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的灵魂 3

董瑞祥 转载自 于世勇的博客 | 2011-12-21 21:30 | 收藏 | 投票
我的大学梦想
按照我的理想设计:“京民大学”是以理科为主,一步到位,建成类似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一样的研究型大学。并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所十所,根据需要还要建工厂或科技展馆,就是要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学术产业化,产学研一条龙。在京城独树一帜,不拘一格的发展模式,争取在短时间内在学术理论和时间研究上超过某些所谓的名牌传统大学。
京民大学秉承“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精神,以“教授治校”的方式建立现代大学人事制度,在全国各地及全世界各地招聘一流的教授、博士、专家、学者。京民大学的教师构成要达到五个50%以上;应有50%以上是世界各国的教授学者;50%以上是带有研究项目和课题的;50%以上是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50%以上是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50%以上是有自己的学术成果的专家学者;能用英语讲课,能讲最新的最前沿的学术理论,也能讲最现实最具潜力的研究课题;所以,国内一半以上的教授学者都不能用,还有一半教授学者先让方舟子等人打一遍“真假”后,看看还能剩下多少可用之人。在我看来,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都是些人格不完整、心智不健全的考试“巨人”、实践中的“矮人”,而面对生活中的情感、面对工作上的同事、面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甚至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时,却不知如何应对、手足无措,于是发生了名校的高材生却跳楼自杀(每年北大、清华都有自杀的学生),杀人者也有之(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四川大学的曾世杰等),神经错乱者更多,郁闷、烦躁、歇斯底里者尤其多,人病了,社会也病了。首先,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的正常人;其次,这样的正常人才有资格做人民教师,自身的心脑健康是一个基本的条件。这样的教师才能通过言行来教育和引导学生,用健全人的阳光的心态去传达真、善、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合情合理的价值取向,正确传达人生感悟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自身已是“病人”,已是拜金主义者、享乐主义者,已是权贵与金钱的奴隶和走狗,传达的也都是悲观的、颓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也不能全怪他们(她们)本身,因为他们(她们)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教育出“病态”的学生,指导出“病态”的人生,也在所难免。而来我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带“病”而来的学生,如果我们再有大量带病的教师来教他们(她们),那么,毫无疑问,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更加严重的“病”学生,这些“病”学生,又会将带着“病毒、病菌”散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于是人“病”了,国家“病”了,社会也“病”了。我本人就是这种传统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已是一个心智不健全的“病”人,所以才会导致有这样的“病态”人生。如我这样的“病态”教师,怎会教出健全的学生,怎么会指导出健康的人生。如今的“病态”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病态”的人生已经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常态人生或生活常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生活情趣甚至人生态度,出奇的一致,高度的一致,已形成了一种社会环境。我们看到周围的许多人,找不到快乐,整日忙忙碌碌,却无一点幸福感。那个患抑郁症的主持人崔永元,给自己的幸福指数勉强打60分,甚至强调自己就没有感受到幸福。在世人眼里,如此成功,如此有名望的央视著名主持人,却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幸福感与他渐行渐远,这又是为何?我以为他早已是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主持人了,早已是一个“病”人,常常以挑剔、挖苦、讽刺和嘲笑为幽默手段来取悦于观众,更加可怕的是我们大家(包括央视领导、国家领导人在内)都容忍并欣然接受他的这种“灰色”幽默和嘲讽。所以,我说我们都是“病人”,都是在同一模式化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病人”,同时,我们正全力以赴地污染着环境,导致现如今这样一个“病态”的国家,形成了一个“病态”的社会。为此我要通过办学办大学的方式来扭转下一代人或几代人的习惯思维、习惯作为和“病态”的心理,还社会一片蓝天。这是我未办京民大学时的大学理想,希望把京民大学办成一所我理想中的大学,有别于所有国内大学的大学。
京民大学所用的教材将是全新的,目前传统大学里正在使用的教材得去掉四分之三,仅能用四分之一。我们的大学不要那些伪科学的、陈旧的、老套的东西,要用各领域出类拔萃的学术泰斗、知名学者和专家创编的教材,让其他院校来盗版我校教师的讲义和教科书。不如此无以立。
在学习时间上将采用“325”的教学时间安排,也就是学生在校四年中,有30%时间是各专业教师讲授知识即“授鱼”;20%的时间是聆听国际级大师和各行各业的顶级人物话谈人生、学习经历、学术成果、研究过程以及科技前沿;余下的50%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学生通过生活、学习、工作的实践,来消化和理解所听所学所想,可以在校办刊、结社、开研讨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方式,随时随地组织学术讨论、课题研究,即完成“授渔”;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自律自觉的习惯,培养他们(她们)善于专研勇于专研的精神,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动手动脑,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我们提供必备查询的工具、研究的场所、营造学术的氛围和环境。
在专业划分与设置上,我们将以工科为主,占学科总量的30%,理学占20%,交叉学科占30%,管理学和人文社会学各占10%,着力创建自己的理工学院、数理化研究所,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房地产学院、现代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广告艺术学院,还要有人文学院、哲学院等,在本大学内部让各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尽最大可能进行“杂交”,在各学院各专业必修课之外,其他一律为选修课,每学期至少有100门选修课可供学生选修,只要学生修满本学科本专业要求的学分即可毕业;本校绝不死板教条,并减少非外语专业的语言要求,没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英语必须通过什么四级考试才发毕业证。时下在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夸大了英语的作用和在各学科中所占的比重,目前的汉语已有明显的弱化。
对于学生的管理,我们却要从严从重,每班配备一名军事教官或武术教官,统一着装,统一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增加野外训练课程和拓展练习,对学生的日常花销也要有所要求,不能允许任何一个学生用父母的血汗钱来吸烟、喝酒、下馆子、去娱乐场所高消费,也不能整日沉迷于网游、聊天、打游戏,更不能任他们(她们)随意挥霍钱财,糟蹋自己的人生。
在招生上,京民大学奉行和倡导“天天招生、天天毕业”的全新理念。一年365天,天天招生,学生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走,只要符合我们大学的一些基本要求就可以入学上课,同时,学生入学后只要完成在校期间必备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例如:我们的企业家学院,学生一入学即注册一个公司,每一名学生自己就是经理,班主任老师就是董事长,一半时间在校学管理理论、聆听成功企业家(如马云、俞敏洪、张朝阳等)们醍醐灌顶式的讲课;另一半时间就要自己亲自下市场、跑业务,实现公司盈利;四到五年每人赚取200万元,写一部十万字的毕业论文,于是毕业。
京民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一定会吸引一大批优秀的生源,也有可能让正在北大、清华、人大院校读书的大学生重新选择学校的机会,转学到我的学校里来。我们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国家未来,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本,推动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我们真心对社会、对学生负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制造社会需要的高、精、尖“产品”——人才。以学生为“产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有效解决了学生们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实,让我们的学生在生产线上就被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抢购一空,要培养出像台湾的“忠信学校”的学生一样,广受各个企事业单位欢迎的学生来。
1999年我的手上仅有100多万现金,却口无遮拦、信心爆棚、夸下海口,要建一所能容纳30万学生,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大学,然而这一切的实现仅仅靠良好的口才和心胸是不够。就是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思路去办学,我们这所京民大学恐怕一个学生也招不来。要名气没有名气,要学历教委不批学历,国家不承认我们民办大学自己颁发的学历,谁还会来?再说一个刚刚起步的民办大学,哪里有建十所研究所、二十万平米教学楼的实力,更请不起也请不来一流的教授学者,这样宏伟的理想即便是以国家的财力人力都难以实现,更何况一个民间的办学者,在现行体制下无论如何都是海市蜃楼、遥不可及、无法实现的。
于是,我于2000年及时改变办学思路,又以应用型大学为主,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灵活进行教学安排,开设了大量与时俱进的专业和课程,如:物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房地产开发专业还有一些影视、广告、动漫等等专业,完全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较快地适应社会,及时调整教学管理。并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及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教学基地,准备在海内外建50所大学,使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每名学生如按照1万元的学费和住宿费收取来算的话,每年就是100亿元的流动资金,这样就可能实现办一所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梦了。

董瑞祥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拎起背包,再度上路。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瑞祥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