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认识和发掘中国文化的美丽(上)——评柏杨“酱缸文化”说

韩德强 原创 | 2011-11-24 19:31 | 收藏 | 投票

原文链接:http://www.haodaxue.net/html/70/n-7770.html

视频链接:http://www.haodaxue.net/html/71/n-7771.html

 

 

内容提纲

1、“以文化人”的中国传统文化远胜于西方野蛮化的器物技术文明

2、“师承扼杀创新”是柏杨将继承与创新割裂对立的表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学网“大道师说”之“非常人”节目。韩老师好!

韩老师:大家好!

 

“以文化人”的中国传统文化远胜于西方野蛮化的器物技术文明

 

主持人:韩老师,同样是面对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在柏杨看来就是一个“有毒素的文化”,是一种“酱缸文化”,可是您在上一期节目里面却说中国的文化是可以避免“窝里斗”的文化,是教人团结的文化,而且是要避免人身上的动物性,去培养人的神性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放纵人的动物性、扩大人的动物性的文化。面对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之间会有这样大的差异?是不是你们各自对文化的界定不一样呢?

 

韩老师:对!什么叫文化?其实,文化可以理解为“以文化人”,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动词。那么,文是什么?“文”恐怕就是超越动物性的那些东西,它可以称之为“文”,比如说道德、礼仪、信仰、信念、理想、目标……这一类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文。“以文化人”就是以这种道德、信念的力量去约束和引导他的动物性,使动物性去为人性服务,这叫文化。不过,文化其实还有一种定义——比如说弗洛伊德的定义。在他看来,道德、信念、理想……所有这些都是对欲望和本能的一种压制,所以它是一种压抑性的力量,因此,要把人的动物性放出来,这叫“解放”。也就是说,在弗洛伊德看来,文化、文明是对本能的一种压抑,因此是不好的东西,而把本能释放出来,这是好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柏杨可能更欣赏把本能和欲望都释放出来的东西。但是,在中国人看来:真的把本能、欲望都释放出来,这个恐怕只能叫“野化”而不叫“文化”——野蛮化了。如果只有一个人,就是说假设整个世界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是放纵欲望还是控制欲望,其实无所谓;可是当我们有无数人相处的时候,能不能把各自的欲望、本能都释放出来?如果都释放出来,这个就叫动物世界,是动物世界的话就叫“野化”。因此,在我看来,文化严格来讲只能是这个定义,按中国人来定义的“文化”才是文化,它是约束、引导、控制人的动物性的!但是,有人可能会滥用文化的名义,也就是要求别人有文化,而他自己处于野蛮状态;也就是说,他自己是一头狼,却让别人成为羊,这样在他去吃起羊来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比如说在柏杨所处的台湾社会,很可能会是这个状况。蒋介石其实可能不见得是有文化的,不见得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见得是能够约束住自己的欲望、或者野心、权力欲,不见得就能约束这些;但是,反过头来他却要约束别人对他的挑战。所以在柏杨看来,蒋介石讲文化可能就特别虚伪,那还不如我们解放、“野化”得了。既然你能够追求权力,追求你的欲望的释放,为什么我柏杨就不能?干脆我们都解放算了!所以,柏杨可能会这么去思考。那么,柏杨这样一思考马上就跟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了,或者是和西方“野化”就结合起来了,因为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的基本理念就是这样,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追求欲望的,欲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不就是柏杨的心路?他一边反蒋介石,另一边又投到哪里去了?投到西方这样一种启蒙运动以后的对欲望比较推崇、赞赏的“野化”当中去了。

 

主持人: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如果说中国文化像您说的这么好,但是人家——比如说像柏杨他就会说,既然你这个文化这么好,为什么中国近代会落后?为什么我们会挨打?毕竟我们有100多年的屈辱史,有被侵略的历史?那还是说明你这个文化有问题!

 

韩老师:不是这样的嘛!人被老虎吃了,你不能说老虎就比人先进!当我们这个社会比较讲道德、讲谦让的时候,相对比较和谐的时候,那种弱肉强食的工具就不发达,比如说枪和炮这些东西就不太发达。那么,人家比较讲弱肉强食的时候,工具就会比较发达,枪和炮就比较发达,它就打你,这样你不就显得所谓的“落后”了吗?当然,这个“落后”它主要是指器物上的落后,就是技术上的落后,工具上的落后。但是,这个能不能叫做“落后”,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落后”和“先进”是一个时间概念,他假定未来的一定是先进的,过去的一定是落后的。按这个定义的话,西方是代表未来的,中国是代表过去的,因此“未来打过去”那就理所应当,先进打落后那就理所应当,这样,它把道义、正义和公正的这个层面就忽略掉了。按照这个逻辑下去就是:只要我把你打败了我就是有理的,所以西方人的这个逻辑其实恰恰是一个成王败寇的逻辑。

 

主持人:那么,您刚才提到了,就是说在19世纪的时候,在器物的层面,可能是西方要优越于我们,所以来侵略我们,这是不是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文明和文化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韩老师:实际上,在中国文化的定义当中,文化和文明是一回事的:它都是指偏精神的东西。当说你是“衣冠禽兽”的时候,就是说你衣服穿得再漂亮,如果你内心是欲望膨胀的,是无视道德伦理的,你就是一个动物,你就是野蛮。所以,哪怕你衣服穿得再漂亮,这个是器物层面的,再文明你也是野蛮的。所以,中国文化里面的文明和文化都偏向于指精神状态,但是在西方文化里面,文明和文化其实都偏向于指物质状态。只要是我的枪和炮显得好了,比如说我们的手机、汽车显得好了,这个就是文明社会。其实枪和炮本身就是野蛮的逻辑,就是打人的逻辑。还有一种理解,就是把文明作为物质层面的,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当然,这些概念就搞得非常乱。按照我现在的看法,就是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西方在器物层面上确实不断地在复杂化、精致化,这个我是承认的;但是不是说西方社会就变得越来越文明呢?或者是越来越文化呢?这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运动基本上是相反方向的,就是说器物越先进或者说器物越精致、越复杂,道德越沦丧、越堕落。其实我这个判断跟马克思韦伯——就是那个写《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一致的。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东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但是,他也承认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说经过1819两个世纪之后,新教伦理越来越薄弱,越来越经不起市场经济的挑战和诱惑,越来越经不起资本主义那种铺张浪费的、各种欲望的强烈侵蚀,所以新教伦理日薄西山,道德越来越沦丧,可是器物和技术却变得越来越精致和复杂了。

 

        “师承扼杀创新”是柏杨将继承与创新割裂对立的表现

 

主持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柏杨所列举的中国文化几大罪状。首先,柏杨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第一个缺点就是中国从汉朝开始就有一个规矩叫“师承”,他说因为这个“师承”就扼杀了知识分子的思考能力,也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新能力。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韩老师:“师承”的意思就是说,学生成长必须由老师引导。那么,今天确实不讲这个了,因为今天,走到哪里所到之处你都可以看到两个字叫“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生生不息的动力”,类似这样的话所在皆是。但是,要害是什么是“师”?什么是创新?在我看来,创新必须以继承作为前提,创新必须以学习作为前提。你假设说,我们的年轻人一生下来就进入一个没有老师、没有师承的环境,就让他去创新,那么我估计他恐怕得回到原始社会,得发明火,发明木头,发明铁器。就是说,假设你没有继承的话,你光有创新,每个人就得从原点开始去创新,对吧?这个就会变得很荒唐!本来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但是,柏杨他们是把继承和创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非说继承会扼杀创新,对不对?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其实,美国人也不是说从小学中学就开始创新的,他在小学中学也是要讲师承的,对不对?只不过,就是怎样师承,这是要害。有的老师能够既让学生很好地学习继承,又能够让他在学习继承中具备创新突破的思想;有的老师就只会让你照本宣科,让你刻板守旧,对吧?按照中国的思想,优秀的老师是什么人?传道授业解惑,那个“道”是一个什么道?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是个创新之道,当然也是个继承之道。因此,传道的“道”字,其实既包含了继承又包含了创新,它绝不是扼杀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反过头来讲,今天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育体制,还真是扼杀创造力和创新力的,我这个评价是包括美国的教学体制都在内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无论是美国的中小学还是中国的中小学,都是分门别类、分科分层教育,这个分科分层教育中老师在干什么?老师传道吗?其实老师不传道,他传的是知识模块,知识模块是标准化可复制的,而标准化可复制的东西其实是扼杀创新力的;中国文化传的是“道”,那个“道”实际上是非标准、不易复制的,所以这个“道”它恰恰是具备创新能力的。所以,我估计柏杨就是人云亦云。至于说,中国在诸多的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技术领域,今天都处于落后状态,那要怪什么?它恰恰不能怪中国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因为西方大公司有长期的技术积累,是一个继承问题。它们在技术长期积累的情况下稍微做一点突破就叫创新,这个就叫“一大步,一小步!总是领先的脚步。”因为它在前沿,它这个前沿是因为它多年积累才在前沿的,它是继承的结果而不是创新的结果。好,中国是什么状况?我们是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缺乏技术积累的队伍,比如说我们的大飞机,就是1980年上天的176座大型民航客机——“运十”飞饥,如果你让运十飞机继续研发、试制、生产、改进,那么今天很可能中国人做飞机的能力是世界一流的。它靠什么?靠积累的力量。假如说我们今天开始做飞机,今天就开始创新,就想造出一架比波音737/747更好的飞机来,一点儿可能性都没有,因为你没有继承的前提。对不对?所以柏杨这样的人,他人云亦云,写成书以后引导了无数蒙昧无知的青年人也跟着一起胡说八道,这个叫“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柏杨是那个“一犬”,他先是吠了一个影——捕风捉影,一犬吠影,接着无数读柏杨书的那些人“百犬吠声”,纷纷叫“创新!创新!创新……”,就忽略了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QQ 2925586801

邮箱:dxwddss@163.com

微博:http://weibo.com/dxw2011

大学网:http://haodaxue.net

博客中国:http://handq.blogchina.com/

价值中国:http://handeqiang.chinavalue.net/

 

个人简介
韩德强,1967年7月生,浙江绍兴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MBA讲授《企业战略管理》以及《管理学》两门课程。演讲深入浅出,风趣生动,逻辑严谨,充满激情,很可能是中文世界里最出色的演讲大师。清华大学…
每日关注 更多
韩德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