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与贫富分化共存同决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已经达到人口总数的12%,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
目前(2009年),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但现在的情况是,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 政府应当相应地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
中国人均财富只是发达国家零头或现巨大退休危机: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可能会加剧高速现代化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的压力。目前不足三分之一的中国劳动人口参加了某种形式的公共养老金系统。尽管中国国民储蓄率极高,可是仅有一小部分人积累了足够的金融资产以支撑他们的退休生活。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至少还有1.7亿人仍生活在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据调查,贫困农民在脱贫后又返贫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灾害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商业保险,将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为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
促进就业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政府应该鼓励各种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包括养老产业在内的各种实体经济发展! 5亿农村劳动力中,有3亿需要从农村转移出来,而城市很难提供这么多就业机会。 中国如果能成功把出口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老龄化的冲击就会比较有限。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尽快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
全国老龄办老年友好城市试点
全国老龄办决定在下列城区进行老年宜居社区试点:上海市黄浦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
在下列城市(城区)进行老年友好城市(城区)试点:山东省青岛市、上海市杨浦区、上海市长宁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浙江省湖州市和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
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据新华社北京2011年2月11日电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11日在京召开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会上强调,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应对的重大课题,要充分认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以更高的站位审视老龄问题,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老龄事业,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老龄工作,统筹安排“十二五”时期老龄工作的基本任务,促进我国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回良玉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推进“六个体系”建设:一要着力构筑老龄战略对策体系。二要着力发展老龄服务体系。三要着力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四要着力建设老年健康支持体系。五要着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六要着力完善老龄工作体系。
回良玉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依然面临“未富先老”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推进“六个体系”建设:一要着力构筑老龄战略对策体系,强化战略思维,从物质、精神、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全方位准备。二要着力发展老龄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服务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三要着力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无收入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扩大覆盖面。四要着力建设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大力倡导健康老龄化理念,大力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事业,加快建设老年医疗服务设施,不断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五要着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弘扬尊老敬老赡养老人优良传统,探索推进“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温馨家庭”试点,将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打造安全、便捷的居民生活圈。六要着力完善老龄工作体系,继续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工作方针,规范发展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构建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格局。 回良玉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深化认识,抓住机遇,强化领导,充分利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成果,完善政策,落实措施,努力提高整体推进老龄事业的战略决策能力,积极探索多元长效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有效的老龄事业监管、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老龄工作机构履职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保障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
中国产业金融研究 刘小兵
http://industryfinance.blog.ce.cn
信以立人 望以容人 爱以待人 诚以敬人
位卑不敢自贱;为尊不敢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