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文人

王先琳 原创 | 2011-10-10 09:03 | 收藏 | 投票
 
 
8日是寒露,窗台摆放的菊绽放开来,黄莹莹真好看。进入寒露霜降的深秋,正是菊花怒放的时节,这样的季节无疑是与花事不相协调的。曾经听一首歌唱过:爱在深秋。当时心存疑惑,秋的肃杀和必将凄冷的结局,难道也是温情故事滋生的土壤吗?
 
菊在凋零的秋里开得很孤独也很壮丽。在秋的凄风冷雨中,菊瘦瘦地开着,我不知道它们将证明一些什么,更不明了它们这样求证的意义。古代文人赞美菊的清高,我更不知其清高的由来。
 
古代文人与菊总有着说不清的干系。他们大多数与环境格格不入,以自我为中心,如同菊一般“反季节”地开放着自己。
 
但菊是适秋而放的花蕾,文人的生命却可以在每个季都辉煌呀。在春夏冬三季里,菊积极地孕育、生长,并非消极地等待着一种浪漫的实现,等待春去春又回。“文章憎命达”,某些文人不为国为民着想,甚至也不为自己、老婆、孩子谋福利,为了一句苦吟感动得涕泗并流,文人把命运这篇文章做得太没有气魄了吧。
 
所以自古以来,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只有开在寒霜雨露里,开在乡野阡陌上,才显出其傲岸的气质来。
 
傲岸并非不是所有有骨气者的追求,但古之文人多以一傲字致败。他们可以有更大的建树,却由于相互轻慢,喜好钻牛角尖,没有气量,或饱食终日,群居一室,言不及义,卖弄小聪明,夸耀酸才气,华而不实,最终落得个菊在篱下,黄华满地的结局。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都患有通病,现在改了许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所有文人的抱负。古代的文人又是非常功利的,他们在私塾里努力钻研怎样做人,怎样处事、逢迎、发家、做大官的技巧。我常想,连修身做人都要关在书斋里研究,在学校里不学专长,为国为民效力之时,他们的专长会是什么呢?
 
菊花尚且可以经过栽植培育而能在全年各个季节开放,敢与百花争妍,作为最灵敏、可塑性很大的文人,却把自己囿在一种秋的氛围里,风花雪月地活看,这点,文人不配与菊花相比。菊有许多用途,它们不清高,既登大雅之堂,又走向窄巷村居,入药可为人治病,为茶替人消瘦,摆放供人赏悦,盛开增人富贵,这不正是当今许多可敬文人的写照吗?!
个人简介
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作家分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营销咨询网、全球品牌网、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先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