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建设的春天来了!

段斌谊 原创 | 2011-10-19 03:38 | 收藏 | 投票

中国文化建设的春天来了!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未来中国的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角,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的论断,意在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善于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营养。应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了,我们仿佛听到,加快文化建设的脚步声正铿锵而近,我们依稀感到,文化春天的和风正扑面而来。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应当有强烈的机遇和使命感。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大的历史任务提出来是本次全会很突出的亮点和要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公报透露的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未来中国的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辛鸣说:“一个社会,老百姓仅仅吃饱穿暖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文化。文化仅仅是那些风花雪月是不够的,文化更重要的是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提供精气神。要为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要给大家提供共同理想,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去奋斗,未来目标是什么,要给大家提供精神家园,要提出道德标准。如何完成这些功能呢?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成长轨迹,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节律,影响着世界的文化风范。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古鉴今,经世致用。

我们要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文化高地,不是一峰独秀,而是群峰竞研。没有广大人民的参与,文化高地就是空中楼阁,沙上聚塔,不稳固也不会长久。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的同时,文化的软实力、全球影响力不足是一个令人忧心的事实。

一方面,我们的中石化、中移动等大型公司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企业却鲜有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一方面,美国的文化商人把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热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意产业尚在发展初期,走向世界的能力还很弱小。目前,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可见,如果只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经济格局的重塑,在文化发展建设上疏于投入,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主动权就无法在世界舞台上得到相应的体现。那样的话,中国经济参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变成“蹩脚的旅行”,人民的尊严和自豪感也将打一个折扣。正如全会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二.按照全会的部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另外一处关键点。公报说,中国将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资本市场在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将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第一,公益性文化事业关系到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与人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公民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感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认知,财富观、消费观、幸福观都与基本文化权益相关。

    客观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仍显不足,这也造成了投资者对于本土资本市场定价权的认同度低,“动辄说欧美”的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公益性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投资者增强本土自觉、增强资本文化自信,也将相向而行。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可以在股票债券融资、促进企业改善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欧美国家的文化传媒巨头,多数都是上市公司。如果没有资本市场融资支持,这些文化传媒巨头就不可能攻城拔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利用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机制,更是其扩大地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鼓励文化传媒企业上市,就是要给文化产业插上资本的翅膀,以壮大实力,扩大影响力。

    此次全会后,我国文化传媒企业有望形成一个上市高潮,这将为资本市场增添新的动力。

    第三,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有界限,但作为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又是随时发生关联的。

    一方面,走向市场的文化产业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壮大实力,将会反过来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无论从文化传播的内容、渠道、技术哪一个方面衡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会有交叉。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在实力壮大之后,反哺公益性文化事业,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此,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不单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文化建设者。

    总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是为资本市场提供机遇、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资本市场也将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平台支持,为壮大中国文化产业、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进一步说,不与强大的文化实力相匹配,我国资本市场也不可能成为强大的资本市场。

    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资本市场文化”应当是整体文化中的一部分。让文化走向市场,让文化结合市场,才能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中,以市场倒逼民族文化企业的成长与壮大。资本市场文化也同整体文化一样,处于西强我弱的文化语境中,迫切需要加强建设,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强大文化。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市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才能赢得话语权。

一句话, 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高潮就要来了! 让我们张开双臂插上翅膀,去迎接这即将到来的美好春光吧!


 

个人简介
自信.乐观.进取.向上是我的理念,平静.平和.平衡是我的追求,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是我的目标! 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人.任过团干。从事过十余年广告策划工作,任过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国创意创新专家团专家,重庆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