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二:主要学术创新

宋圭武 原创 | 2011-02-17 15:51 | 收藏 | 投票

           年终总结二:主要学术创新

                    

                        宋圭武

在学术研究方面,自己提出的一些新见解主要有:

一、改进和完善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在创新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将有新的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创新改变了劳动的质和量,这里不仅是指改变了具体劳动的存在形式,而且也使抽象劳动具有了不同的涵义。从而在逻辑上解决了劳动价值论所蕴涵的一些现实和理论的矛盾。同时也在逻辑上也解决了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仍然构成了绝对地租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其它。

二、提出并阐述了“道德农业”的范畴。“道德农业”的概念是本人首次提出的,它是对农业形态和范畴的创新和补充。

三、拓展了“租”的概念。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范式拓展到政治市场,指出政治市场的主体,如政治家等,也是“经济人”,也是寻租者,笔者将“经济人”范式拓展到知识领域,认为知识人也是“经济人”,也是寻租者,并首次提出了“知识租”的概念。

四、提出并论述了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关系的本质应是人与人的和谐,而非其它。这是对传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定义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五、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看法,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多层面交错互动与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具有间接性。

六、对小农经济的演进阶段进行了明确划分,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七、对消费函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本人认为,一切直接能增加效用的行为都可属消费范畴。新的消费函数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不仅要注重物质收入因素,也要注重精神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二是对一生的理解不仅要考虑现世情况,也要考虑有来世的情况。三是对个人消费偏好不仅要考虑其不变的情况,也要考虑其变化的情况。另外,本人对“库兹涅茨反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看法,认为根源就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对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在短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有较大作用,但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短期消费函数将反映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平均消费倾向就有可能是递减的;但长期消费函数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映不明显,所以平均消费倾向就有可能是稳定的。

八、论述分析了“帕累托最优”命题,笔者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伪命题或至少是一个无意义陈述。

九、提出“条”执行、“块”监督的中国乡镇体制改革模式。

十、对中国公社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自治公社的设想,并提出人民公社低效率原因主要是国家宏观战略方面的失误所造成的。

十一、提出习俗改造是中国现代化的切入点。

十二、对“经济人”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不管一个人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利他或是利己,“经济人”的本质始终是利己。

十三、从经济学角度对国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并论述了国家的本质是合作的命题。

十四、提出社会科学研究在方法上应注重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十五、最早提出并论述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并最早分析了和谐社会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同时提出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立足点是:人本、公平、诚信。在2000年,笔者在《攀登》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就传统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法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真正的生产力的内涵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另外,就生产关系内涵问题,笔者也认为,和谐也应是生产关系的真正内涵。在2002年,笔者在《中国贸易报》(2002年10月15日)发表文章“未来社会:一种可能的理想图景”。在这篇文章里,笔者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应是和谐社会。同时,笔者也提出社会不和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二是人与人,即人与社会的冲突;三是人与自身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冲突。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同时,笔者认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建设和谐社会。在2004年7月,笔者在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刊物《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7期)上发表署名文章“科学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笔者在这篇文章中,进一步提出科学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同时,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再一次明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同时,笔者这篇文章里也提出:只有和谐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后来在2004年9月19日,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在中国,“和谐社会”便成了主题词

十六、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注重软建设。

十七、对贫困人格进行了深层和系统分析。

十八、系统研究了中国农民的合作问题,对中国农民的合作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十九、认为解决人才问题,关键不在培养。曾多次在有关文章呼吁人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二十、提出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均衡。

二十一、对农民概念首次从多维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二十二、对中国的机会主义、权威主义、平均主义、面子主义、血缘主义等现象及其根源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二十三、对农户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十四、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认为中国农民负担重的实质是政治对经济的过度侵蚀。

二十五、对信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二十六、对今后三十年中国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参考框架,提出今后中国要注重公平、合作、诚信方面的建设。

二十七、与主流看法不同,本人认为小岗村案例恰是中国落后性的具体表现。

二十八、探讨了转型和开放条件下政府应具有的主要职能。

二十九、针对有人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观点,笔者提出民主仅仅是个东西。

三十、对中国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中国问题实质是体制问题。

三十一、对慈善、嫉妒、宗教、孝、婚姻、从众、春节、忙、买贵、请客、不感恩、虚伪、权力、会议、形式主义、幸福、人生、神话、明星、告密、懒、红颜薄命、仇富等众多社会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高了解释力。

三十二、提出农民问题具有阶段性特征,实质是核心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实现问题,而不仅仅是土地问题。

三十三、提出解决当前中国问题,关键要建设宗教文明。

三十四、提出面子、血缘、权力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三角形陷阱。

三十五、提出用公开化手段制约学术腐败。

三十六、提出中国现代化需要三次解放。

三十七、提出并分析了人类应具备的三种基本德性,并认为中国人本质是缺乏道德的。

三十八、提出理性与信仰本质是统一的,并进行了分析。

三十九、对自杀、酷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四十、提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应注重国民幸福度的提高。

四十一、对李约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宗教文明是一个关键变量。

四十二、分析了国家发展的逻辑框架,提出诚信和理性是国家发展的两轮,政府是国家发展的主导,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发动机。

四十三、提出大学民主是中国民主的突破口。

四十四、提出中西文化结合在主体层面应是“内西外中”,在关系层面应是“内中外西”。

四十五、提出财富均衡是解决经济危机问题的根本途径。

四十六、提出不要一味反对拉票。

四十七、提出休闲的本质是和谐。

四十八、最早提出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四十九、对潜规则原因进行了深层分析。

五十、提出中国名称产生可能与五行概念有关。

五十一、对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进行了深入刨析。

五十二、对职称评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五十三、最早提出并一直呼吁干部考核要注重实际业绩。

五十四、对完善中国的巡视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五十五、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对许多社会现象和时事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 1964年10月25日生,中共党员,甘肃靖远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双学位;先后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学术文章260多篇,出版专著5本;现为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三农问题、经济理论中国发展方面。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编:730070

                                         电子信箱:gssgw007@sina.com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