有若干理由,我相信它是有说服力的。这里,我还要说,我们的“亚洲梦”要亚洲人来设计,而中日两国应该对这个梦的设计有特别的贡献,希望它成为我们下一次论坛继续讨论的题目。

  听罢赵启正这番话,记者不禁感慨万端。多少年来,中国的外交一直偏重国与国的关系,较少考虑发挥在一个地域的整合作用。也许,这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遗留下来的“合纵连横”的“外交”传统有关。如今,中国已经可以、也应该来考虑地域性的外交问题。这种外交,不应该是以往那种“拉一个,打一个”冷战时代的外交,而应该走向“强强联合”、打造强势亚洲新时代的外交。(修改于2010年9月3日)■

个人简介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