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中国媒体人开启"免费午餐计划”也是一种悲哀

罗竖一 原创 | 2011-05-30 11:19 | 收藏 | 投票

       文/罗竖一

 

  西方谚语有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受其误导,很多国人认为世间确实如此,而身体力行地予以维护。

  但包括《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和《凤凰周刊》等在内的一些中国媒体,以及杨博智、邓飞等500名职业新闻人,偏偏不信这个邪,而于2011年春夏之交开启了儿童“免费午餐计划”。

  据2011年5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4月2日,由《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凤凰周刊》等数十家媒体,500名媒体人联合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在贵州省黔西县沙坝小学启动后,迅速形成蔓延之势。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目光相视的一刹那,明确了同一个目标:让贫困山区的每一个孩子都吃饱饭。他们以免费午餐之名,在中华大地串起一个爱心同心圆。短短1个月的时间,从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到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再到长江中游南部的湖南,三地的12所学校、上千名孩子先后吃上免费午餐。当梦想变成现实,一切是那么的美好。看到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后露出的纯真笑脸,一位在贫困小学支教了36年的老师潸然泪下,他明白,一顿3元钱的午餐,孩子们就不必再饿着肚子学习,学校也不用每天提前下课,孩子们学习的时间又增加了!

  另据2011年5月5日《新京报》消息,截至5月4日已募集176万余元善款,贵州、河南和湖南三地的7所山村学校的孩子吃上了免费午餐,还有10多所学校提出申请,等待审核。 “免费午餐”计划发起人、《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介绍,“免费午餐”活动的想法源于贵州一位山村老师的讲述,那里的孩子大多吃不上午饭,或只从家带点干粮。“老师不敢在教室吃饭,要不孩子们闻到香味都会眼巴巴地看着。”

  这样的新闻报道,这样的真情显现,让人潸然泪下,让人欲哭无泪。其彰显了中国媒体人的强烈社会责任心,也体现了伸出援助之手者的慈善;同时暴露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助和不幸。

  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学生,得到了社会的救助,可谓其幸。但笔者认为,由中国媒体人开启“免费午餐计划”,其实也是一种悲哀,因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缺位”,导致媒体人“越位”而代行了职能部门的职责。

  是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谁都有责任献爱心。媒体人自然不能例外。

  可我们正视社会现实,一边是贪官一个比一个贪,屁股决定脑袋搞出来的政绩工程一个比一个耗资巨大,而其对食物之浪费不堪入目,但另一边却是好多的贫困学生连一顿午餐都吃不上;一边是巨富挥金如土,而以宝马、别墅、二奶之类的滋养其百十来斤,但另一边却是老师望着学生吃上午餐而潸然泪下……

  面对如此的一幕幕社会现实,媒体人的努力显得何等地苍白。尽管媒体人的努力见到效果了,尽管不少贫困学生已经吃上了午餐,尽管包括捐助90万元的广州荣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嵘等在内的社会各界不少爱心人士以真金白银大力支持了“免费午餐”计划,而不排除越来越多的国人会参与到“免费午餐”计划当中的可能性。

  但是,此类本属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事情,媒体人能一直“越位”主导下去吗?譬如,工人不做工,而去替军人拿枪杆子;公交司机不去开车,而去市长办公室上班。凡此种种,社会岂不乱套?另外,久而久之,媒体人本身的职责能不受到影响吗?

  故此,笔者认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理应遵照其法定职责的要求,早日接手由媒体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而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