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嘴上有一条大道

肖乐义 转载自 网易 | 2011-03-26 08:10 | 收藏 | 投票

  人人嘴上有一条大道/释首愚开示

  一个人的观念不正确,他的言行就容易干扰到别人的情绪,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样做为一个佛法的修行人,你的思想颠倒,既不能自度,又不能度人。所以一个人有道没有道,一开口便知道。

  《六祖坛经》很平实,很重要,六祖很多的名言之一;「人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别人的过错是别人的过错,自然有别人的因果循环,我们不能去添油加醋,自己增加因果,只能处处时时反省我们自己的观念对了没有?我们的言行态度对了没有?真正的修行人处处都在反省自己,照顾自己的脚下,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敢造次。所以一个人懂得赞叹别人,这个人已经有了口德,他为什么能赞叹?因为他一定看到别人的长处,虽然别人的短处他也晓得,但能包容体谅了,化掉了,你若化不掉,你又如何能去赞叹呢?那整个心里头对别人的不对劲之感,使他讲出来的都酸不隆咚,所以有道没有道,开口便知道。很严重喔!

  我们两舌吗?常恶口吗?口角之处,道踪在焉。

  佛教界的长老法师们写信,末了的祝辞通常会用到「大转法轮」或「常转法轮」,或者是某某道场要落成,佛像要开光,送个匾去,也是经常题转法轮的字句。在准提法的修持中,只要经常观想心月轮,轮中现字轮,这就是「常转法轮」了,你这样子观想心月轮上的字轮,不断地转下去,那你的身心,自然得到调整,能够平衡和谐,通畅少恼,由之家庭、事业的情况可以有所改善。

  一个人的身心法轮常转无碍,那佛法的戒定慧都在里头具足了,因为一个人的生理心理若顺畅开通,便不会自寻烦恼找别人麻烦,心头稳定。头脑清楚,世间法与佛法的一些道理会慢慢愈来愈通达,而使佛法与生活打成一片。所以这么多年来,有许多修学准提法门的道友,可以说愈学愈修愈高兴,愈欢喜,不会「人非我随非,我非害人非」,这不就是修学佛法的功德之所在吗?

  普贤十大愿王中有「忏悔业障」一项。真能忏悔业障,这是要有大智慧的人、善根很深厚的人才能做到的。我们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看到别人的过错,却看不到自己的过错,因此自己永远进步不了。你嘴巴一天到晚讲别人的是非过患,讲着讲着,那皱眉不屑、尖酸愤疾的样子,都把自己的身心搞丑搞坏了。把别人形容批评得体无完肤,只证明了我们正是损福缺德的道地凡夫。所以六祖告诉我们,修道人要注意:「人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别人的过错是别人的过错,如果把别人的是非变成你的是非,那你就完蛋了,这叫自我染污。因此六祖又告诉我们:「常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不说人家的是非,常见自己的过错,可以关闭罪恶之门,罪恶之门一关,何处再去寻道?你眼中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过错,小心自己着魔!一个人看得到自己的过错,总是怀惭愧,诚忏悔,那道行就日日增上了。

  我们做为一个修道人,口业要清净,一天到晚要笑咪咪,看别人的好,高高兴兴地赞叹别人。别人的缺失过错,自有佛戒及世间的律法来处置,犯不着他人来加油加酱横生枝节。所谓不见他人过,是要你不要老惦记别人的错,不要老执著别人的过错,老想管别人,纠正别人,而要多想自己的错,别人肯定会有不如理不如法的言行,但你要有善待他人的德性,那才好在适当的时机规劝于他人,而不应以刻薄对立的心态,道人长短。口业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困扰,但「是非不说自然无」,你不去讲它,自然不会多生无谓的人我困扰,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对错,就世间法来说都要还其真实,不容曲扭,何况是讲因缘法的佛法,岂可任一己之私的好恶偏见,扩大争执的祸端呢!

  中华之道讲交友有三;第一是「友直」,朋友不对要谏劝,谏劝友人的过错这是非常好的,但是你不能老是看着他的短处,你还得包容,要能原谅他。因此第二是「友谅」,要能体谅朋友。第三,你怎么能看得准他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对与不对你怎么晓得?以什么为标准?就是「友多闻」,见识广博的人,才能通达是非善恶的幽微处,看得到人事问题的关键处,否则心胸狭陋,心眼如豆,谈事论事不得中正,不通人情世故,又如何给朋友好的谏言呢?又如何包容得了朋友的缺失呢?大家一起修学佛法,彼此都是好道友,千万别造「人非我随非,我非害人非」的业障啊!

  修准提法,好好的持咒,好好的观心月轮上的字轮旋转,让我们身心的循环顺畅到无比的细微,无比的广大,发无比清净的光明,舍离对这个身心的执着,放下一切人世间的争执烦恼。若有一天到了这般田地,方是自度,也才好度他。

  --------------------------------------------------------------------------------

  四念处观的灌顶法门/释首愚开示

  密教中所谓的灌顶,不只是一个宗教仪式而已,其意首在相应。因此凡在灌顶之前,要先说法,让受灌者对法有所了解,再加上上师的德望,让你生起无比的信心、恭敬心,依这样子希望与会者与法得相应、得受用。所以,灌顶的重点并不是只讲究受灌的那一刹那,更要紧的是,当事者能将法的宗旨领纳于心,体会于心,这心无间断的与法义会通下去,如此才能产生善业或净业的力量,不枉此灌顶胜会。

  反过来说,你以为参加密教的灌顶多不得了,但你参加了后又如何呢?若未真正与法相应,至少少分,那不禁就会令人觉得你到底是灌了顶,还是没有灌顶?一个修行人若能与他修的法相应,不论多分、少分,皆可谓得到灌顶。什么灌顶?智慧之光的灌顶。

  佛经中常讲到释迦佛说法时,十方诸佛都来跟他灌顶,而释迦佛也将他光明献给诸佛,给诸佛灌顶。像这样的境界,简单说叫「光光相照,佛佛道同」。

  能与法相应,便得与诸佛菩萨同一鼻孔出气,修密修显本无二致,凡能于一法得利者,自不会轻鄙另一法。不是吗?

  观想之法能通达一切法门。

  观想的观,是将所观察的看清楚了;观想的想,是把所想的想通了;那心就放下来了。这好比我们对人对事很执着,有时候是多愁善感,有时是斤斤计较,未完成的担心搞坏了,已得到的又怕失去,大多数人做人的日子就这样过得烦来恼去,而如果你有学佛就正该好好的观想了。

  作什么观想?四念处观。一是「观身不净」,先把我们的身体的底蕴观察清楚了,想通了它的困扰所在。身体是父母给我们的,是父精母血之和,再加上自己的业力三缘和合,它基本上是不净的。人在母胎里时,蛮辛苦的。母亲喝冷喝热,吃酸吃辣的,你都会受到刺激难过。十个月出胎后,从小娃娃慢慢成长,身体一天不洗就臭气熏人,台湾有句话叫「身躯没洗全全癣」,正可形容。再者,我们吃的东西也不干净,因为那些鱼啊、肉啊、饭啊的东西,不放在冰箱里,不多久就坏掉,一两天就发臭。

  我们人好看是表皮,把皮剥开来,那可怕了,五花十色,七纠八结,湿湿沾沾,五味杂陈的。如果你到手术台去看那剖开来的肚子,能不作呕吗?跟猪没什么两样吧!我们以为我们人很高明,一边是人,一边是猪,一剖开来,都一样。人一口气不来,马上就开始腐烂生虫了,尤其到了战场,打过仗后,没人清理,那惨不忍睹啊!味道太可怕了。我们这身体,我们把它当作宝贝,吃喝照料得白白胖胖蛮好的样子,再加上洗澡后擦粉、涂脂、烫发,那看起来更漂亮了。但这都是表相而已。

  还有我们是处处为了我们自己,所以最爱的是自己,其他亲戚朋友那还是其次。身上这个心,为了这个身,为了自己这个我,一下东想,一下西想,非常无常的,乱七八糟。这个是事实,所以四念处还要我们「观心无常」,想通无常的不可捉摸,那人就不会执着了,心也就放开了,凡事不着于心而无怨无恼去损人损己。至于观身不净,观明白了,人也不着于身而为身累了。

  因此,四念处观的另一项要「观受是苦」,一旦你观知受确实是苦,而这苦受是由贪嗔痴的种种执着来,那你还会再贪嗔痴下去,将自己与苦绑在一起吗?你还要一直掉在受中,抓着你这个受折磨自己吗?

  我们的心让觉受作怪,何苦呢?只要你看清楚了,不再受了,那就也无喜无忧,好坏不恼心,解脱自在了。《金刚经》讲「无住生心」,正是此意。若不能无住生心,人就会马上被觉受绑去,而只要你当下了然,观受是苦,念念不住不着,立地便与佛法相应。

  我们要知道,乐受也是苦,是坏苦,因为乐、它会变去,让人依恋不得而苦;而痛苦本身就是苦苦,苦中苦。另外还有一个不苦不乐的,叫行苦;人活得莫名其妙,活得无可奈何,漫漫无味地度日,多无聊啊!然而话说回来,这一切看似有一个我在受,实则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在受什么啊!因为所谓有一个实在的主体或客体,有一个能受的我,有一个我所受的境,依因缘法来看是虚幻的,万物非物,众生非众生,我非我,如此去观想,达其实相,那么「不思善,不思恶,正这么时,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也就呼之欲出了。

个人简介
本人出售外汇精确交易图表,十万元一张,闲聊试探者免言!
每日关注 更多
肖乐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