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董藩切磋西部发展

邹蓝 原创自 搜狐博客 | 2011-04-09 10:19 | 收藏 | 投票

     

与董藩切磋西部发展

邹蓝

 

董藩教授门下4000万个人财富以下的学生都不认,看来孔子都不如他。孔子要的学费也就是一条腊肉。那腊肉换到现在就是9999金的金条,估计也不会值40万现在的人民币。他弟子72人,每人都有如此40万金条,还是不可能超过4000万。他还是有颜回那样的穷学生。那么算来,孔圣人能有4000万的可能性不太大。

我算一个资深研究人员,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研究生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学报等学术刊物都有重要论文发表,1986年和1987年分别在英国的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以及法国的Problemes Economiques上也发表过论文。说这个,只是表明自己达到的水准,好像工人说自己是6级工,高级技工一样。这么说来,我肯定不是混饭吃的研究人员。

我也在大学兼职当教授和MBA导师,加上以前分别在英国一所头20位的大学和一所头五位的大学做过几个月的客座讲师和学术报告,也在国内的人民大学,北师大,中邮电,贵州财经学院等院校做过学术报告和客串讲课,也可以算有点学生。不过要说4000万以下不认,这个底气我绝对没有。我自己都没有400万,看不起没有4000万的人,不就是看不起我自己?

这个不说,偶然从董教授的履历中看到,董教授搞过一些西部研究。

比如说他自我介绍中说,他提出了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我核查了一下研究的时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的构建》(01BJL039),2001.5-2003.5,5.2万元;

主持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沿边大开放与西部地区工业化道路的修正》,2001.3-2002.11,1.5万元;

主持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开发战略与政策问题研究》(242007),1999.5-2001.11,0.4万元;

还有人家给他整理的所谓一稿多投,多投不多投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内容涉及西部:《论西部地区轻工业增长极的建设(上)》[董藩、洪名勇著,发表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 22卷 1期,起止页码:28-31,收稿日期:2004.03.09]和《论西部地区轻工业增长极的建设(下)》[董藩、洪名勇著,发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 22卷 2期 ,起止页码:28-31]与 《论西部地区轻工业增长极的建设》[ 董藩、洪名勇著,发表于《市场经济研究》2004年 3期,起止页码:59-67 ]。

他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地产啦,“双向经济环流战略,“工业化进程规律”啦,我都不熟悉,只能闭嘴。不过对于西部研究,我算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身西部发展和改革研究的最早几个北京学者之一,而且至今还在研究区域发展问题,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说话的地位。

不知道他弄的那些有关西部的概念,具体内容是什么?

作为中央最高领导智囊团成员的我们,在1988年提出中国西部对西开放的决策研究报告,最后促成1990/1991中央决策将北方和西部边境口岸地区的边民互市的自发贸易,提升到企业和个人都能参与的边境贸易。那次国家级决策的结果是,现在各边境口岸的边贸,是三层次兼有的:便民互市,边境贸易,国际大贸。

我们国家体改委体改所,中信国际研究所,新疆党委政策研究室,以及合作单位云南经济研究所,昆明市委研究室,在新疆(1988,7)和云南(1989,4)提出的“边贸先行,产业联动”(进口原材料,入口后在边境区后方粗加工;或出口成品在边境地区组装)的原则,已经考虑到贸易与产业互动来拉长产业链,拉动边境贫困区发展的思路。

我的论文《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发展与沿海要素西移》,发表在《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刊物,1998年第三期。

《产业迁移:东西部合作方式和政策研究》是受国家民委民族经济研究中心委托的1998年年度课题。巧的是,董教授列出的承担民委研究基金课题《西部开发战略与政策问题研究》,4000元的研究经费的课题,居然耗费了2年半时间。既然是主持,那么至少三人,一个主持,两个干活。2年半,3个人,4000元经费,每天每人,912天,2737.5个人/工作日,平均每天研究经费1.46元。我不知道他怎么研究或者主持的。我真不知道国家民委社科基金居然有才4000元的研究项目。双榆树人大到西单国家民委十个单程的出租车,那时估计就得花掉4000元的近十分之一。

先于董一年我的那课题,干下来也只用了半年时间不到,因为是我研究自己动手,请了深圳两朋友议论了一下深圳产业向外转移的态势和数据。国家民委还评了个优等,特地通告了我们国家体改委的研究所。

至于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的构建》2001.5-2003.5;和主持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沿边大开放与西部地区工业化道路的修正》,2001.3-2002.11 这两个课题,我没有必要多说了。80年代后期我们都有了充分的研究。

他的第二课题西部工业化,早在1985年8月在兰州举行的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讨论会的入选论文汇编一书(后来经济日报出版社次年出版)中,就有137页马智利的2万字论文“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战略重点初探”一文;219页贵州学者陈亚雄,翟力平的“西南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构想”;337页江小涓、刘世锦夫妇(世锦和小涓1985年是否已经结了婚我当时不知道)的“以内部资金改善投资环境,以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一文;301页曹远征的“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等论文,都有深度论述。

我不知道我们在1985年的研究,到16年后2001年董教授的研究中,是否增加了新的认识和信息量。按照道理,新作应该在前人的研究上有新见解的。如果没有新见解,那研究连抄袭都不如。因此想请教董教授一下,看看是否有可以提升我1985年,也就是26年前对西部发展认识的可能。

至于第一题,“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那是董教授2001年干的活。而1993年我凑巧参与了国家科委(现在的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的研究课题“中哈边境地区跨国联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深度研究了西北地区的跨国经济合作。我也好奇,12年后类似题目董教授的研究,是否给人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也想请教一下。顺便说一句,90年代中我在中信研究所和回到国家体改委研究所之后,受如下地方政府邀请或委托,参与制定了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呼伦贝尔盟,塔城地区,伊犁州,喀什地区,德宏州,红河州。不是西部有边境线的地区还没有算在内。我不知道董教授搞“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研究,是否深入调查了当地省区的基本状况和国境线外周边邻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附几张照片,以示确实我有那些文献和论文,研究报告,而不是胡编出来的。

2011-4-8

国家科委课题,上为主报告,下为我撰写的分报告。
个人简介
邹蓝,研究员,江苏无锡人 1978-1981 就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现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任职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西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关系,中国国际经济…
每日关注 更多
邹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