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就日本核辐射所下“忽略不计”结论为时尚早

罗竖一 原创 | 2011-03-18 11:43 | 收藏 | 投票


  文/罗竖一

  2011年3月18日亚心网消息,方舟子:国人把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由此引发的核泄漏与自己扯上关系,是因为对核辐射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其实居民要掌握了基本的科普知识,就能冷静地对待核辐射事件了。日本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造成核泄漏,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中容易扩散且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是碘131,其半衰期只有8天,也就是说每8天就衰减一半,三个月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退一步讲,即使发生了泄漏,也只是核电厂附近的海域受到污染,不可能整个海洋都受污染。核物质扩散到中国海域,早就被海水稀释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面对日本核泄漏事件,不少国人担心中国也成为受害者,这种心理非常正常。

  如果方舟子先生主要是出于安抚国人之心的目的而说了上述言论,那么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值得人敬重有加。

  但既然方舟子先生再次言及“基本的科普知识”,那么我们就从“科普知识”谈起。

  据2011年3月17日《东方早报》报道,在核泄漏中,有四种放射性同位素是对人体比较有危险的:碘-131、铯-137、锶-90及钚-239。

  铯-137:次危险,但潜伏人体30年。危险性仅次于碘131,潜入身体内部,可以隐藏在人们骨头中很多年。铯会造成肝癌和肾癌等。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放射性物质铯137。

  锶-90:潜伏人体29年,易致白血病。危险性仅次于碘,物理半衰期长达29.1年,在化学性质上与钙相似,趋于进入人的骨骼和牙齿。锶-90也可以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大量摄入锶-90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骨癌或白血病。核电站事故一般不会释放特别大量的锶-90,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暂未检测到锶-90。

  钚-239:会引发肺癌。最令人头痛的便是钚-239,钚是燃料棒主要的构成物质,毒性十分的强烈,它能通过呼吸传播,因而会引发肺癌。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暂未检测到钚-239。

  换言之,方舟子的相关言论中仅提到碘131,而没有提及到其它三种对人体而言比较有危险的同位素:铯-137、锶-90及钚-239

  诚然,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暂未检测到锶-90及钚-239。然而,“暂未检测到”,并不是意味着将来也不会检测到。

  另外,“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放射性物质铯137”,即铯137造成肝癌和肾癌的危险或者事实已经客观存在。

  综上所述,方舟子先生所言“忽略不计”之结论为时尚早,甚至有些以偏概全。因此,笔者觉得国人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点防范意识,尤其是靠近日本的国人不可马虎大意。(文/罗竖一)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