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侃侃兜兜嘟嘟抖抖斗斗我的审美趣味

邓清源 原创 | 2011-01-13 09:17 | 收藏 | 投票

  美是有规律的,美之为美在于美的人或物符合自然界的“物种尺度”和现实社会的“人的尺度”,即物质和内在需求的高度契合。审美又是有差异的,环肥燕瘦,唐玄宗喜欢肥美丰腴的杨玉环,汉成帝喜欢骨感秀美的赵飞燕,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各美其美。

  时代视角和历史语境的把握是审美的立足点,审美口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也因榜样、领袖的示范而改变。东施效颦,两个尺度都不合,闹出了比美的笑话;“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因示范而产生的群体效应对审美趣味的心理暗示是多么强烈!当然,形状、形体、结构是美的三要素,看一眼就美的东西所必备。但是不管怎么玩花样,必须与人的精神需求契合。比如宋代著名作家李清照与丈夫比美就是最好的佐证。李清照久不见丈夫,充满思念,写了一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丈夫赵明诚收到后觉得这首词写得很好,但又不甘心屈居其下,于是不辞劳苦,连夜写了50首《醉花阴》,与这首词混在一起“匿名”拿去给别人评价哪一首最好。他的朋友评来评去,都觉得只有一首写得最好,结果是李清照的。为什么?李清照黄昏独对菊花,顾影自怜,物我相融,内心的思念之苦与菊花的暗香不为思念之人所闻的佳人之怨融为一体,让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而她丈夫是在玩文学,没有真情寄托其中,因而所写之词是没有生命的文字堆砌而已。

  美相比较而存在,同时人的本性也影响审美,所谓老婆是别人的好,儿子是自己的好。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经典名言“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当下的什么“下半身写作”、“三点主义”、“羊羔体”、芙蓉姐姐,是美是丑呢?时下的审美趣味是不是大改变了呢?对照上述标准,大家可以讨论。我为了看看我的美学观是否落后,我这个学文学批评的科班不顾人到中年,最近参加了榕树下的散文竞赛,与80后、90后同台交流,希望了解审美趣味的变迁、传统是不是还在被接受,正如我已已婚还喜欢看非诚勿扰这档电视征婚节目一样,是为了了解当今青年的婚恋观,是为了围观围观娱乐娱乐而已。

  《坚守与狼奔》写的是战国知识阶层面对乱世的人生百态,审视知识分子人格的复杂性和主流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有了坚守,才有了后世的价值楷模;有了狼奔,才有了后世的道德批判。战国的知识阶层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写照。《坚守与狼奔》的大气与磅礴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的历史散文。

  乡村英雄是一部乡村传奇,是古老的价值观的人际传承。《乡村英雄》传说的乡村英雄也是对当今现实人生的考问,是我对重建乡村价值与乡村文明的形象思量。其另类的叙事方式也是我的实验。

  《亮剑》这部小说颇富张力的审美创造在于:它将惨烈的战斗置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叙述,使对战争的思索有了历史的深度和力度。在争斗与杀戮的描述中将人性的美丑展露无遗,将历史车轮的驱动力形象再现,将曲折中的发展以悲、喜交集的艺术审视。而优秀军人死于战场令人惋惜、悲伤,优秀军人死于非战争则令人震憾、悲哀,这是小说《亮剑》超越电视《亮剑》审美价值的地方。我因此写了《历史烛照下的军魂》

  《三国演义》立于四大中国古典小说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形象地展示家族政治的血腥和温情,展现了古代争天下的奇局。我因此写了《家族政治的典型解读、形象展示》和《奇局三国 千古英雄》,尝试赋予历史和文学批评既有理趣还有文学的优美。我认为,高希希版《三国》如果以父兄政治为主线、以诸葛兄弟分事不同政治利益集团的冲突、司马氏父子与曹氏家族的隐忍与规制、夺权与反夺权为辅线来颠覆性再创造《三国》,则无疑更具历史高度,更具人文、人性反思意义。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经过全民的精神过滤后成为文化符号,更能解读出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的经验,并与现实结合成文化软实力。

  《渐行渐远的导师》表达对我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四川大学已故教授唐正序先生的深切怀念,真情寓于细节当中。《四爷情歌》则是笔记类怀人之作。

  《辨官:晓事与办事》:“当然,不忠人之事,焉能成人之美?无智谋远见,自乱心性阵脚,站错岗、排错队,岂能办好事?史上不少奸臣小人也说为人民、为国家,如汪精卫之流,但终因眼光短浅,不知民族大义,沦落历史红尘。“晓事”岂能一言以蔽之?”此乃精心梳理之后的警醒之言。以当代人的视角读历史,期望将散文的优美与历史的曙光融为一体。

  治史是为了致用,即“述往事,思来者”。读史,需要兼顾时代视角与历史语境。回望历史的过程,是集体确认的过程,是为了将珍藏的集体记忆转化为古为今用的人文资源,通过集体的精神过滤,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通过社会认同延伸历史的意义空间,使集体记忆转化成一种集体力量。品人和被人品,就是一部厚重的哲学史、文学史和历史车轮的前进史。我因此写了《品人和人品》。

  陆路续续还要送一些不同品类的作品,有兴趣的同道去http://www.rongshuxia.com/user/10480517看看侃侃吧。

  

个人简介
四川大学硕士,多领域多行业的观察者、探索者、奋斗者,先后任新宁四中教师、《市场与消费报》记者部、编辑部、工商部副主任、《创业周刊》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四川工商》主编、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工商局宣…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