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种目标——王志纲(转载)

苏荣 原创 | 2011-10-14 17:56 | 收藏 | 投票

人生的三种目标——王志纲





人生规划既然必须先有一个目标,,那么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纵观古今中外,各种人的命运归纳起来无非这么三种:

第一种人生叫平顺人生,一般人的追求不高,也就是能够平平稳稳地过此一生,所以人们非常害怕兵荒马乱,都希望恭逢盛世,希望平平安安地过个小日子。这叫平顺人生。他说这种人占了社会的百分之八十。

第二种叫传奇人生,这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比如说毛泽东,那绝对是传奇人生。什么叫传奇啊,就相当于你一个人拿着一块钱去赌赢得一个国家,大家想一想这个概率有多低呀,正是因为毛泽东把不可能最终变成了可能,所以就成了传奇。我曾经沿着毛泽东长征的路走过一趟,走的时候有很多感受。李嘉诚有句话叫小富由勤,大富由天。他说一个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是想不到的,包括我能够成为亚洲首富,这也不是我所能够想到的,我最多只想到我能成为富豪,但我没有想到能够成为亚洲首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有的事情靠主观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比如说我要成为亿万富豪,但是我要成为千亿富豪,这个东西就可能要看命运了。这个命运用唯心主义的话说就是老天爷在帮你,用唯物主义的话来说也许是我们恰好掌握了这个规律。我沿着毛泽东的路走的时候觉得毛泽东真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偶然性,千分之一的可能性。如果在当时拿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输赢来打赌,我想一万个人里面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都不会押他的注,但是他成功了,这就是传奇人生。

从几个例子来看必然性来自于许多偶然性,而很多偶然性集合在一起,就造就了传奇。第一个是红军长征到毛儿盖后,毛泽东和张国焘分成左路军和右路军,那天张国焘已经发电给他的总政委陈昌浩,叫他就地干掉毛泽东,没想到陈昌浩正在给红军作报告,这个人是从莫斯科回来的,一演讲就很兴奋,一侃就是两个小时。送电报的顺手就将电报递给了谁呢,递给了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打开一看,知道大事不好。

叶剑英这个人很有意思,一辈子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次是在八一南昌起义的时候张发魁准备解决贺龙和周恩来他们,他是张发魁的参谋长,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提前告诉了周恩,所以就爆发了南昌起义。这次是张国焘准备收拾毛泽东,他看了电报当机立断先稳住,仍然不声张,自己先稍稍地跑出去报告了毛泽东,然后回来继续开会。毛泽东从床上爬起来就带着他的人跑了。两个小时以后陈昌浩看到这个电令,这时候毛泽东已经绝尘而去,追不上了。这些事情你说是偶然还是必然?还有第三件事就是叶剑英配合华国锋一举粉碎四人帮。

更偶然的事还在后头,毛泽东往北跑进茫茫草原,红军已经是饥饿疲惫,不知道往哪里走,说是北上抗日,那是后来总结出来的,当时根本不知道往哪儿走。有人说要往新疆走,打通国际通道投靠苏联,但是有马步芳的马家军阻拦,怎么办?正在方向不明时,有一天,部队突然一下子走出了草原,到了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专门去看了,在甘肃的岷山县,是牧区和农区的交汇点。那时正好是秋天,家家户户正在收割小麦和当地盛产的一种药材——当归,一片繁荣富裕景象。毛泽东一看太好了,赶紧命令全军在此修整一段时间。没想到红军中有一些艰苦长征终于走出草地的战士,在草地里没有饿死而是在这里被撑死了。为什么?饿了那么久,肠子都变薄了,一下子吃的太饱,肠子破裂,撑死了。有次我到山西去,山西的朋友请我吃了十几种面食,尝完了以后一喝茶,一下子泡胀了,放大了若干倍,搞得我那个晚上差点没开刀,所以我知道他们那个滋味了。

红军就在那个地方休整,休整之后往哪儿走呢,根本不知道。毛泽东是个手不释卷的人,上厕所也要抓紧时间读点东西,所以警卫员要给他找很多资料。那天他蹲在那个地方的时候,警卫员就去找东西给他看。我去看了那个地方,就在离茅坑三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小邮局,警卫员在那里突然看到几张旧报纸,如获至宝,就把这几张旧报纸给了毛委员。毛委员翻起来,突然一下子看到了一则新闻,一拍大腿,拎起裤子就用湖南话大喊有啦!有啦!原来上面写的是一则新闻,说共匪刘志丹谢子长部在陕北被重创。毛主席一看有地方去了,因为这份报纸不经意泄露了一个秘密,陕北有支红军的部队。毛泽东马上回来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北上抗日,然后渡过腊子口,到了陕北。从此红军终于有了一块根据地,转危为安。后来经过张学良的西安事变,慢慢掌握了主动权,最后夺得天下。看完这些东西我在想这个传奇人生啊真不是你想有就有的,那是逼出来的。所以毛泽东真是神人,九死一生,成功的概率简直是微乎其微。但是他成功了,就成了传奇。这种传奇人生的代价非常高,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很多与他一起的人都成了烈士。所以这种传奇是可遇而不可求,不是刻意去追求就可达到的。
那么除了平顺人生和传奇人生之外还有一种人生方式是成功人生。所谓成功人生,我认为第一,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充分地实现;第二,命运的缰绳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三,自己在心灵上觉得是充实的、愉悦的。而不会像有些人,外人看起来很光鲜,但实际上活得很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厌烦而又不得不为之。有些人实际上已经患了忧郁症,昨天看着还是好好的,怎么就自杀了。
我认为在三种人生——平顺人生、传奇人生和成功人生中,我们要尽量地保底,至少有个平顺人生;不刻意追求传奇人生,因为那种东西风险很大,而概率很小;尽量地争取成功人生。
曾国藩这样的人被作者认为,应该可以算做成功人生的范例。他说原来在曾国藩之前,湖南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壅闭之地,经济不发达,民间没有工业基础,没有原始积累,但秀才状元很多。现在湖南人很自豪的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一句叫“无湘不成兵”,讲到湖南人好武斗勇,打仗很厉害;第二句话是湖南人很得意地讲到他们岳麓书院的对联叫“唯楚有才”。这里面有曾国藩的功劳。曾国藩以后湖南的格局为之一变,为什么会为之一变呢,这就要讲到一段很重要的历史。曾国藩的湘军打到南京的时候,他把头功给了他的弟弟曾国荃。这个曾国荃是个典型的湖南汉子,把天王府摆平以后大火三天三夜,抢了很多金银珠宝。这个时候曾国藩从实力上完全可以称王,这时也有一些专门治帝王学的人来劝曾国藩推翻清王朝当皇上。但是最后呢,我想曾国藩像今天我在讲这个话题一样,在思考这个问题了——幸福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最后曾国藩权衡来权衡去,得到了他自己理解的幸福和人生的意义,他认为他只想做个中兴之臣,按照儒家的理想走一个大儒和一个典型的国之栋梁这么一条道路。

由于他当时的呼声超过皇上,只退居做个中兴名臣,这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他发现不少人劝他当皇上,说明皇上也会怀疑我由此企图,怎么办呢?他就来个壮士断腕——自己裁军,消减兵权。曾国藩向慈禧太后提出要求说,仗打完了,我留下这么多军队也没用,自愿把这几十万的军队裁掉,皇上听了当然高兴。

裁兵后的这批湖南兵回老家,个个都挑着金银财宝。之后在湖南置田地,办私塾,招子弟,全中国的人才都往湖南集中,湖南的孩子享受了我们北大这样的教育待遇,包括毛泽东、刘少奇这些人都受这种影响,三湘大地风气为之一开。岳麓书院又是一个很好的讲座平台,全中国的大儒们都到那个地方去讲学,这直接为后来湖南成为革命的摇篮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直接为后来湖南人才辈出创造了条件。这些历史故事你仔细去想发现很有意思。
所以我给自己一辈子的定位是啥呢?一辈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这三个东西把握住以后,我想我可以死而无憾了。至于最后的结果,身后之名留待后人评说。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摘自但斌的博客
 

每日关注 更多
苏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