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音乐人的心绪情怀

路建华 原创 | 2011-10-17 11:21 | 收藏 | 投票

 

中国音协会员、作曲家、淄博市音协名誉会长、老音乐人陈玉琛
 

    最近在编辑一本音乐历史研究题裁的巨著《明清俗曲研究》。这本巨著43万字,系统论述明清俗曲的著作,集理论研究、曲词文学、音乐谱例及史料选编于一身,通过对明清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的分析与各种文献资料的解读,将明清俗曲音乐发展史、及265余首唱词和160多首曲谱的资料的分析研究融为一体,对俗曲的兴起、发展、衍变的历史沿革、传承脉络、艺术特征,以及存在于俗曲中的文化积淀、信息密码,进行了客观、系统和深入地剖析。这本书在论述了明代俗曲发展阶段以及演变规律之后,又探索、分析了清代俗曲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及俗曲向说唱和戏曲等领域的延伸发展及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其中有许多新鲜独到的见解,前所未有。本书收录、翻译和整理的多首珍贵的乐谱资料,也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可供专业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者,可供歌曲的词、曲作者,可供中国音乐史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工作者以及艺术馆、文化馆、音乐院校学习参考或作教材之用。

    这本巨著是一位今年72岁的老音乐人历经几十年的艰辛写完的,并且是亲自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进去的,最早200312月完成第一份初稿《明清俗曲研究提纲》,之后日臻完善,反复修改,终于于今年9月脱稿。音乐学家苗晶先生曾评价说,“这是一项尖端艺术科研工程”。本博编辑过程中,在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发现研究明清明清俗曲的并不乏其人,各有视角,这位老音乐人也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用填补空白一词,恐怕并不过分。

    这位老音乐人介绍说,早些年,古琴家、音乐史家吴钊先生和俗曲专家张仲樵先生,曾向自己介绍明代的《灵星小舞谱》和一些曲例与文献,于是受到启迪,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明清时期的音乐文献,从而积累资料进行研究。而在研究过程中竟也有过伤心事:20046月,某老师把他拉到一个课题组进行所谓的“明清俗曲资料汇编”,他在两年里完成了245首工尺谱的翻译和26万多字的文稿,没想到成了人家的成果,与他毫无关系了。

    这位老音乐人一生教书育人,有着很宽容的心态,他说:虽然我没有音乐学博士后的光环,但我却磨炼了明清俗曲的研究功力,虽然人家编纂《资料汇编》与自己的《明清俗曲研究》目标并非一致,但也使自己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为的是给后人留下一份先人的音乐历史遗产,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光环去吧。

    这位老音乐人叫陈玉琛,是中国音协会员、作曲家、淄博市音协名誉会长,读着这位老音乐人的研究成果,心中感慨万千,一个老人啊,在民族音乐历史的研究中,以车祸受伤的身体,博览群书,潜心比照,坚韧不拔,笔耕不辍,真不容易啊。这位老音乐人的毕生研究成果《明清俗曲研究》,最近将有北京图书出版社出版。本博将及时发布新书预告。

 

 

个人简介
路建华,195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1971年被招工就业大型国企,1981年加入共产党。1985年始连任企业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直至2008年初因年龄原因退到二线,2010年退休。著有经济评论《国企春秋新论语》、长…
每日关注 更多
路建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