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夏季养生之道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www.crcca.net.cn | 2011-05-15 16:59 | 收藏 | 投票

 

    《黄帝内经》中说: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是指我国农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即农历4,5,6月。这三个月气候炎热,阳气旺盛,酷暑蒸人。

  夏季人们要晚些睡,早点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使情致愉快,心中没有郁怒,象花苞盛开的植物一样,容色显得秀美,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这就是适应夏季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

  夏季属火,在人体的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人们在夏季可以适当的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

  夏季人体阳气外浮,内部阴气暗伏,特别是夏至以后,阴气渐重,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饮料而伤了脾胃,引起腹泻。

  在夏季的夜晚,人们喜欢纳凉至深夜,甚至整夜睡在星光之下,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夏季虽然炎热,但是夜里的雾露之气还是会伤害人体。有的人晚上吹一夜风扇或空调,早起的时候感觉浑身酸软,比没睡觉还觉得累,甚至四肢麻痹,瘫痪,就是因为夜里风进入了人体。

  人们在夏季除了注意以上事项以外,在非常炎热的时候,可以静心体会自己心头好像有些冰雪一样的清凉,使得自己不会因为炎热而过分的烦躁。

  《黄帝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表现出来,就是人的情志活动,而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但统一在心,为心神所统师,只有在心神先伤或心神活动失调,各脏之志无所统制和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分别伤害五脏。因此,心之神对情志之神具有调节作用,在心情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们请大家注意,养心得法重要几点:

  1.保持心境平和。中医学认为:夏天属火,与心相应,天热易使人烦躁,应重养神,不要发火,气郁,以免气血逆乱。

  2.心情愉快,笑口常开。可以消除神经紧张,促使肌肉放松。

  3.调整心理平衡。夏天较热,使人的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导致情绪波动,令人心跳加速,令人心烦等。因此,经常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是养心的重要一环。

  4、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