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不可预知论”极不严肃

曹喜斌 原创 | 2011-01-24 11:19 | 收藏 | 投票
北大“不可预知论”极不严肃
                                 作者:曹喜蛙
 
日前,看到北京大学所谓“不可预知论”,觉得极不严肃。
事情是这样的,据说今年北大的推荐生仍然普遍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干部、学科竞赛优胜者比例很高。面对“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的质疑,北大招办以所谓“不可预知论”予以搪塞,由此招办的人的水平就能看出其可预知教育的荒谬。
所谓北大招办有关负责人所谓“不可预知论”是这样论述的: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偏才、怪才不可预知,不是中学教育的目标,有则喜,无亦可。另外,偏才、怪才的标准很难准确界定,再加上大学选拔标准带有“指挥棒”的色彩,如果大学把偏才、怪才作为选拔录取标准,那就一定会出现一大批制造出来的所谓“偏才”、“怪才”,也会出现一大批制造偏才、怪才的培训机构,“这些只能是‘偏胎’、‘怪胎’,绝不是拔尖创新人才。”北大招办有关负责人说。他表示,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潜力,偏才、怪才即使进入大学,也很难完成正常学习,更谈不上毕业后实现创新。
实际上任何学生进大学接受教育,都有不可预知的一面,不然就不会有些年的一桩桩“大学血案”,难道那一桩桩血案都是有预知的教育成果?
所谓偏才、怪才,实际上只是一种俗称,并不是不可界定,只是某些方面比较火很突出而已,这有什么不可预知?除非大学把这些孩子拒之门外,看着他们自生自灭,然后指着那些被夭折的孩子说:你看,我当初就说他们不行,多亏没有招他进来!
事实上,我们大学至今不能按孔子那样的去因材施教,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机器饺子”,要多傻有多傻,很多学生到社会上都无法正常做人,越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多,恰越是我们的青年社会能力差,实在令人悲哀。
很多学生都是在大学熬,就是为一张文凭,他们也知道大学教的那点东西到社会上就是死、就是失业,所以很多学生都是到社会上重新开始学,或者接着去考这证那证。我们的大学除了广开门路敛财外,从来不反省。试想想,那些成功的人是大学教的?没有几个。多数人都是自己学的,即使那些披着大学羊皮的成功者,谁不知道大学是专废人功夫的地方?
再说,全国不是只有一所大学,除了北京大学还要很多大学,你北大不招偏才、怪才,你也没有必要污蔑人家是‘偏胎’、‘怪胎’,有必要诅咒人家“绝不是拔尖创新人才”吗?再说,你北大也不是教育部,也不是国务院,北大招办负责人也不是北大新闻发言人,也不是北大校长,你不招就不招,有必要胡说霸道、一杆子乱打吗?
尽管北大招办负责人也不是北大新闻发言人,也不是北大校长,但确实丢进北大的脸,也丢进大学的脸,是北大、是大学的耻辱啊!糖糖北大,不过如此尔。
 
 
 
个人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诗人,互联网哲学家,2007中国旅游新锐传播奖获得者,2013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特邀嘉宾,互联网起哄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曹喜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