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唯心与宗教

张海勤 原创 | 2011-11-25 16:24 | 收藏 | 投票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四大基本论:唯物论、认识论、发展论、对象论。——张海勤。

要认识唯心和宗教,就必须从这四个基本方面论证他们的性质。唯心和宗教都否认唯物论——这就是与唯物论存在根本性的对立。其中唯心和宗教也有区别:唯心是采用了某种理论的形式看待这个世界;而宗教则是让你首先要无条件的认同他的故事和理论。例如:创世纪之六天的故事。

唯心和宗教有相同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

认识论的根源来看,宗教宣扬的超自然的力量,把自然界说成是神造的或者是其他非物质存在的虚拟、幻化的人物,也就是常说的造物主。按照唯物论的观点这是片面的夸大了物质的表象;像西游记里面的人物一样,很多都是妖魔化了的天神等等。而唯心论则是不像宗教那么神乎,它是紧贴物质而超越物质,它是物质的影像被说成了物质的“主”。至于唯心和宗教的关系,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哲学唯心论的所谓“绝对精神”、“理念”等等,只不过是用哲学的论述方法,去“上帝”化的字眼的“神”或者夸大了其“造”物质的理论表述。唯心论比宗教更接近于物质,也可以说是和物质紧密相连的,只不过是不像宗教那么空泛和明目张胆,而是相对于宗教而言的“精”神了的宗教细化。

社会根源来说,宗教似乎先于唯心论的成型(当然,更先于唯物论的成型)。宗教之所以能够成型很早,也是宗教者津津乐道的: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传承最久的信仰——这就是很多人信佛教及其他宗教的重要社会根源和理论支持。这个其实很好解释:原始社会,人们对很多现象无法解释、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够较完整、准确的认识事物。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自认为是正确的、想当然的理论或者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再加上社会本身阶级性的强势,造成了一些剥削阶级依赖于一定的物质优势,不断的鼓吹一些理论,让人们听天由命、安享剥削阶级施舍的一点点社会物质财富。而唯心论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宗教,而“选择”了“精神”超越物质的理论。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众生的叹息”。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领导者,才有了被压迫民众的信心和底气,他们敢于承认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宗教,才奠定了唯物论的坚实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孔子的儒家思想被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利用(资中筠观点),人们长期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现实里,孔子的中庸之道、儒家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随着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人们终于彻底的认识的宗教和唯心论都是压迫无产阶级的文化糟粕,是被压迫的根源。

唯心和宗教的相似、相同。由于唯心论和宗教都是以“先入”为主的形式奴役无产阶级,它们是紧密结合的,它们相互维护和吹捧。这一切都是来源于人们实践经验的缺乏,来自于对发展的犹豫不决。当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之后,困扰多少年的中国阶级斗争戛然而止,中华民族焕发出无限的光芒,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人类的诞生之初来看,人类或者是动物不存在之前,是没有所谓“精神”、宗教、唯心的理论的,这是因为之前没有动物和人类,也就是没有认识的主体,也就没有所谓的宗教和唯心。宗教和唯心都是在有了人类之后,才被一些人人为的总结出来的,而且是不符合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的。它更多的是被统治者宣扬成某种超越物质存在的让你乖乖的被压迫的精神鸦片。

宗教和唯心的未来。在阶级被消灭以后,社会仍将存在宗教和唯心,只不过是不再属于某个阶级,而是某个人或者部分人。它们继续存在的认识根源是和过去一样的;它们继续存在社会根源是:物质存在和认识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需要从外表到全面认识和持续深化认识的过程。同时,还有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对宗教始终痴迷不悟的人,这需要自然、社会科学的继续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证据来说明唯物第一性,让更多的人从唯心和宗教中走出来。

类似有趣问题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学诚法师说,宗教认为:不能证明死之后没有,我们就认为它有。……

    唯物主义者认为:从今往后,辩证唯物主义可能成为比佛教更长久的信仰和理论。——张海勤。



【跋】1、此文是陈嘉珉老师提示后,罗列而成;2、最近对实践多一点还是精神能量多一点有些把握不住;3、文化成为社会的共识、时事评论员们说,新冷战和新的世界大战要开始了……,凡此种种感悟,写点东西而已。

张海勤 2011-11-25 16:22. Phonixcity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